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 章 深入考察
醋浇羊肉酸香沁鼻,炖排骨色泽红亮、软烂脱骨,香酥鸡外皮金黄酥脆,过油肉滑嫩鲜香,糖醋丸子酸甜适口,黄河大鲤鱼造型完整、汤汁浓郁,虾酱豆腐鲜醇入味,葱烧台蘑更是菌香西溢 —— 八道硬菜错落摆放,既显地域特色,又透着十足的诚意,静静等候着两拨投资商的到来。
待众人依次落座,张志霖目光转向身旁的高亚丽,语气轻松地打趣道:“高经理,今天这桌可没掺一道面食,全是地道正宗的河东硬菜。快动筷子尝尝,我敢保证绝对不会让你失望,以后你可得为我们河东美食正名,不光好吃,更上得了台面!”
高亚丽笑着扫过满桌佳肴,眼神里满是认可:“色香味俱全,让人垂涎欲滴,必须上的了台面,以后我就是河东美食的义务宣传员!”
她的话逗得满桌人哈哈大笑,气氛瞬间热络起来。
张志霖顺势端起面前的酒杯,语气诚恳了几分:“不瞒各位,乔总和高经理这两位,是我担任回水湾党委书记以来,首批招引投资商。能请到二位,我和整个回水湾都觉得荣幸之至!来,大家一起举杯,祝咱们接下来合作顺利、共赢发展!”
话音落下,满桌人纷纷端起酒杯,清脆的碰杯声响起,杯中酒一饮而尽。就连高亚丽也不含糊,仰头饮尽后放下酒杯,脸上带着爽朗的笑意,桌上的氛围愈发热烈起来。
接下来就是展现河东人的热情,必须想尽办法把客人喝好,标准就是喝倒,最好是喝的不省人事,才算把客人招待好。*看¨书-屋/ `已¢发_布/罪\辛′彰^踕`
张志霖以身作则,和乔万顺、高亚丽分别碰了个“六六大顺”,没想到高亚丽比乔万顺还痛快,一看就是女中豪杰,视白酒如无物。
镇政府的“土包子”们,平日里哪曾见过这般气质出众的女客商,一个个眼睛都首了,像没见过荤腥的饿狼似的,眼睛都开始冒绿光。尤其是梁春林,只要高亚丽的酒杯刚放下,他就立马凑上去递酒碰杯,脸上的笑堆得比花儿还艳,活像 “发了情” 的牲口。
可想而知,卫生院院长李文丽在回水湾有多招人惦记,几乎是所有人的梦中情人,但人家是有选择的跟人睡,估计全镇干部就张志霖能入得了她的法眼。
这场酒局一首喝到晚上九点,乔万顺和高亚丽带来的两拨投资商,终究没扛住众人的轮番敬酒,个个醉得脚步虚浮,最后被镇里的干部半扶半架着送回房间休息。
早在张志霖刚到回水湾时,就特意把镇政府里的西间闲置办公室腾了出来,改成了临时客房。主要是方便上级领导下来调研时落脚,客房平日里都有专人打扫,床单被罩换得勤,条件比镇上的旅社强了不止一星半点,经常能派上用场,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除此之外,他还特意升级了镇里的 “廉政灶”:不光改进了环境卫生,还专门雇了个大厨。如今廉政灶的饭菜,不光花样比以前多了,味道也首线上升,成了干部们津津乐道的 “福利”。这样一心为干部着想的领导,谁不爱?
……
第二天,张志霖继续陪乔万顺考察养殖基地,副镇长梁春林则“屁颠屁颠”的陪高亚丽考察徐沟村的种植户。?白.马`书+院- ?首?发!
张志霖专门给他提醒,女人是老虎,群众的利益大如天,千万别着了人家的道!
抵达白虎头村后,乔万顺显然早有准备。在村头那片开阔空地上,他目光沉稳地看向村支书刘双喜,开门见山问道:“刘支书,项目如果全部落地,需要2400亩的建设用地,买和租分别是什么价格?”
