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打造日不落帝国凌空微步
第八十七章 朕和你说个事
小
大
第八十七章朕和你说个事
朱翊钧等到深夜,却还未听闻高拱回到京城。
他正打算回乾清宫睡下,却听闻一阵笑声。
果不其然,殿门外大大咧咧的人正是高拱。
“陛下,臣回来了!”
高拱完全不考虑朱翊钧在休息,一个劲地憨笑。
朱翊钧睁开双目,望向对方,发觉高拱满身脏兮兮的,胡子邋遢,好似一个东北粗汉子。
“高胡子,朕看你去了一趟东北,倒是又糙了不少。”
高拱听闻皇上调侃自己不以为然,他有更好的消息要告知朱翊钧。
“陛下,孔家新任的衍圣公孔胤植愿意让出子粒田七成废朝廷。”
朱翊钧并不知晓此事,他有些吃惊。
无事不会献殷勤,必定是山东有事发生。
听闻了高拱的一通解释,朱翊钧得知了原因。
“看来朕的眼光还不错,这个孔胤植倒是识相了许多。”
高拱点了点头,他也认可皇上的话。
“既然愿意让出七百亩田地,那就将其发放给当地的百姓,任用他们去耕种马铃薯。”
高拱不停地点头,他听闻着朱翊钧的话。
“陛下,时候不早了,臣先回去了。”
高拱想要说的话都已经禀告完毕,他自然是打道回府上睡大觉。一路上都在奔波的他,现在十分劳累。
“急什么,朕还有话没说完。”
朱翊钧等了高拱那么久,目的就是为了告知他,自己想要开放海禁一事。
不过,他觉得欲擒故纵,并不了当直接说出此事。
“高拱,听旨!”
高拱立刻屁股挪开了紫檀太师椅,他半跪在地上,点头听圣旨。
“朕决定奖赏你一万两白银,作为你前往山东巡抚推行一条鞭法的赏赐,还望你日后不负众望,继续为大明做事。”
太监张鲸命两名小火者抬进来了两大箱的白银。
高拱连忙谢恩,口中说道:“臣必定不负所望!”朱翊钧听闻了他的话,笑脸盈盈,拍了拍他的肩膀。
既然高拱已经答应了不负所望,那么便可以让他担任开放海禁主管者。
高拱接下白银,以为完事了,正准备走出去,却又听见了朱翊钧的言语。
“高胡子,你急什么,不能和朕说说话。”
张鲸端来一杯茶,高拱缓缓喝下。
他现在搞不清楚皇上想要干什么,他疑惑不解,为何不让自己回去。
“想必你也听说了朕打算开放海禁一事。”
朱翊钧话音刚落,对方一脸蒙逼。
高拱刚刚才从山东跑回来,他哪里知道此事。
“陛下,臣不知。”
朱翊钧懒得和他长篇大论,简要叙说道:“江浙一带倭寇频繁出没,现在谭纶向朕求助支援,朕和内阁大臣们一直认为必须开放海禁,这样才能遏制倭寇来犯。”
高拱点了点头,他听从着朱翊钧的话。
“朕就是想要问问你的看法?”
高拱好不容易从推行一条鞭法之中抽身,现在的他身心俱疲,压根不想管开放海禁一事。
“陛下,臣没啥看法,既然张首辅他们觉得应该开放海禁,那便可以进行。”
高拱的话,朱翊钧很不满意。
“朕是问询你有什么开放海禁的法子。”
高拱立刻回答道:“回禀陛下,臣没有好法子。”
朱翊钧冷哼一声:“你没有,那就在文华殿里想,什么时候想到法子,什么时候回去。”
高拱没有料到朱翊钧如此生气,他只能苦思冥想。
“陛下,臣在隆庆元年尝试过开放市贸,和鞑靼建立贸易往来,相继维持了几年,并无发生战争,只是最终关系还是走向破裂了。”
高拱深知开放海禁只能取得了一时的作用。
那些鞑靼、倭寇都是十分贪婪的。等他们抢夺习惯了,便压根不会选择自食其力,只想通过发动战争得到好处。因此,他们的欲望压根不太可能满足。
“这些事情,朕早已知道。”
朱翊钧依然未成高拱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回答。
“陛下,开放海禁无非就是一个利与义的事情。一旦开放海禁,大明可以赚到不少白银,倭人也可以从中得知好处,双方都得利。
不过想要长远地维护这种关系,必须用义,无论是联姻,还是其他法子也好,肯定是需要有的。”
高拱将开放海禁分析得头头是道,令朱翊钧很是佩服。
不过大明不可能和倭人联姻,更不可能让他们得到更大的好处。
“这朕想要开放海禁,除了得到大量的白银流入,还有一点,那便是将倭人给驯服,让他们服从我们大明的礼仪,成为一个朝贡国。”
高拱一时间不知说什么,他觉得皇上在做梦。
倭人的尿性,他还是比较了解的。
一个小小的岛国,整天发生战争,他们压根不友善,怎么可能服从大明的统治。
“陛下,你想得有些太远了。”
高拱摇了摇头,他否决了朱翊钧的想法。
“高胡子,我们可以扶持亲明的一派,让倭人之间内斗。”
高拱望向朱翊钧,他一脸严肃。
皇上不过十多岁,居然还懂得运用权力内斗。
“陛下,倘若真如你所想,那便也可以。”
高拱实在困得头晕眼花,他准备告辞了。
“高拱,接旨!”
