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开放海禁

  第八十六章开放海禁

  近些时日,京城阴雨绵绵,朱翊钧身处在文华殿之中,心中感到隐约的不安。

  此时的他抬头望向殿门外,一道闪电划过苍穹,令人心生寒意。

  “又要变天了。”

  朱翊钧忍不住感慨,站在他身边的太监张鲸,手中拿着一件大氅,小心翼翼地问询着:“皇上,天冷,还是披一件衣服吧。”

  朱翊钧转头,顺手将大氅披在身上,坐上黄花梨背椅。

  “今日的议事还是取消了吧,省得他们来一趟,全身湿漉漉的。”

  到了下午,本应该是朱翊钧与内阁大臣们共同商议国家大事的时间。

  因为今日大暴雨,朱翊钧并决定了免一天。

  “皇爷,你真体恤朝臣。”

  张鲸迈着步子,准备走出文华殿,前往文渊阁,告知张居正等人。

  不料,暴雨之中走来了几人,他们打着大黄伞,快步跑来。

  张鲸脚步退回到文华殿里,引来了朱翊钧的疑惑。

  “为何还不快快前去?”

  “回禀皇爷,奴才好像看见了张首辅,他已经前来了。”

  朱翊钧点了点头,既然张居正等人前来了,那议论朝中大事依然继续进行。

  “陛下,臣等因大雨来晚了,请见谅。”

  内阁大臣们相继走进文华殿,他们身上的官服还是淋湿了。

  “赐座!”

  五人坐在紫檀木太师椅上,他们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显然是有心事。

  朱翊钧立刻追问道:“张先生,今日可有要紧的事情需要处理?”

  张居正连忙将官服解开,他翻了几层,总是将一道奏疏拿了出来。

  奏疏完好无损,并未被雨点打湿,可见,张居正的重视。

  “张鲸,念奏疏。”

  太监张鲸弯腰接过朱翊钧手中的奏疏,他打开之后,立刻高声念道:

  “臣谭纶上奏,最近江浙一带,倭寇越发猖狂,攻破了几座城池,进行烧杀抢掠,扰得浙江百姓民不聊生,特请陛下可以派戚继光前来,与臣一起共同抗倭!”

  奏本的内容十分简略,只有短短五十多个字。

  但是频繁提到倭寇两字,令人感到气愤!

  来自后世的朱翊钧,无论是从影视剧中,还是史书里,他都得知过倭寇侵犯大明沿海一带。

  日本从明朝就可以觊觎大明,想要将大明占为己有。尤其是到了万历后期,丰田秀吉侵略大明朝贡国朝鲜,就是想要向中国挑衅!

  当然,倭寇不仅仅是日本人,还有一些中国商人为了利益最大化,他们成为海盗,带着日本人一起搞走私贸易。

  如今,倭寇再度前来侵犯,朱翊钧当然不能放过他们!

  朱翊钧转头望向张居正,问询道:“此事,张先生已经知晓了吧。”

  张居正点了点头,他是第一个得知倭寇侵犯大明沿海地区的,所以才急急忙忙,不顾大暴雨前来文华殿禀告朱翊钧。

  朱翊钧不用猜想,他就知道张居正早已想到了对策。

  不过,他并不打算问询对方,转而去问其他的内阁大臣。

  “马自强,你来谈谈如何应对倭寇持续性的骚扰。”

  马自强在内阁之中属于小透明,他的话语权压根不多,属于是服从命令的阁臣。

  更何况他代表晋党,更是不被张居正等人容纳。

  马自强没想到皇上会第一个问询他,他只能思忖一会,便匆忙地回答道:“谭纶作为总军,他自然是对于倭寇的侵犯十分了解,既然他已经开口要支援,那就应该派戚继光前去。”

  朱翊钧摇了摇头,他并不打算派戚继光前去。

  如今,大明不光只有倭寇一个外来侵犯者,北方的鞑靼和建奴也蠢蠢欲动!

  “不可!”

  “倘若派戚家军去支援,那北方边防谁来镇守!”

  吕调阳的想法与朱翊钧倒是如出一辙。

  “北方有蓟辽总督王崇古,倒是不用担心。”

  马自强反驳了吕调阳的话,他提到的王崇古也是晋党的人,算是亲信。

  朱翊钧压根不打算继续重用王崇古,他一个蓟辽总督居然为了舔权贵,收下破棉衣,实属不太靠谱。

  吕调阳望向朱翊钧,想要听皇上怎么说。

  “吕次辅说得没错,戚继光不能调走。”

  朱翊钧力挺吕调阳,令对方自信满满。

  “陛下,谭纶兵力不足,怎么打垮倭寇?”

