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你们知道

第134章 你们知道

咚咚——

殿外忽起三声轻叩。

雕花门殿外压着嗓子轻唤道:“主子们?睡了吗?”

殿内漆黑如墨。

齐箴刚欲转身,鎏金烛台忽地燃起一簇蛋黄火苗,将他的影子投在青石地砖上。

秦卓潇平躺枕着青玉枕,在上方的裴赫泫倚躺在他的怀里,二人都急促喘息着。

“半夜惊鸾。齐箴,你最好是有事?若无事定不饶……乖乖,你等等…”

寝殿内熙熙攘攘的声音齐箴听不真切,赶紧解释道:“主子,保证肯定有事!是有人来访。”

烛火下流转冷光,裴赫泫湿漉漉的眸子透着菡萏的水汽,“秦爹,还要…”

秦卓潇结实的手臂收紧抱起身上之人,让他借力活动,大手拨开垂落的鲛绡帐:“不管是谁,且让他去书房等着。”

怀里人浑身泛软娇嗔道:“他还敢来!”

裴府书房。

齐箴望着冰凉的青石地上那道单薄身影,烛影已经摇曳过三更。

“主子,我将人带进来他就一直跪在冰砖上到现在,你看……”

玄色织金暗纹袍角掠过跪伏之人,秦卓潇执起案上珐琅熏炉。

忽地将炉盖一掀,香灰簌簌落在男子散乱的发间。

“好个忠仆!你还敢来?前日还在圣爷跟前摇尾乞怜,今夜倒想起我这破庙的菩萨?”

“怎么圣爷那尊大佛罩不住你?”裴赫泫斜倚紫檀博古架,指尖沿着汝窑天白釉瓶的冰裂纹细细摩挲,“你这般折腾究竟图什么?”釉面倒映他唇角讥诮,“春日折柳秋葬花,何苦?”

张强哽咽着,“我…”

裴赫泫指尖突然停在瓶口,白釉面映出他骤然绷紧的下颌线。

“上次在楼外楼就有说过,秦都督绝不错放一个恶人,”尾音突然沉入冰窖,“也绝不冤枉一个善人。”

“你虽未亲自动手,但杨庭、李景皆因你设局而亡。”秦卓潇靴尖碾过满地碎瓷,阴影将地上的男人完全笼罩,“现下可听明白了?若还是不懂,就滚。”

跪伏之人仍以额触地。

“秦都督,难保这回他又是圣爷派来的!”裴赫泫停下了摩挲瓶子的手,俯视着蜷缩在地的男人,“此人心术阴险,比李景有过之无不及。”

如此心机深沉之人,无论其来意如何,裴赫泫皆无意与之同道。

张强猛地擡起头喉结急促滚动,脖颈青筋暴起却只挤出一个字,“不。”

血丝密布的眼眶几乎要裂开,眼中满是急切与惶恐,“我偷了圣爷的密函。”他膝行半步扯住秦卓潇袍角,“圣爷要做一件天下大乱的事,实在不知道找谁……”

秦卓潇冷笑一声,“噢?原来你才是真菩萨!你觉得我们会信你?她还在圣爷手中,拿她的命都拿来赌?”

最后一句话让裴赫泫指节泛白,其实如果当时张强不是圣爷的人,裴赫泫是想帮他将人救出来的。

张强重重地磕了个头,额头沁出血来。

“我知道我罪不可恕,求你们把妹妹救出来。”他擡起头来,面目变得狰狞,“可是,我不后悔杀死他们。他们都该死,死有余辜。”

裴赫泫的冷哼尚未落地,秦卓潇的视线已攫住他的面容。

那张先前因情潮泛着粉晕的脸,此刻血色褪得干干净净,像是被寒霜浸透的玉璧,连唇色都泛着冷白。

那冷白的嘴唇微微含笑道:“行,我帮你救出妹妹。圣爷去北荒黄段出谋划策一事我们知道,我猜…你是为官本一事而来?”

他看着秦卓潇轻挑个眉,“圣爷与丰通之国串通,到时候各国大乱,便可从中得利。”

张强瞪着眼睛,“你们知道?”

裴赫泫移步朝他走过来,半蹲下来打量着他,“三日后你去山河庙领人就是,你不是还有东西,拿出来吧!”

张强从怀中掏出一封信笺,“有一封圣爷密函,费了好大功夫才拓印下来的。”

秦卓潇低沉开口道:“除了这些,你是不是应该在给我们点别的。”

接过信纸逐字细读,秦卓潇眉峰渐渐聚拢成川。转手将信笺递给裴赫泫,两人隔着袅袅茶烟对视,目光交汇。

神色沉稳如山的裴赫泫突然将信笺凑近烛火,跃动的火苗在他眼底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

看着自己拓下来的信笺被烧成灰,张强也没敢开口问一句。

秦卓潇看着默不作声的张强,“如果没有,齐箴送客。”

地上的男人又从怀里抽出一沓信笺,“秦都督,所有的证据都在这里。”

养心殿蟠龙金柱间的晨雾未散,青铜仙鹤香炉吞吐着龙涎香。

北荒黄段兵部急报在鎏金御案上摊开,朱批准字墨迹未干。

礼部关鸣迈出一步道:“臣冒死进谏!九十九位及笄少女充作岁贡,实违圣人教化!”

尚书祁连山官袍上的孔雀补子微微颤动:“关大人莫非要置百姓于水火?”他转身向御座深揖,“北荒索要的不过是些蓬门女子,比起十万石粮秣……”

“尚书谬矣!”白君霄玄色补服在晨光中泛起暗纹,“割地求和已然是下下之策,北荒本就贫瘠才会要马匹、羔羊,眼下这妙龄女子怎可给?要女子无非就是为了传宗接代,如此一来往后数十载,岂不增加了他们的人口。”

白君霄猛然拔高声音,“敢问祁大人,待北荒铁骑饮马攻城时该献何物?陛下三思而后行!”

九龙御座传来指节叩击龙椅的声响,承光帝缓缓倾身:“白卿可知,三国盟书已至。”冕旒玉藻轻颤,“不要这些女子,便要几十万青壮的头颅。”

“三国联合共抗天合,如何应对?不要因小失大。”亲王胥东青上前半步,“陛下以为此事寝食难安,你们何故要上纲上线?若是出征北荒黄段,请问谁可出征?”

丹墀下的蟠龙地坪映出群臣战栗的倒影。御前总管李公公捧着的紫檀木匣里的朱批边角隐约可见。

朝堂霎时死寂。

承光帝看向下首的国公爷秦悦之,开口道:“秦国公,眼下当如何?”

国公爷秦悦之微微垂首,指尖轻叩官袍,“1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自然不愿见到兵戎相见,血洗山河。陛下圣心烛照,臣谨奉纶音。”

白君霄方要出列奏对,承光帝已擡掌截断话头:“着亲王全权督办,三法司协理——退朝。”

历经五日求和之事方得尘埃落定,此去北上之人,承光帝心中也已然有了定论。

*

1出自《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