这一次并非朱翊钧所言,而是太监张鲸。
只见,他手中拿着黄凌卷轴,开始大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命高拱为浙江巡抚,前往浙江协助浙江总督谭纶一起抵御倭寇、开放海禁。”
高拱一时间不敢接旨,他脑子有点发懵。
自己怎么又从山东巡抚成了浙江巡抚……
“高大人,该接旨了。”
太监张鲸善意地提醒道,他只好接下旨意。
“高拱,明日一早,你便前往浙江。”
朱翊钧下达着命令,不容片刻的延迟。
高拱停留在原地,他不知要干些什么。
“陛下,你真派我去开放海禁。”
面对高拱的询问,朱翊钧不耐烦地回答道:“废话,赶紧回去休息。”
“陛下,老臣可以拒绝吗?”
朱翊钧黑着脸,一点情面也不留。
“你刚才自己承诺不负重任,现在又开始反悔,实在不像是你高胡子能够说出来的话。”
高拱一时语塞,他不知能说些什么。
“那臣应该怎么开放海禁?”
“这是你所要思考的事情,而是让朕告知你。”
高拱拿着黄绫卷轴,他转头走出文华殿,感到自己再度被皇上给坑了。
至于如何开放海禁,他脑海之中只有一个念头:人到了浙江,之后再说。.
朱翊钧等到深夜,却还未听闻高拱回到京城。
他正打算回乾清宫睡下,却听闻一阵笑声。
果不其然,殿门外大大咧咧的人正是高拱。
“陛下,臣回来了!”
高拱完全不考虑朱翊钧在休息,一个劲地憨笑。
朱翊钧睁开双目,望向对方,发觉高拱满身脏兮兮的,胡子邋遢,好似一个东北粗汉子。
“高胡子,朕看你去了一趟东北,倒是又糙了不少。”
高拱听闻皇上调侃自己不以为然,他有更好的消息要告知朱翊钧。
“陛下,孔家新任的衍圣公孔胤植愿意让出子粒田七成废朝廷。”
朱翊钧并不知晓此事,他有些吃惊。
无事不会献殷勤,必定是山东有事发生。
听闻了高拱的一通解释,朱翊钧得知了原因。
“看来朕的眼光还不错,这个孔胤植倒是识相了许多。”
高拱点了点头,他也认可皇上的话。
“既然愿意让出七百亩田地,那就将其发放给当地的百姓,任用他们去耕种马铃薯。”
高拱不停地点头,他听闻着朱翊钧的话。
“陛下,时候不早了,臣先回去了。”
高拱想要说的话都已经禀告完毕,他自然是打道回府上睡大觉。一路上都在奔波的他,现在十分劳累。
“急什么,朕还有话没说完。”
朱翊钧等了高拱那么久,目的就是为了告知他,自己想要开放海禁一事。
不过,他觉得欲擒故纵,并不了当直接说出此事。
“高拱,听旨!”
