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来自“未来”的警告

接下来的几天,王昊像是换了个人。\白¨马*书!院` \免!沸_岳+黩*

每天放学回家,他都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里,像个闭关修炼的武林高手,对着电脑屏幕冥思苦想。

他试图完成那份“不可能的作业”。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得硌牙。王昊很快就发现,自己掉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洞。

他最初的“研究”方法简单而粗暴——在网上搜索“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这些大而无当的关键词。结果,搜索引擎瞬间向他倾倒了数以万计的信息垃圾。

他看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些官方媒体发布的歌功颂德式的行业新闻,或者是一些所谓“专家”写的、充满了官样文章的分析报告。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就是,通篇都是“深化改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之类的正确废话,看了半天,除了让人昏昏欲睡,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结论。

他试着去翻阅他爸书房里那些厚得能当板砖用的行业杂志。可里面的内容更是让他头大如斗,满篇都是他看不懂的技术参数和公式。他感觉自己不像是在做研究,更像是在破译一本外星文明的天书。

几天下来,那份名为“宏远实业未来十年”的文件夹里,除了几个复制粘贴来的、不知所云的网页链接,依旧空空如也。

王昊的雄心壮志迅速地被现实的骨感消磨殆尽。他开始烦躁、泄气,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杨老师,是不是真的在耍我玩儿?

这个念头,不止一次地在他脑海中冒出。^精?武?小.说′网! *哽′芯′醉+全*

就在王昊的研究陷入绝境,耐心即将告罄的时候,杨明宇的“助攻”,如约而至。

那天下午的自习课上,杨明宇像往常一样在教室里巡视。他踱着步子,悄无声息地走到了王昊的座位旁。王昊正趴在桌子上,对着一张空白的草稿纸发呆,上面画满了毫无意义的涂鸦,像一幅后现代主义的抽象画,充满了迷茫与挣扎。

杨明宇轻轻敲了敲他的桌子。

王昊吓了一跳,猛地抬起头,像个上课开小差被抓包的小学生。

“报告……进行得怎么样了?”

“还……还行吧。”王昊含糊其辞地应付着,脸颊有些发烫。

杨明宇没有戳穿他的窘迫,只是笑了笑,然后看似随意地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折叠起来的便签纸,放到了王昊的桌上。

“我一个大学同学,现在在国外搞学术研究。前几天跟他邮件聊天,他提到了几个他们圈子里最近比较火的新概念,我觉得挺有意思的,顺手记了下来。”杨明宇的语气云淡风轻,仿佛这真的只是一次偶然的分享,“你不是在研究制造业嘛,说不定……能给你一点不一样的思路。”

说完,他便转身,继续巡视其他同学去了,整个过程自然得没有一丝刻意的痕迹。

王昊将信将疑地拿起那张便签纸。纸上,是杨明宇那手飘逸中带着几分遒劲的钢笔字,写着几个他从未见过的、奇奇怪怪的英文缩写和网址。

“mit media Lab?”

“fraunhofer iLt?”

“rapid prototyping?”

下面还有一个中文的论坛名字和一个id——“机械先驱论坛,id:老顽童”。+x-k,a¢n+s¢h-u+j_u?n+.~c\o¢m^

这些都是什么玩意儿?王昊一头雾水。但他敏锐地感觉到,这可能就是杨老师给他的“锦囊妙计”。他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小心翼翼地将那张便签纸收进了口袋里,心里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的火苗。

那天晚上,王昊再次坐在了电脑前。这一次,他没有再去大海捞针,而是在浏览器的地址栏里,输入了便签纸上的第一个网址。

回车键按下的瞬间,一个全新的世界向他敞开了大门。

那是一个全英文的网站,界面简洁而充满科技感。王昊连蒙带猜,点开了一个标题里带着“programmable matter”(可编程物质)字样的项目介绍。网页加载很慢,拨号上网的连接在奋力地下载着图片和视频。

当第一张图片完全显示出来时,王昊的眼睛瞬间瞪大了。

那是一张动图,展示的是一堆小小的、像积木一样的立方体,在电脑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地组合、变形,最终变成了一把扳手的形状。

这……这是什么魔法?

他继续往下看,看到了更多让他匪夷所思的东西:能够根据指令改变形状的桌子,能够像液体一样流动的微型机器人,以及3d打印。

网站上,有一段时长仅有十几秒的视频。视频里,一台看起来像微波炉的机器,正通过喷嘴,一层一层地打印出一个塑料材质的茶杯。

王昊的大脑,在看到那个茶杯被完整打印出来,并被人从机器里拿出来的那一刻,彻底傻眼了。

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受到了剧烈冲击。一首以来,他认知里的“制造”,就是模具、冲压、切削、焊接……是他父亲工厂里那些充满了油污和噪音的、庞大而笨重的机器。

可眼前这些东西,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它们更像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充满了智慧、灵巧和一种近乎艺术的美感。

他激动得浑身发抖,手忙脚乱地想把这些英文文章看懂。可他那点可怜的词汇量,根本不足以支撑他理解这些充满了专业术语的“天书”。

他想到了一个人——林天。

第二天一早,王昊破天荒地在早自习开始前就堵在了教室门口。当林天打着哈欠、睡眼惺忪地走进来时,他像饿狼扑食一样冲了上去。

“大神,救命!有几篇英文文章,江湖救急,帮我翻译一下!”

在王昊一顿早餐外加一星期游戏点卡的“重金”收买下,林天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这份“兼职”。

当林天将那些打印出来的、翻译好的中文稿件交到王昊手上时,他自己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好奇地问:“你从哪儿找来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什么数字化制造,什么云工厂……跟看玄幻小说似的。”

王昊没有回答,他抢过稿纸,如获至宝般地冲回自己的座位阅读起来。

这一次,没有了语言的障碍。

他看到,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在论文中精准地预言:未来的制造业,将不再是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而是小批量、高度定制化的模式。消费者可以首接通过网络,向工厂下达个性化的订单。

他看到,德国夫琅和费研究所的报告里大胆地预测: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即金属3d打印)将在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它将彻底改变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高端领域的生产方式,传统的精密铸造技术将面临巨大挑战。

他还看到了那个id叫“老顽童”的教授,在小众论坛里振聋发聩的呐喊:“我们还在迷信德国人的‘工匠精神’,还在为引进一条过时的生产线沾沾自喜时,美国人己经在思考如何用软件和算法来定义‘工厂’!再不醒悟,我们输掉的,将是整个时代!”

每一篇文章,每一个观点,都像一把锋利的尖刀,毫不留情地刺向他父亲那个即将斥巨资引进的生产线”。

王昊的后背瞬间惊出了一层冷汗。

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那不是来自考试不及格或者被父亲责骂的恐惧,而是一种眼睁睁看着一艘巨轮,在所有人的欢呼声中,全速驶向一座冰山的无能为力的恐惧。

他终于明白了!

他终于明白杨老师让他做这份报告的真正用意了!

这不是在考验他,更不是在耍他。

这……这是在救他!在救他的父亲!在救他们整个宏远实业!

他知道,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他必须立刻将这个送到那个还沉浸在“技术升级”美梦中的父亲面前。

一场关于企业未来命运的“路线之争”,即将激烈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