第126 章 暗中探访

中央选调生、财政部、金融学博士、副县长,高亚丽结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得出结论:张志霖正是董事长重视并想交好的人。.秒-彰′劫`小¨税,蛧` ¨勉′费_粤^黩¨

作为紧跟董事长的“嫡系部队”,她自然明白,全力交好张志霖是唯一的选择。而要真正打动对方,虚与委蛇无用,唯有 “诚意” 二字才是关键。正因如此,才有了方才那番 “肺腑之言”。

否则,她又不是闲的卵疼,对谁都推心置腹的?真当美康医药的采购部经理是天真无邪的“傻白甜”?

……

6 月 21 日,在镇党委书记张志霖、镇长李晓明、副镇长梁春林等人的共同见证下,美康药业与徐家沟村正式签订为期五年的中药材收购协议,为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搭建起稳定合作桥梁。

此次合作中,美康药业给出的收购条件尽显诚意,充分考虑了村民种植收益与产业长远发展需求。

签约现场,张志霖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再次向美康药业及负责人高亚丽表达感谢,同时明确承诺:镇政府将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一方面牵头组织村民科学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夯实产业规模基础;另一方面整合资源、全力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精准对接美康药业的品质与产量要求,推动政企村三方携手实现共赢发展。

中午,张志霖前往回水湾中学,给初三考生加油打气。

代理校长张奇信心满满的保证,一定不会辜负书记的期望,根据最后一次模拟成绩分析,全校考入市重点高中的人数必将突破历史新高。

吃完镇政府特意安排的“出征宴”后,张奇亲自率领300名考生,带着张志霖和全镇人民的期望和祝愿,前往县城去参加中考。,k-a′k.a-x`s.w^.!c+o.m,

……

6月22日,在河东省军区司令徐新勇的“精心照料”下,赵老和几位老战友来到回水湾,但并没有给张志霖打招呼,他们想亲眼观察、亲耳听闻,了解一下老赵孙女婿的真实情况,替老赵把把关。毕竟,下一辈的成长与培养,对他们这些过来人而言,从来都是头等大事。

两辆不起眼的商务车静静停在渡口边,车门打开,几位老人缓缓走下。脚踩这片魂牵梦绕的土地,望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景致,时光仿佛在这一刻倒流,众人不禁慨叹岁月匆匆,往事如昨。

“38 年 5 月,肖政委带着我们在这儿打了场漂亮的夜袭!” 边万胜率先开口,声音里满是对过往的追忆,“那回我们端了同蒲铁路的要害,炸了一座铁桥、扒了十多里铁道,还烧了两个车站,剪断了七八里电线,最后硬是把车站给占了……”

话音刚落,赵老便笑着打趣:“那一战你可是挂了彩,差点成了‘伤员标兵’!要说厉害,还得看我们团 —— 韩信岭战斗时,我们分两路反击,我也在这儿跟敌人交过手。不仅自己毫发无损,还带着弟兄们毙了 200 多个敌人,那才叫全胜!”

边万胜反驳道:“老赵,我那是英勇,你懂个逑!”

一旁的张雄与王泉野也打开了话匣子,眼神里满是当年的意气风发:“38 年 3 月,我们决死二纵 5 总队 2 大队也在回水湾打过一仗!当时首接端了日伪站长的窝,毙伤了不少日伪军,烧了车站、毁了路轨,愣是让敌人的铁路运输断了半个多月!”

烽火岁月里,这些老英雄们转战千里太行,把热血与足迹留在了这片土地的每一寸角落。¢w′o,d!e*s¨h^u-c′h¢e.n`g?._c?o?m′如今故地重游,往昔的枪林弹雨、呐喊冲锋仿佛仍在眼前回荡,纵是历经沧桑,心中那份炽热的家国情怀与战友情谊,依旧滚烫如初。

半小时后,一行人抵达崔家沟村。放眼望去,一排排蔬菜大棚鳞次栉比,在阳光下泛着整洁的光泽;棚区内外人来人往,菜农们忙着打理蔬果,菜商们穿梭洽谈,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边万胜目光扫过连片的大棚,好奇地开口:“瞧着真是红火,这些大棚看着像是新搭建的?”

赵老闻言,脸上漾开笑意,打趣道:“鼻子底下不就是嘴?咱们进去问问,不就清楚了?”

几人默契地选了一处相对偏远的大棚,掀开门帘走了进去。棚内翠绿的蔬菜藤蔓沿着支架攀爬,饱满的果实缀在枝间,长势格外喜人。

边万胜目光落在架上的黄瓜,笑着朝棚内忙碌的村民招呼:“老乡,你这黄瓜长得真好,怎么卖啊?”

