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打造日不落帝国凌空微步
第四十一章 君民同耕
小
大
第四十一章君民同耕
本来耕籍礼一事,只能等到朱翊钧成年进行。
但是奈何朱翊钧要进行马铃薯的种植,张居正只能安排三公九卿陪同皇上一起上万岁山进行耕籍礼的仪式。
除了三公九卿之外,还有徐贞明,带着一群农人前来。
清晨,朱翊钧在众人跟随下,他登上万岁山。
三公之中就有定国公徐文壁、彰武伯杨炳以及大学士张居正。
剩下九卿皆是朝中重臣,以吕调阳、高拱为首。
两位勋贵,十位重臣,可见耕籍礼场面的隆重。
按照流程,朱翊钧首先应该举行五推、九推礼,就是在太常卿的引导下,手持耒玉在土地上推三下,随后,三公推五下,尚书官员推九下。
一群人遵从祖宗旧制走了个形式,只是做做样子给大明百姓看,以彰显皇帝对农事的重视。
四月天十分炎热,这群勋贵从未下地干过活,如今,让他们能够走个犁田的形式,可谓是已经够不错的。
可是,小皇帝朱翊钧从不满足于此。
做完耕籍田的形式,他自然是干正事。
“陛下,耕籍礼已经完成,咱们回去吧。”
定国公徐文壁挺着肥胖的肚子,在太阳下暴晒,他满身冒油,实在热得不行。
“这才刚刚开始。”
朱翊钧望向定国公徐文壁,一句话差点给对方整破防!
“陛下,按照祖宗,耕籍礼算是完成了。”
彰武伯杨炳汗流浃背,他冲朱翊钧说道。
朱翊钧压根不买他们的账,一句话断绝了他们想要早点回去的心。
“你们两人不要着急,我们天黑之前肯定能回到宫中。”
徐文壁和杨炳两人对视,他们听闻皇上的话,倒是一头雾水。
朱翊钧到底想要干些什么,他们压根毫不知晓。
此时此刻,朱翊钧冲着徐贞明喊道:“徐先生,将木筐拿来。”
众人定眼一看,足足有四大木筐,里面都装着发芽、发青的土豆。
农人们站在朱翊钧面前,吓得两腿抖擞,连忙跪在田地之上,冲着他高吼一声:“皇上万岁万万岁。”
这群农人虽然住在京城邻边,但是他们也从未见过大明皇帝一眼!
如今,朱翊钧身穿龙袍,凸显帝王气质,自然是吓到了从未见过皇帝的农人。
“快快请起,朕还要向你们学习农事。”
农人足足有三人,他们以为皇上找到他们,只不过是为了宽慰他们好好种地,谁曾想小皇帝真要学农事。
朱翊钧面带微笑,透露着善意,又将三人拉起,他们自然是心中十分激动。
从未见过大明天下如此爱民,主动向农人讨教农事。
朱翊钧为了彻底让他们消除君民之间的隔阂,便开始问询他们一些农事。
“今年的收成感觉如何,是否保证温饱?”
朱翊钧的话好似是何不食肉糜。
他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大明天子,自然是不知种地的辛苦,更无法感同身受饥饿的痛苦。
农人们齐刷刷地点着头,他们脸部木讷,一个劲地望向徐贞明。
他们不敢答复朱翊钧的问询,生怕说错话之后小命玩完。
徐贞明一时之间陷入纠结之中,他深知大明百姓所种下的粮食,压根不够果腹。
“陛下,近几年大灾大难频发,本就只能管个温饱的粮食只够农人一天吃两顿,现在恐怕只能吃上一顿。”
徐贞明说出了农人们的心声,他们的生活依然处在饥寒交迫之中。
“你们是不是怕朕,为何不敢直言?”
朱翊钧望着自己面前的三位农人,他不禁想后世的亲人,利用四亩三分地将他供上大学。
农人们依然没答复,他们哪里怕。
“你们几个贱民没听见陛下问话!”
定国公徐文壁趾高气扬地来到农人面前,一手指向他们。
农人们连忙跪地求饶,带着哭腔:“官爷,小的嘴笨,哪里敢接万岁爷的话。”
朱翊钧望向他们,一阵心酸,他不免感慨中华上下五千年,农民的地位一直未能提高!
定国公徐文壁之所以口吐芬芳,还是源于他并不把百姓放在眼里。
“啪!”
一巴掌抡到徐文壁的脸上,痛得他嗷嗷直叫。
他十分恼怒,本想发脾气,但是转头一望,是小皇帝朱翊钧动的手打他。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朱翊钧一言的意思,同《孟子》其中的“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徐文壁十分委屈,自己起早跟随皇上耕籍田,顶着大太阳还要挨打。
“陛下,你何必为了几个贱民而大动肝火!”
他依然不服,自己只不过是教训了三个农人。
“大明的江山社稷在于百姓!”
农人们向朱翊钧投去感恩之情,君民之间的隔阂感越来越小。
张居正等诸多大臣一时间不敢上前扯开话题,只能任凭着朱翊钧开始娓娓道来:“太祖爷爷也是布衣出身,他向来爱戴百姓,更是无法忘记吃不上饭的日子。”
“你如此无理欺负农人,岂不是等同于元人辱莫太祖爷爷!”
经过朱翊钧的上纲上线,徐文壁只能老老实实认错。
“陛下,臣知错。”
徐文壁心中没有丝毫的愧疚之情,他只不过是怕皇帝继续责备他。
“你不应该向朕认错。”
朱翊钧望向三位农人,一手指向他们,并对着徐文壁说道:“你去给他们赔个不是。”
“啊!”
