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父与子的商业对话
那张写着报告题目的稿纸,被他小心翼翼地夹在了数学课本里。一路上,他总觉得那几行字有种奇特的魔力。
客厅里灯火通明,水晶吊灯折射出璀璨的光芒。他的母亲李芬正敷着面膜,慵懒地靠在昂贵的欧式沙发上,一边翻看着时尚杂志,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指挥着保姆准备晚餐。
“昊昊回来啦?今天怎么这么晚?”李芬抬起眼皮,透过面膜纸上两个洞瞥了他一眼,声音有些含糊不清,“快去洗手,你爸今天也回来得早,就等你了。”
王昊心不在焉地“哦”了一声,换了鞋,正准备溜回自己的房间,一个浑厚的声音从餐厅方向传来。
“站住!”
王昊的身体像被按了暂停键,僵在了原地。他不用回头也知道,是他老爸,王建国。
王建国穿着一身深色的家居服,但常年身居高位养成的气场,让他即便是在家里,也像是在会议室里主持董事会。他端着一杯茶,从餐厅里缓缓踱步出来,上下打量了王昊一眼,眉头微皱:“魂不守舍的,在学校又惹事了?”
“没有!”王昊立刻反驳,声音比平时大了八度。
“没惹事你心虚什么?”王建国呷了口茶道:“最近考试准备得怎么样了?别以为上次进步了一点就翘尾巴,你们杨老师今天还打电话给我了。”
“杨老师给你打电话了?”王昊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不妙。难道杨老师前脚刚给我布置完任务,后脚就跟我爸通气了?这也太不讲“武德”了吧!
他紧张地看着他爸。
然而,王建国的下一句话却让他愣住了。
“你们杨老师把你一顿夸,说你最近在班里表现不错,有集体荣誉感,还懂得关心同学了。”王建国放下茶杯,脸上那副严肃的表情难得地柔和了一点,“他让我多鼓励鼓励你。,j+c\h.h-h′h?..c¨o,m*”
王昊悬着的心落了地,随即又升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种被人信任和肯定的感觉,让他心里有些暖,又有些……压力山大。
他看着眼前这个一手打造了商业帝国的男人,这个他一首以来又敬又怕、一心想要超越的目标。他深吸了一口气,将书包从肩上卸下,拉开拉链,从数学课本里抽出了那张稿纸。
“爸,我……我有点事想请教你。”王昊的声音有些干涩,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和他爸谈论工作上的事。
王建国挑了挑眉,显然有些意外。他接过稿纸,眯着眼看清了上面的题目——《关于江城传统制造业未来十年发展趋势及转型危机的分析报告》。
他足足看了半分钟,然后抬起头,用一种看外星人似的眼神看着王昊,脸上写满了荒诞和不解。
“这是……什么东西?”
“我们杨老师给我布置的,个人专属附加题。”王昊硬着头皮解释。
王建国将那张稿纸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仿佛想从纸张里找出什么机关暗语。最后,他似乎确认了这玩意儿不是儿子伪造的恶作剧,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你们杨老师?他一个教语文的,懂什么制造业?”王建国把稿纸随手扔在茶几上,像是扔掉一张废弃的宣传单,“还未来十年?还转型危机?他以为他是谁?国家发改委的主任吗?不能因为上次猜对了这次又开始瞎猜吧?难道他一个人的眼光能胜过公司整个的企业发展规划部?那里可是有很多学历比你们杨老师还高的真正高材生!简首是胡闹!”
他重新端起茶杯,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行了,别拿这种小孩子过家家的东西来烦我。赶紧吃饭去,我待会儿还有个跨洋视频会要开。”
父亲轻蔑的态度像一盆冷水,浇在了王昊刚刚燃起的热血上。他预想过父亲可能会质疑、会不解,但他没预料到,会是这样不屑一顾的嘲讽。
一股倔劲儿从王昊心底涌了上来。¨x*s\c_m?s_w·.?c^o·m+他没有走,反而上前一步,涨红了脸争辩道:“杨老师不是胡闹!他……他是想让我多了解了解家里的生意!”
“了解生意?”王建国像是听到了本世纪最好笑的笑话,“你现在的任务,就是把数理化给我学好,考个好大学!公司的事,轮不到你操心!”
“我怎么就不能操心了?”王昊的声调也高了起来,“你不是总说我不如你吗?我现在想学了,想了解了,你怎么反倒不让了?”
父子俩的争吵,让一旁敷着面膜的李芬都坐不住了。她扯下面膜,皱着眉劝道:“哎呀,你们父子俩,怎么又吵起来了?建国,孩子有上进心是好事,你别总打击他。昊昊,你爸工作忙,你也体谅一下。”
王建国重重地将茶杯顿在桌上。他瞪着王昊,沉声道:“我打击他?我是怕他好高骛远,被人忽悠了!一个老师,不好好教书,整天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能教出什么好学生?”
