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李太后的呵斥

  第四十二章李太后的呵斥

  耕籍礼仪式圆满完成,众人累得够呛!

  两位勋贵捂着老腰,一直惨叫着:“疼!”

  这群向来没从事重体力劳作的勋贵们,今日是体会了耕种的不易。

  连小皇帝朱翊钧也是累得筋疲力尽,他望着自己面前一大片的田地,挺直了腰杆,顿时又感到一丝成就感。

  其余的重臣们气喘吁吁,有些吃不消。

  现场恐怕只有徐贞明和农人们并未感到劳累,毕竟他们已经适应了这种耕种的日子。

  “起驾回宫!”

  朱翊钧坐在御辇之中,望着黄昏晚霞,他不禁脸带微笑。

  众人跟随着朱翊钧的御辇,他们也下山去。

  朱翊钧回到文华殿,并没有休息,而是将徐贞明和张居正留了下来,他还有一些事情想要同两人商议。

  “给张先生、徐先生赐座!”

  太监张鲸端来两把紫檀木太师椅,两人干脆利落地坐下。

  尤其是张居正屁股刚挨椅子,他就顺势坐了下去。

  他每日处理奏本斗已经力不从心,今日又前往万岁山耕种马铃薯,更是身心疲惫。

  “给两位先生赐茶!”

  张鲸端着盘子,将两杯刚泡的龙井茶放在两人面前。

  张居正口干舌燥,他忍不住一口咕噜咕噜喝进肚里,茶水顺着他的脖颈渗出一些,浸湿了官服。

  “今日进行耕籍礼,先生必定是受益匪浅。”

  朱翊钧打趣着张居正,他从未见过对方如此狼狈。

  “陛下,耕中不易,实在是要了臣的命!”

  张居正忍不住感慨道,他又喝起一杯茶。

  “哈哈哈。”

  朱翊钧忍不住笑着,他的目的基本达成。

  这群士大夫平日里写文章骂人是一流的,但是一旦进行繁琐的劳作,他们便不行了。

  按照朱翊钧的设想,推广耕种马铃薯,必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不可能一直让农人一直出力,那些平日里碌碌无为官吏也必须进行耕种,这样他们才能意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张先生,京察明日就要进行考核了,对于未能考核成功的官员,他打算如何处理?”

  张居正尚未想过这个问题,一般都是将其罢黜归乡。

  “陛下,臣觉得还是将其贬谪,或者罢黜官职。”

  对于张居正老一套的法子,朱翊钧并不认同。

  他摇了摇头,并意味深长地说道:“这群贪官污吏即便是罢黜归乡,他们也可以成为地方的缙绅,按照可以为非作歹,压迫百姓。”

  张居正认为皇上的话在理,被罢黜的官吏手中怎么可能没有一些积蓄,他们一旦归乡便可以和当地官员串通一气,便又可以过享乐的生活。

  徐贞明切切实实地感受过地方缙绅的压迫,他忍不住感慨:“陛下,必不可让他们归乡危害地方百姓!”

  朱翊钧点了点头,他早已想好了应对他们的法子。

  “张先生,朕觉得将万岁山上面大片田地进行开荒,需要一些人手,可以从官吏之中选出三十多人,五人组成一队,让农人讲授他们耕种田地,然后种植马铃薯。”

  张居正抬头望向朱翊钧,看着对方人畜无害的样子,顿时感到了一丝的后怕。

  徐贞明拍着太师椅,站立而起,连忙赞同朱翊钧的法子:“还是陛下想得周到!”

  张居正只能点了点头,认同朱翊钧的想法。

  “徐先生,你也看到了,万岁山上面的田地压根不够大量推广种植马铃薯,必须开荒其他的田地。”

  徐贞明当然知道,山地地势陡峭,并且石头多,其实不太适合开荒。

  倘若有一大片完好的田地,那样岂不是就解决了问题。

  陛下不过是想要动民田吧?