  马自强倒是给朱翊钧问住了,他并未回答。

  “张先生,谈谈你的想法。”

  张居正深知,每一次皇上让自己开口,目的就是替他说话,揣摩皇上的意图。

  “陛下,臣认为压根不需要派戚家军前去,可以让倭寇们自相残杀,最好是自行瓦解。”

  马自强向张居正投去轻蔑的眼神,质疑起来:“张首辅,你说的是梦话吧。倭寇怎么可能自行瓦解。”

  张居正面对质疑,不急不躁,平静地回答道:“倭寇形成的成分复杂,绝非只有日本人。只要我们可以让他们分歧,那么自然也就不攻而散了。”

  朱翊钧很满意张居正的话,他正是这么想的。

  既然倭寇的头目是大明商人,他们最大的诉求就是开放海运,从而可以光明正大地做生意,不必为了获利而走私,与朝廷整天对抗。

  那么,朱翊钧可以满足他们的诉求,要求自然是要他们将手下的日本人全部除掉!

  “张首辅,你的意思是开放海禁!”

  徐贞明听闻张居正的话,他慢慢缓过神来。

  张居正点了点头,他望向朱翊钧,想要得知皇上的意见。

  “这实在是太冒险了!”

  “一旦开放海禁,不知有多少外部势力前来,倒可不要控制!”

  徐贞明的担忧并无道理。开放海禁,相当于是放任其他国家的人前来贸易,可以带来一定的白银流入,但是他们也必定会扰乱当地百姓的生活,不太方便管理。

  “不开放海禁,倭寇也前来侵犯。倒不如和他们达成协定,只能贸易,不可干扰。”

  张居正所言有理,不过在场的人都不太支持。

  “我反对!”

  “我也反对!”

  徐贞明、马自强、海瑞三位内阁大臣异口同声地说道。

  只有张居正、吕调阳想要开放海禁,加上一个皇上朱翊钧并未表明自己的看法。

  “陛下,你是怎么想的?”

  张居正押压根不打算搭理三人,转头就问朱翊钧。

  朱翊钧虽然想要开放海禁,但是他看了众人的态度,突然有些犹豫。

  毕竟,这群内阁大臣都是受过儒家思想的熏陶,他们受到历史的局限性,只能在小农经济的框架里思索一些事情。

  像张居正和吕调阳等改革派,他们倒是完全比较开明。

  “隆庆年间,当然的内阁首辅是高胡子,张先生还只不过是次辅。他就曾向先帝提出开放海禁,并且和鞑靼进行贸易,从而几年未发生战争。”

  朱翊钧利用后世所学的历史知识,开始在内阁大臣面前进行简述。

  “陛下,你当时还是很小,怎么知道此事。”

  张居正有些诧异,他觉得皇上早就有了开放海禁的想法,正好想要借用此次机会来言说。

  “朕有空就看过往的一些奏本,这才得知的。”

  朱翊钧并未直接赞同开放海禁,但是在场的内阁大臣们都知晓了他的态度。

  “陛下,臣反对开放海禁还是怕倭人欺负当地百姓。”

  徐贞明一心为民,他说出自己的担忧。

  “朕当然知道倭人并非善茬,不过可以驯服他们。”

  朱翊钧有一个很大的想法,将日本人直接给驯服,占领日本岛,从而殖民统治他们。

  “陛下果真看得远。”

  徐贞明听懂了朱翊钧的话,他也就不再反驳。

  “开放海禁势在必得,如何做便是难了。”

  朱翊钧觉得最为头疼的事,他不知如何开放海禁。

  “陛下,论开放海禁,还是高拱懂行,可以全权交给他来完成。”

  张居正多年前和高拱共事,便知道他有开放海禁的对策。

  “不错,等高拱回来,朕要好好问询他。”

  如今的高拱还在往返京城的路上。

  众人议完事之后,雨便停下了,太阳倒是出来了。

  “陛下,臣这就草拟旨意,告知谭纶,派高拱前往协助他对付倭寇。”

  张居正做事先向来麻利,他一路小跑出文华点。

  在场的其余内阁大臣相继也告辞了,他们各自去忙自己主管的事情去做。

  “张鲸,去宫外看看,高拱回来了没。”

  朱翊钧准备和高拱好好谈谈。

  “皇爷,奴才这就去。”

  朱翊钧一边望向太监张鲸的背影,一边思忖着如何进行开放海禁的法子。

  他虽然不过十多岁,但是每日操心国事,实属过于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