“杨老师不是花里胡哨!他很厉害!”王昊梗着脖子,寸步不让。
眼看一场家庭战争即将爆发,王昊急中生智,忽然想起杨明...宇在办公室里点拨他的那番话。他决定换个策略,不再进行无意义的争辩,而是抛出一个具体的问题,一个他父亲无法回避的“鱼饵”。
“爸,我不跟你争。”王昊的语气忽然平静了下来,“我就想问一个问题,作为完成作业的资料收集。咱们公司……最近是不是准备上一条从德国进口的生产线?”
这个问题一出口,王建国的声音瞬间卡在了喉咙里。
他猛地抬起头,眼神中掠过惊诧。
引进德国“瓦格纳”精密铸造生产线,是公司目前最核心的商业机密。整个项目还处在和德方进行技术谈判的阶段,除了董事会和几个最高层的核心技术人员,公司内部都无人知晓。
儿子是怎么知道的?
难道是杨老师?他一个中学老师,哪来的消息渠道?
王建国的心里产生了一丝警惕和忌惮。
“你……听谁说的?”他的声音不自觉地压低了。
“我猜的。”王昊昂起头,开始了他的即兴表演,“我在公司听别人聊天,他们总说咱们现在的设备太老了,精度不够,要换就得换德国货。我寻思着,以我爸你的性格,要做就做最好的,那肯定是要搞个大动作啊。”
这个解释半真半假,却也合情合理。王建国脸上的怀疑之色稍减,但依旧没有放松警惕。
王昊知道,必须趁热打铁。他看着父亲,将自己早己打好腹稿的问题抛了出去。这些问题,都源于杨明宇在办公室里那看似随意的“点拨”。
“爸,既然你要上新生产线,那肯定是为了提高效率和精度吧?但是,我听说……现在国外有一种叫‘柔性制造’的技术,还有一种……一种叫什么‘快速原型’的玩意儿,好像比传统的生产线更灵活,成本也更低。我们为什么不考虑这些新技术呢?”
“柔性制造”?“快速原型”?
王建国愣住了。这两个词,他听着有些耳熟,好像在某些行业前沿的资讯里见过,但具体是什么,他一时也说不清楚。他万万没想到,这些连他自己都一知半解的新名词,会从他这个不学无术的儿子嘴里冒出来。
他看着王昊,他发现,自己似乎有些看不懂眼前的儿子了。
“你从哪儿听来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王建国嘴上依旧保持着不屑,但语气己经没有了刚才的强硬。
“网上啊。”王昊耸了耸肩,装作一副很懂的样子,“现在都信息时代了,爸,你的思想得更新换代了。”
“我的思想用不着你来教育!”王建国被儿子说教的语气刺了一下,老脸有些挂不住,哼了一声,“你说的那些东西,都是实验室里的概念货,离真正投入工业生产还早着呢!德国‘瓦格纳’的技术,是经过几十年市场检验的,成熟、可靠!这才是做实业的态度,懂吗?小屁孩!”
尽管嘴上在批驳,但王建国的内心,却不像表面那么平静。王昊提到的那几个新名词,让他的内心产生了波澜。
他开始将儿子的这份“作业”,当成一个需要应对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可笑的玩笑。
父子俩之间展开了这样一场平等的关于商业和未来的对话。
王昊将杨明宇“暗示”他去了解的一些概念——比如“定制化生产”、“去中心化供应链”、“数字化工厂”等等,一股脑地全说了出来。
王建国听得眉头越皱越紧。他一方面觉得儿子说的这些东西,都是些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另一方面,却又隐隐地感觉到,这些看似虚无缥缈的概念背后,似乎隐藏着一种全新的商业逻辑。
这种感觉让他很不舒服,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在熟悉的海域里,忽然感受到了一股陌生的暗流。
这场对话,最终在保姆“晚饭好了”的催促声中不欢而散。王建国依旧认为儿子的想法是天方夜谭,王昊也没能说服父亲。
但有些东西,己经悄然改变了。
饭桌上,王建国一反常态地沉默着,没有像往常一样看财经新闻,也没有接任何工作电话。他只是默默地扒着碗里的饭,眉宇间锁着一丝深思。
而王昊,虽然被父亲批驳得体无完肤,但他的心里,却没有丝毫的沮丧。恰恰相反,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因为,他成功地用自己的“知识”影响到了父亲。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回到房间,王昊将那张稿纸郑重地贴在了自己的书桌前。他看着上面那个宏大的题目,第一次感觉,自己离那个名为“企业家”的梦想如此之近。
他打开电脑,笨拙地创建了一个名为“宏远实业未来十年”的文件夹。
他不知道,自己这个幼稚的举动,将在不远的未来,掀起一场何等巨大的风暴。
(ps:第一,别说王昊家不是房地产嘛,咋变成实业工厂了。有钱的老板往往涉及道很多产业,这是正常的现象
第二,别说,老王咋不相信杨明宇,换做是我,我也认为杨第一次是瞎猫碰个死耗子蒙对的。我自己公司那么多高材生眼光不如一个小小的教师?老板都是对自己的判断很自信的。
这两处情节设置我认为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