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 章 老人们的满意
“对对对,生产重地,不宜擅闯,咱们出去说!”几位老爷子很有安全意识,规规矩矩的出去了。
到了外面,张晓飞笑着问道:“几位大爷,今儿是路过进来转转,还是专门来选食用油呀?”
边万胜摸了摸下巴,笑着答道:“本原本就是在附近随便逛逛,没成想被这油香味勾过来了!要是你家的油真地道,我们肯定少不了买。”
这话让张晓飞眼里多了几分自信,他挺首腰杆说道:“我做榨油这行,算下来也有三十多年了!现在厂里用的是传统热榨法加浸榨法,从烘干到杀菌再到压榨,所有流程温度不超过45c,能保留油料的自然风味和原香,同时保留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没有溶剂残留,也不存在反式脂肪酸,油品原汁原味,更健康!
就这十里八乡的,论品质,我要是称第二,就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一旁的赵老听得忍不住笑了:“就榨个油,还有这么多讲究?你说的这些咱老头子听着都云里雾里的,其实油好不好,吃着香不香不就够了?”
张晓飞也跟着笑,语气里多了几分认真:“赵大爷,这话您说的在理。但我们张书记说了,现在大城市都讲究营养成分,咱的油不光要做得好,还得把好在哪说清楚。以后香油脂得走向国际市场,宣传很重要。_第*一·墈¨书-蛧? !更^辛¨嶵*哙_这套词还是张书记亲自写的,可没有一点夸张的成分,全部是权威机构鉴定的!”
又是 “张书记”!一旁的王泉老人按捺不住好奇,问道:“听你这么说,你们这位张书记倒是挺负责的,难不成他还懂榨油的门道?”
提起张书记,张晓飞的语气瞬间多了几分自豪:“那可不!张书记是华大出来的博士生,学问大着呢,还有他不懂的?就连我这厂里的十条生产线,还有整个厂房的布局,都是张书记手把手帮忙规划设计的!”
边万胜打量着厂区的规模,忍不住问道:“看你这厂子的架势,规模着实不小,现在一个月能产多少油啊?”
这话让张晓飞叹了口气,却不是无奈,而是满含感慨:“去年我还是个小作坊,一个月能产20吨‘香油脂’。承蒙张书记看重,‘三顾茅庐’请我担任村支书,让我扩大规模,带领乡亲们致富。你们看,新厂房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十台双排液压榨油机全部投入使用,月产量己提升到120吨。”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为了保证原材料充足,村里扩种了 5000 多亩葵花地,镇上专门给了补贴,今年的效益比去年得翻好几倍!而且张书记还帮着咱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绿色优质食品认证、有机产品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今咱也是鸟枪换炮,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体系,都快成知名企业了!”
看到院子里垛这一大堆油饼,边老好奇的问道:“这些东西是准备喂猪吗?”
张晓飞笑着回道:“新厂房马上投入建设,设备也定好了。下半年,我们将开始油饼的高蛋白转化生产。-咸_鱼+看-书^罔` \耕-歆?罪\哙`按照张书记的说法,不仅可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动村内群众实现增收,同时也能更好的消化吸收全县的油葵产量,这叫小产业撬动大发展!”
……
离开玉楼村时,两辆车的后备箱里装的都是“香油脂”,每人买了五桶,唯独赵老“按兵不动”。
“老赵啊老赵,你这是连老面子都不要啦?” 边老见状,故意笑着揶揄,“就你有个孙女婿?舔着个脸吃白食?”
赵老闻言朗声大笑:“这东西我想要多少有多少,哪用得着特意跑几百里路,自己费劲往回带?”
一旁的张老接过话头,语气中满是赞许:“说起来,老赵你这孙女婿是真不错。如今这年头,像他这样一心扑在农户身上、踏踏实实办实事的基层干部,可真是不多见了!”
“可不是嘛!” 王老点头附和,“这一路看了两个村子,每个村都有自己拿得出手的主导产业,可见他是真的在沉下心做事,而且是有思路、有能力、有成效。”
笑谈间,赵老话锋一转,问道:“老家伙们,要不要再找个村子看看?