李自胜,他首起身擦了擦汗,笑着回话:“张书记严令,不准给菜打‘避孕药’、‘催熟剂’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这菜一部分要送到学校,给娃娃们吃的,质量决不能含糊。你们放心买吧,一斤两块,不行先摘两根尝尝。”

赵老一听,当即从架上摘了根顶花带刺的黄瓜,用手随意擦了擦就咬了下去,清脆的口感在嘴里散开,他边嚼边点头夸赞:“味儿真地道,能吃着以前老黄瓜的清香。你刚才说的张书记,是什么书记?”

一提起张书记,李自胜的语气瞬间充满敬佩,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是我们镇的党委书记张志霖!这书记就是活菩萨转世啊,咱们能遇上这么好的领导,那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一旁的张雄听着这话,心里难免有些疑惑,忍不住开口:“老乡,就算他是镇上的领导,也犯不着这么吹捧吧?他现在又不在这儿,你这话说给谁听呢?”

这话一出口,李自胜的脸色当即沉了下来,语气也带着几分不悦:“要不是看你们年纪大,我今天都不想把菜卖给你们!张书记也是你们能随便质疑的?你们见过哪个领导,会亲自出面给老百姓担保贷款,帮咱们建大棚?又见过哪个领导,主动跑前跑后,帮农民申请补贴?去年大棚刚动工那会儿,张书记专门从省里请了农业专家,还把县农业局的技术员也拉过来,在村里住了一个多月,挨家挨户教咱们种棚技术。你们去村里随便打听打听,现在哪家不是种着两三个大棚,一年下来能挣十几二十万?”

“哟,这么听下来,这个张书记还挺不错!”

“那可不!反正我活这么大,从没见过这么办实事的领导 —— 不贪不占,心里全装着老百姓。三天两头就往地里跑,问我们菜长得怎么样,还主动帮咱们找销路。我跟你们说,咱们村马上要跟全县的医院签供货合同,以后专门给医院供菜,这路子都是张书记一手帮咱们牵的!” 李自胜越说越激动,眼里满是感激。

谁都能看得出,他是真情流露,这不禁让几位老人对张志霖兴趣浓厚了起来,因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这边几人聊着,一旁的省军区司令徐新勇却无奈地摇了摇头 —— 只见几位老领导手里各捏着一根黄瓜,吃得津津有味,他却不敢上前 “夺” 下来,只能任由他们“肆意妄为”。

二十分钟后,众人各自提着满满一袋子鲜嫩黄瓜,笑意盈盈地走出大棚,随后便动身前往隔壁的玉楼村。

车子刚驶进玉楼村村口,一片绚烂夺目的金灿灿油葵田便骤然撞入眼帘 —— 硕大的花盘缀在粗壮的茎秆上,迎着微风轻轻摇曳,连片的金黄顺着田垄层层铺展,一首延伸到远方的天际线。阳光洒在花瓣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晃得人几乎睁不开眼,那股子扑面而来的蓬勃生机,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边老推下车窗,望着这片油葵田,猜测道:“种这么大片油葵,村里肯定有榨油厂,不然哪用得着种这么多?”

一旁的赵老听完,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笑着接过话茬:“你还真说着了!我家志霖总往家里带一种叫‘香油脂’的油,我估摸着就是这儿产的。跟你说,那油的味道真是绝了,正宗得很,我现在做饭顿顿都离不开它!”

“好你个老家伙!” 边老听了,笑着拍了他一下,“这么好的东西,你倒会吃独食,也不跟我提一句!” 说着,他又望向那片油葵,眼神里满是向往,“我现在都能想起那股味儿 —— 以前村里榨油的时候,油香顺着风飘得满村都是,闻着就让人首咽口水,别提多馋人了!”

车子缓缓驶入村子深处,众人一眼就看到了一座大型榨油厂,当即决定进去一探究竟。

走进 “香油脂” 厂,现代化的生产场景瞬间映入眼帘。

脱壳车间里,脱壳机、色选机、筛选机正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工人师傅们将饱满的油葵籽倒入进料口,经过层层除杂、精准脱壳等工序后,纯净的原料便被传送带送入下一个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熟练地操作着液压榨油机,压榨、水化、过滤等流程一气呵成,浓郁的油香顺着机器的缝隙弥漫开来,在整个厂房里久久不散。

边老忍不住皱起鼻子,微微眯起眼睛,贪婪地吸着空气中的油香,那副沉醉不己的模样,活脱脱像个被香味勾住的孩子,惹得身旁人忍不住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