高拱立刻屁股挪开了紫檀太师椅,他半跪在地上,点头听圣旨。
“朕决定奖赏你一万两白银,作为你前往山东巡抚推行一条鞭法的赏赐,还望你日后不负众望,继续为大明做事。”
太监张鲸命两名小火者抬进来了两大箱的白银。
高拱连忙谢恩,口中说道:“臣必定不负所望!”朱翊钧听闻了他的话,笑脸盈盈,拍了拍他的肩膀。
既然高拱已经答应了不负所望,那么便可以让他担任开放海禁主管者。
高拱接下白银,以为完事了,正准备走出去,却又听见了朱翊钧的言语。
“高胡子,你急什么,不能和朕说说话。”
张鲸端来一杯茶,高拱缓缓喝下。
他现在搞不清楚皇上想要干什么,他疑惑不解,为何不让自己回去。
“想必你也听说了朕打算开放海禁一事。”
朱翊钧话音刚落,对方一脸蒙逼。
高拱刚刚才从山东跑回来,他哪里知道此事。
“陛下,臣不知。”
朱翊钧懒得和他长篇大论,简要叙说道:“江浙一带倭寇频繁出没,现在谭纶向朕求助支援,朕和内阁大臣们一直认为必须开放海禁,这样才能遏制倭寇来犯。”
高拱点了点头,他听从着朱翊钧的话。
“朕就是想要问问你的看法?”
高拱好不容易从推行一条鞭法之中抽身,现在的他身心俱疲,压根不想管开放海禁一事。
“陛下,臣没啥看法,既然张首辅他们觉得应该开放海禁,那便可以进行。”
高拱的话,朱翊钧很不满意。
“朕是问询你有什么开放海禁的法子。”
高拱立刻回答道:“回禀陛下,臣没有好法子。”
朱翊钧冷哼一声:“你没有,那就在文华殿里想,什么时候想到法子,什么时候回去。”
高拱没有料到朱翊钧如此生气,他只能苦思冥想。
“陛下,臣在隆庆元年尝试过开放市贸,和鞑靼建立贸易往来,相继维持了几年,并无发生战争,只是最终关系还是走向破裂了。”
高拱深知开放海禁只能取得了一时的作用。
那些鞑靼、倭寇都是十分贪婪的。等他们抢夺习惯了,便压根不会选择自食其力,只想通过发动战争得到好处。因此,他们的欲望压根不太可能满足。
“这些事情,朕早已知道。”
朱翊钧依然未成高拱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回答。
“陛下,开放海禁无非就是一个利与义的事情。一旦开放海禁,大明可以赚到不少白银,倭人也可以从中得知好处,双方都得利。
不过想要长远地维护这种关系,必须用义,无论是联姻,还是其他法子也好,肯定是需要有的。”
高拱将开放海禁分析得头头是道,令朱翊钧很是佩服。
不过大明不可能和倭人联姻,更不可能让他们得到更大的好处。
“这朕想要开放海禁,除了得到大量的白银流入,还有一点,那便是将倭人给驯服,让他们服从我们大明的礼仪,成为一个朝贡国。”
高拱一时间不知说什么,他觉得皇上在做梦。
倭人的尿性,他还是比较了解的。
一个小小的岛国,整天发生战争,他们压根不友善,怎么可能服从大明的统治。
“陛下,你想得有些太远了。”
高拱摇了摇头,他否决了朱翊钧的想法。
“高胡子,我们可以扶持亲明的一派,让倭人之间内斗。”
高拱望向朱翊钧,他一脸严肃。
皇上不过十多岁,居然还懂得运用权力内斗。
“陛下,倘若真如你所想,那便也可以。”
高拱实在困得头晕眼花,他准备告辞了。
“高拱,接旨!”
这一次并非朱翊钧所言,而是太监张鲸。
只见,他手中拿着黄凌卷轴,开始大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命高拱为浙江巡抚,前往浙江协助浙江总督谭纶一起抵御倭寇、开放海禁。”
高拱一时间不敢接旨,他脑子有点发懵。
自己怎么又从山东巡抚成了浙江巡抚……
“高大人,该接旨了。”
太监张鲸善意地提醒道,他只好接下旨意。
“高拱,明日一早,你便前往浙江。”
朱翊钧下达着命令,不容片刻的延迟。
高拱停留在原地,他不知要干些什么。
“陛下,你真派我去开放海禁。”
面对高拱的询问,朱翊钧不耐烦地回答道:“废话,赶紧回去休息。”
“陛下,老臣可以拒绝吗?”
朱翊钧黑着脸,一点情面也不留。
“你刚才自己承诺不负重任,现在又开始反悔,实在不像是你高胡子能够说出来的话。”
高拱一时语塞,他不知能说些什么。
“那臣应该怎么开放海禁?”
“这是你所要思考的事情,而是让朕告知你。”
高拱拿着黄绫卷轴,他转头走出文华殿,感到自己再度被皇上给坑了。
至于如何开放海禁,他脑海之中只有一个念头:人到了浙江,之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