  徐贞明心中思忖着,今年的秧苗已经种下,不可能给马铃薯腾地方。

  “陛下,臣觉得可以缓一缓,先看看种植的效果,不必如此心急地大力推广。”

  朱翊钧并未反驳徐贞明的话,他只是有一些自己的小心思,想要把算盘打在勋贵们的子粒田上。

  “今日定国公和彰武伯两人如此嚣张跋扈,全部就是依仗着世袭下来的子粒田,毕竟有流民替他们种地,茫然不知种地的苦。”

  张居正嗅到一丝危机感,他忽然明白皇上想要干什么。

  “陛下想要拿勋贵们的子粒田种植马铃薯?”

  朱翊钧望向张居正,还是觉得他最聪明。

  “朕正是此意。”

  “臣觉得不妥。”

  朱翊钧刚说就遭到了张居正的反对。

  “勋贵世袭子粒田,本就是祖宗旧制,一旦进行改制,他们必然会强烈反对,到时候太后恐怕不会……”

  张居正还是有所顾虑。现在大明的天,可不只是朱翊钧一人,还要顾及李太后。

  朱翊钧自然明白,所以要想办法夺取李太后手中的权力。

  正当众人陷入沉思之中,却听见殿外的脚步声。

  “回禀皇上,慈圣皇太后驾到。”

  张鲸扯着公鸭嗓,故意大声提醒朱翊钧。

  张居正和徐贞明两人连忙起身,他们跟随在朱翊钧的身后,来到文华殿外。

  李太后依然是一副雍容端庄的相貌,见到朱翊钧和张居正等人才开口说话:“钧儿,为娘的来看看你。”

  朱翊钧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李太后来看自己为何不挑个好时候,非要夤夜前来。

  “母后,进殿吧,外面冷。”

  李太后进入殿中,坐在黄花梨背椅上,双目环绕三人,第一声先呵斥张居正:“张首辅,你有愧于先帝,还不赶紧跪下!”

  张居正顿时一脸蒙逼,只好跪地叩头。

  “还有你教唆钧儿不务正业,去万岁山种地!”

  徐贞明啪地一下,双腿跪在地面上。

  两位重臣就这么无缘无故地跪地,朱翊钧十分不爽。

  “母后,从哪里得到儿子不务正业!”

  朱翊钧一脸严肃,望向李太后,整个人丝毫不怂对方。

  “钧儿,定国公和彰武伯亲自找上本宫,你为何要虐待两人,他们可是你最为忠心的臣子!”

  朱翊钧就知道这两个家伙告的状,不然李太后怎么可能找到门来。

  “母后,儿子是为了天下的百姓能够吃上一口饭,这才前往万岁山进行种植马铃薯!”

  “放肆!”

  李太后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朱翊钧,母拿出做母亲的威严压迫对方。

  “还不赶紧给我跪下!”

  朱翊钧只能半跪在地面之上,跪在张居正和徐贞明两人前面。

  “钧儿,你不要忘记太祖的祖训。”

  “你如今胡乱地折腾,大明江山必然要毁在你手中!”

  面对着李太后狗屁不通的教诲,朱翊钧实在是气得要命!

  他现在不能反驳李太后的,只能静静地听着。

  “现在罚你跪在文华殿两个时辰,张居正和徐贞明一起陪同。”

  朱翊钧一行三人只能跪在李太后面前,他们心如死灰,一句话都不敢继续说。

  “以后不准你去万岁山,更不能去种地!”

  这李太后就是妥妥的控制性家长,什么都不允许朱翊钧干。

  朱翊钧一肚子怒气,他现阶段必须想办法,将李太后的权力全部夺过,不然自己总是如此的窝囊,实在是不像一个皇帝!

  “母后,儿子知错了。”

  朱翊钧觉得先采取缓和的态度,让李太后消消气,这样才能滚出文华殿。

  李太后一动不动,压根不听朱翊钧认错。

  “以后我绝不前往百岁山,更不会去种地。”

  李太后望向朱翊钧,眼神里闪烁着泪花。

  “真的?”

  朱翊钧连忙点头,他十分违心地强调:“儿子真不去了!”

  “那你们都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