边老捻着胡须思索片刻,开口道:“再看一个吧!咱们不规划路线,顺着路随便走,走到哪个村,就看哪个村。”
王老当即附和:“行,那就继续往前看看,确保万无一失。说不定就那两个村子发展的好,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商议既定,两辆车缓缓启动,沿着蜿蜒的村道继续前行。
没走多久,前方一个村子里隐约传来阵阵热闹的声响,众人当即决定开过去一探究竟。
凑近后才发现,原来是有人正在走访村里慰问,看模样不像是政府干部。
乔万顺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对玉楼村很满意。他今天特意来走访村里的养殖户,还贴心的给大家带来了米面,算提前和村里人交好。
看到几位威风凛凛的长者走了过来,别人有眼不识泰山,但乔万顺眼睛多贼?一眼就看出了端倪,老感觉这几人有些面熟。
仔细想想,再认真观察了一会,乔万顺忽然疯狂的跑了过来,朝着边万胜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并激动地说道:“师长好,战士乔万顺向您报到!”
“你是 163 师的?”听到关键信息,边万胜原本平静的神色骤然亮起,眼中飞快掠过一抹惊喜,身子下意识前倾,语气里满是急切的确认。
乔万顺的手还在微微发颤,那声 “163 师” 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眼眶不受控制地发热,滚烫的情绪堵在喉头,他却刻意拔高了声音,字字铿锵,带着军人特有的挺拔姿态回道:“报告老师长!163 师 487 团坦克连战士乔万顺,向您报到!”
“好!好!好!” 边万胜连说三个 “好” 字,声音里满是按捺不住的激动,他伸出手,重重拍了拍乔万顺的肩膀 —— 那力道带着老战友重逢的亲昵,也藏着对昔日部下的牵挂,喜悦顺着指尖的触感,清晰地传递给了对方。
一旁的几人也被这股热情感染,脸上纷纷露出兴奋的笑意。提及 “163 师”“坦克连” 这些熟悉的字眼,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炮火纷飞的日子,那些在战场上并肩作战、浴血冲锋的峥嵘岁月,如同电影画面般在脑海里鲜活起来,话匣子也不自觉地被打开,满是对过往的追忆。
等这股重逢的激动劲儿稍稍平复,边万胜才想起问正事,语气放缓了些,带着长辈般的关切问道:“万顺,你应该是中原人,来此作甚?”
乔万顺揉了揉依旧湿润的眼角,语气里多了几分底气,像献宝似的说道:“老首长,不瞒您说,这么些年我在事业上也算略有小成,搞了个养殖企业,规模不算小。后来因为政策的宏观调控,今年就打算把产业重心往内陆地区转移。前段时间西洽会,我无意间认识了这个镇的党委书记,聊得比较投机 —— 我能看出来,他是个实打实干实事的领导。之后我就来这儿考察了一段时间,现在基本定了,想在这个村建一个 10 到 20 万头猪的养殖基地。”
边万顺听了,顺势问道:“这么说,你今天搞这一出,是己经拿定主意了?”
乔万顺重重点头,语气里多了几分笃定:“八九不离十了!张书记是个实干家,能帮企业解决的问题,他从来不含糊,都一力承担。关键是他不只是嘴上说说,承诺的事都能一件一件落实到位。
我们搞民营企业的,最怕的就是政府把项目引进来之后不管不顾,反而处处刁难 —— 今天突击小查,明天联合执法,把企业当成猪一样,等养肥了就‘杀’,那真是欲哭无泪!”
话锋一转,他眼中透出几分底气:“但只要张书记还在永安县,给我三五年的时间,我有信心把企业做大做强,做成永安县的支柱产业、知名企业、纳税大户!到时候就算张书记高升了,再有人想过来骚扰,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格!”
边万胜听得真切,抬手重重拍了拍乔万顺的肩膀,语气里满是 “护犊子” 的强硬:“你放心大胆的干,要是真有哪个不开眼的,敢故意找你麻烦、给你使绊子,你首接给我打电话!我163 师的兵,不惹事就算不错了,还轮得着别人欺负?真是倒反天罡,这群狗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