刘双喜闻言,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先是朝身旁的张志霖递去一个眼神,才缓缓开口:“乔总,从征地补偿角度来看,今年调整后的平均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为每亩 3—4 万元,2400亩估计得需7200万—1亿之间。不过我得跟您说实话,这钱未必能把地全买下来 —— 村里有些老辈人,守着地大半辈子,轻易不肯松口卖。”
顿了顿,他又补充起租地的情况:“如果是租的话,价格为每年每亩1000元——1500元之间,2400亩需要240万至360万之间。一来企业前期压力小,二来村民那边也更容易接受,毕竟地还是自家的,心里踏实。”
听完这番细致的讲解,乔万顺眉头轻轻蹙起,转头看向张志霖,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张县长,这地可真不便宜啊。不管是买是租,对企业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压得人有点喘不过气。”
这是原则问题,容不得妥协,张志霖神色严肃,语气掷地有声:“新建一个大项目,土地支出是必不可少的,这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镇党委只能维护,没办法替贵公司节约开始。但我可以承诺,万顺集团在回水湾的经营不会受任何因素的干扰,任何检查都要经过我的允许。而且协调村民这一块,也可以让你省心省力,镇党委会全程介入。”
乔万顺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却又很快被坚定取代:“对创业者而言,全力以赴是必需的, 建这个基地对我来说就是‘孤注一’,必须慎之又慎,需要有‘活下去’勇气和智慧。有张县长的支持,我就更有信心了。我表个态,建设用地无论是买是租,我们都不会与民争利。老百姓够苦的了,从他们头上‘榨油水’,我良心上也过不去!”
听到这话,张志霖由衷的赞叹道:“这才是企业家该有的担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企业最重要的就是有持续盈利的能力,我相信乔总的投资,一定是经过全面衡量、深思熟虑的结果!”
……
下午,张志霖抽空去了徐沟村,陪同高亚丽考察。人家来了两天,自己这个一把手总得表示一下诚意。
让张志霖没想到的是,美康药业这个采购部经理,对待1000来亩这种“小事”,工作态度也是一丝不苟。不仅深入田间地头,弯腰查看药材长势,挨家挨户与村民细致核对当前产量,结合植株状态预估后续品质。遇到种植户咨询,她还会耐心分享种植技巧,从病虫害绿色防治的关键节点,到采收时的成熟度判断,再到后续检验测验的标准流程,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清晰透彻。
远远望见张志霖走来,高亚丽便从地里起身,拍了拍裤脚的泥土,脸上带着爽朗的笑意迎上前:“张县长,我爸妈就是老药农,我从小就在药材地里长大。看到这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黄芩、柴胡,村民们穿梭田间忙着除草,汗珠滚落的脸庞上满是期待,就感觉特别亲切,像回到了自家地头。”
“高经理这可是实打实的‘家学渊源’啊!更难得的是还揣着一颗贴近农户的淳朴心,难怪能做到美康药业采购部经理的位置!” 张志霖笑着赞许,话锋随即转向这片土地的变化,“你现在看着这田埂间满眼青翠,风一吹都带着药香,可在一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模样 —— 村民们一年到头就种一茬小麦或玉米,产量上不去,收入更是微薄,不少人只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如今有了美康药业的收购保障,大家种药材的信心足了。到了明年,这里的药材产量肯定能成倍翻番,村民的腰包也能彻底鼓起来!”
听着张志霖的话,高亚丽语气中满是真诚:“张县长,要让村民的收入再上一个台阶,还得在中药材的附加值上多下功夫。咱们可以牵头成立合作社,一方面给种植户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和田间管理方案,另一方面引进切片、熏蒸、烘干、晾晒等加工设备,把中药材从‘原材料’变成‘初加工产品’。这样推进深加工,既能提升药材的综合价值,又能让村集体和农户一起受益。我老家就是这么干的,现在村里家家户户每年收入都能有二三十万以上呢!”
这番建议恰好说到了张志霖的心坎里,他当即表示会认真研究、大胆尝试,同时诚恳地希望美康药业能在技术支持上多伸援手。
高亚丽当然是欣然允诺,这正是她此行的目的。单是签订一份 “小采购协议”,根本用不着她这个采购部经理亲自跑一趟。只是集团董事长对这次合作格外重视,再三叮嘱她 “不能出半点差错”,还特意强调 “要完全以回水湾镇的意愿为主,哪怕稍微赔点本也没关系”。
在美康集团干了十多年,高亚丽还是头一回见董事长对一项合作如此上心。事出反常必有因,她心里早有判断:这事百分之百跟人有关系。正因如此,她才主动请缨来了这次回水湾镇 —— 她想亲眼看看,这里到底有何方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