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啥都没带

  第八十八章啥都没带

  江浙衙门。

  谭纶着急忙慌地走来走去,他得知高拱要来的消息,十分不解。

  “皇上怎么派高胡子前来浙江,他一个文官又怎么能够抵御得住倭寇。”

  谭纶并不知晓朝廷想要开放海禁,他只能等候高拱前来,才能问询得知。

  “总督,皇上为何不派戚将军前来?”

  谭纶手下的一位副将疑惑地问询道。

  谭纶咳嗽了两声,便摇头晃脑,他哪里知道。

  现在倭寇盘旋在定海县六十公里外的小岛上,他们在岛上进行贸易,一旦缺少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就前来陆上进行烧杀抢劫,实属可恶至极!

  如今的谭纶一肚子火,要不是他手下的兵力不足,他早就带着人将岛上的倭寇全部剿灭了。

  一方面是自己的兵力不够,只有区区三千士兵,更何况他们的作战水平和戚家军相比,属实是小巫见大巫,两个人才能顶一个人。

  另一方面,则是更令谭纶十分头疼!

  倭寇所在的小岛,压根不可能蹚水过去,更不可能坐船。

  一旦到了晚上,小岛周边的海水就会涨潮,士兵倘若执意蹚水过去,海水波荡起伏,一下子就能将他们全部卷进海中,溺水而亡!

  乘坐船帆会被岛上的倭寇看见,他们会放箭,箭头上燃烧着火焰,落到船上直接燃烧而起,根本无法扑灭。

  所以现在的谭纶忧心忡忡,他真不知如何是好!

  之前戚继光还在江浙之时,可以让士兵们组成鸳鸯阵,发射佛朗机的大炮,才能对倭寇进行一定的威慑。

  可现在的问题就是谭纶虽然有大炮,但是射程短,压根发射不到岛上。

  “我倒要看看高胡子来浙江,他有什么法子剿灭倭寇!”

  既然朝廷派了高拱前来浙江衙门,那么谭纶只能指望高拱有好的办法。

  谭纶从清晨等到中午,正午阳光普照大地,却还不见高拱前来。

  按道理,从京城赶往浙江只需要半个月的时日,如今都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并且得到了高拱马上到达的消息,却未见到他的人影。

  “你去和驿站传达消息,问询一下高大人到哪里了。”

  谭纶吩咐手下的副将,对方走出了浙江衙门。

  此时此刻的谭纶心急如焚,面对倭寇可谓十分棘手。

  他又年事已高,还染上了病,总是忍不住咳嗽,只能感慨自己时日无多,但愿自己能看到倭寇被剿灭的那一天!

  “让你谭子理等太久了,我高拱赔个不是。”

  高拱走进府门,望向谭纶唉声叹气,他随口才开着玩笑。

  “高大人,你总算是来了。”

  谭纶转头望向高拱,他这才缓上一口气。

  高拱之所以来得如此晚,还是源于自己在奔波的路上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询问浙江本地的百姓,他对于倭寇有了一些基本了解。

  “高胡子,你要是再不来,我怕浙江总督的位子就不保了。”

  谭纶虽然说得略显夸张,但是浙江的情况就是如此严峻。

  “有你谭自理在,我不信倭寇还能翻了天!”

  谭纶与戚继光都是家喻户晓的抗倭名将。

  当年,高拱还是内阁首辅之时,他就力挺谭纶镇守沿海地区。

  “现在有你高大人来了,我谭纶才算是有望。”

  谭纶此言并非客道话,他真把希望寄托在了高拱身上。

  既然皇上不派戚继光前来支援,那么高拱肯定会带十多门大炮前来吧。

  “高大人,朝廷支援的大炮在何处?”

  谭纶忍不住问询对方,满怀期待。

  高拱摇了摇头,一脸苦笑道:“朝廷何时说给你大炮支援了。”

  谭纶的希望彻底落空,不给大炮,总会派点士兵前来吧。

  “高大人,是不是调来了万名强兵?”

  高拱再度否决了谭纶的话。

  “谭子理,皇上就只派了我一个人前来浙江。”

  一时间,谭纶不知说些什么,他一脸茫然地望向高拱。

  朝廷这是啥东西都不打算给,只给了一个高胡子。

  “谭子理,皇上有自己的法子对付倭寇,你无须过于操心。”

  只见,高拱从衣袍之中拿出黄绫卷轴,开始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派高拱前往浙江协助你谭纶一起对抗倭寇,开放海禁。钦此。”

  简短的一句话给谭纶整懵逼了……

  不过,等他听到“开放海禁”四个字之后,忍不住问询道:“高大人,皇上派你来就是为了开放海禁?”

  高拱点了点头,随后说道:“我进入浙江之后,一路询问当地百姓,发现这所谓的倭寇头目居然是大明的一些商人,他们花钱买倭人进行对抗朝廷。”

  谭纶见高拱已经立刻了实情,便开始详细地说道:“倭寇头目名叫王直,以前是纺织商人,和佛朗机是进行贸易往来,因为海禁的实行,朝廷断了他的财路,他才铤而走险地进行走私贸易,买抢换炮,成为倭寇。”

  所谓佛朗机便是葡萄牙人,因为他们向中国人出售火炮因此得名。

  “不仅仅只要王直一伙人吧?”

  据高拱了解,这倭寇的头目可不少,其中出名的两人,一人名叫王直,另一人叫许光头。

  “看来高大人是一路了解浙江民情。”

  谭纶见高拱对倭寇一事如此上心,他忍不住一股脑地娓娓道来:“另一个倭寇头子许光头,虽然现在和王直联合在一起,但是他们其实背地里却是互相较真,互相看不起对方。”

  只要倭寇发生内斗,那么高拱就可以安心地开放海禁。

  “许光头的实力如何?”

  高拱最为关心的一个点。

  可以通过扶持一个相较于比较弱的势力去对抗强的一方。

  “据我所知,许光头实力不如王直,他只要二十多门土炮,手下人也只不过零零碎碎的两千多人。”

  谭纶安插过线人在倭寇内部,他对此才会如此了解倭寇的势力。

  “那王直有多少手下,大炮有多少台?”

  “大概有三千多个倭人,还有一千多的渔民,大炮可能有五十多台,而且并不是土炮。”

  土炮与火炮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

  一般土炮容易炸膛,射程还短,火炮更猛,更强。

  “那我们可以先找许光头进行和谈,然后给他提供一些大炮,用他来对付王直。”

  高拱已经想好了点子,他打算这么干!

  谭纶大吃一惊,一脸诧异,他觉得高拱疯了。

  倘若真给许光头提供大炮,万一他并没用来对付王直,反而联合对方一起扰乱浙江百姓!

  “高大人,和谈还是算了,那些倭寇都是无比的狡诈,他们哪里会相信。”

  和谈肯定需要拿出好处,不然谁会听话。

  高拱深知这一点,必须想个办法让倭寇尝到甜头。

  “谭子理,只要我们愿意开放海禁,他们那群倭寇怎么会天天把脑袋别在腰间,不要命地搞走私生意。”

  谭纶听闻高拱的话,认为在理。

  可问题就是要怎么个开放海禁。

  高拱望向对方,一下子就猜到了对方的小心思。

  “我们可以先找许光头好好谈谈,倘若他愿意第一个和谈,那等开放海禁之后,他只需要交纳两成的交易税。”

  谭纶点了点头,许光头肯定难以抵抗此等诱惑。

  不到两成的交易税,还能安心做买卖,他肯定愿意和谈。

  不过如何取得对方的信任,这倒是一个难事。

  长时间以来,明朝政府对于他们这些倭寇采取的方式就是严厉地打击,从未给出比较温和的法子。

  “谭子理,你放心,我有办法让他相信。”

  高拱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自信,并非他有什么好法子,而是现如今有皇上支持开放海禁,一切都好办。

  “反正有你高胡子前来浙江,我谭纶也就放心。”

  谭论抿上一口茶,心情畅快了许多。

  因为高拱的到来,他整个人减缓了许多压力。

  “你明日有什么打算?”

  谭纶问向正在思忖的高拱。

  “明日我们就去和许光头和谈。”

  高拱认为开放海禁必须立刻实行,不能继续耽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