不过徐文壁一个人愣住了,连张居正等重臣也是深感一惊。
哪里有权贵向布衣请罪的,属实是十分罕见。
“陛下,臣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吧。”
徐贞明替徐文壁求情,原因还是怕对方身为勋贵,丢了颜面之后,可能会对三位农人进行报复。
“朕的话一言九鼎,必须认错!”
朱翊钧的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徐文壁只能朝着三位农人鞠躬赔罪。
“请你们这些……百姓大人有大量,可以原谅我刚才言语的不当。”
徐文壁本以为朱翊钧这就放过他了,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
“朕今日来到万岁山,其一是为了耕籍礼一事,其二是为了耕种马铃薯。”
朱翊钧从木筐之中拿出一个土豆,让众人认真端详一番,他便又说道:“此物名为马铃薯,盛产于福建一带,一亩可以有三十石的收成。”
全场除去张居正和徐贞明,还有朱翊钧本人,其他人皆是大吃一惊。
这土豆看似卖相一般,其实热量很高,几个就能填饱人的肚子。
随后,朱翊钧就亲自动手切开土豆,又拿来一层树叶放在刚抛的黄土下,将土豆放进去,又铺上一层树叶,最终盖上一层黄土。
众人看着朱翊钧的做法,重新对小皇帝又有了新的认识。
“陛下,何必你亲自动手,我们这些粗人赖就行了。”
三个农人做起示范,动作十分娴熟。
“徐文壁,你来刨土。”
徐文壁望向朱翊钧,他脸露难色。
堂堂一个世袭勋贵,竟然还要亲自动手刨地。
徐文壁身材矮胖,双手拿起耒玉,用力刨土,他在大太阳底下累得汗流浃背。
“陛下,这不太好吧……”
彰武伯杨炳实在看不下去,这不是把他们勋贵当成了贱民一样用来耕田!
“他一个人有些吃力,你也去刨地。”
现在两位勋贵只能被迫耕田,其余的重臣便是学着朱翊钧种土豆的做法,他们也下地开始干活。
三位农人今日亲眼目睹了皇帝领着三公九卿亲自种地,他们不免感动地流下泪水,忍不住高呼一声:“皇上真乃是圣君!”.
本来耕籍礼一事,只能等到朱翊钧成年进行。
但是奈何朱翊钧要进行马铃薯的种植,张居正只能安排三公九卿陪同皇上一起上万岁山进行耕籍礼的仪式。
除了三公九卿之外,还有徐贞明,带着一群农人前来。
清晨,朱翊钧在众人跟随下,他登上万岁山。
三公之中就有定国公徐文壁、彰武伯杨炳以及大学士张居正。
剩下九卿皆是朝中重臣,以吕调阳、高拱为首。
两位勋贵,十位重臣,可见耕籍礼场面的隆重。
按照流程,朱翊钧首先应该举行五推、九推礼,就是在太常卿的引导下,手持耒玉在土地上推三下,随后,三公推五下,尚书官员推九下。
一群人遵从祖宗旧制走了个形式,只是做做样子给大明百姓看,以彰显皇帝对农事的重视。
四月天十分炎热,这群勋贵从未下地干过活,如今,让他们能够走个犁田的形式,可谓是已经够不错的。
可是,小皇帝朱翊钧从不满足于此。
做完耕籍田的形式,他自然是干正事。
“陛下,耕籍礼已经完成,咱们回去吧。”
定国公徐文壁挺着肥胖的肚子,在太阳下暴晒,他满身冒油,实在热得不行。
“这才刚刚开始。”
朱翊钧望向定国公徐文壁,一句话差点给对方整破防!
“陛下,按照祖宗,耕籍礼算是完成了。”
彰武伯杨炳汗流浃背,他冲朱翊钧说道。
朱翊钧压根不买他们的账,一句话断绝了他们想要早点回去的心。
“你们两人不要着急,我们天黑之前肯定能回到宫中。”
徐文壁和杨炳两人对视,他们听闻皇上的话,倒是一头雾水。
朱翊钧到底想要干些什么,他们压根毫不知晓。
此时此刻,朱翊钧冲着徐贞明喊道:“徐先生,将木筐拿来。”
众人定眼一看,足足有四大木筐,里面都装着发芽、发青的土豆。
农人们站在朱翊钧面前,吓得两腿抖擞,连忙跪在田地之上,冲着他高吼一声:“皇上万岁万万岁。”
这群农人虽然住在京城邻边,但是他们也从未见过大明皇帝一眼!
如今,朱翊钧身穿龙袍,凸显帝王气质,自然是吓到了从未见过皇帝的农人。
“快快请起,朕还要向你们学习农事。”
农人足足有三人,他们以为皇上找到他们,只不过是为了宽慰他们好好种地,谁曾想小皇帝真要学农事。
朱翊钧面带微笑,透露着善意,又将三人拉起,他们自然是心中十分激动。
从未见过大明天下如此爱民,主动向农人讨教农事。
朱翊钧为了彻底让他们消除君民之间的隔阂,便开始问询他们一些农事。
“今年的收成感觉如何,是否保证温饱?”
朱翊钧的话好似是何不食肉糜。
他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大明天子,自然是不知种地的辛苦,更无法感同身受饥饿的痛苦。
农人们齐刷刷地点着头,他们脸部木讷,一个劲地望向徐贞明。
他们不敢答复朱翊钧的问询,生怕说错话之后小命玩完。
徐贞明一时之间陷入纠结之中,他深知大明百姓所种下的粮食,压根不够果腹。
“陛下,近几年大灾大难频发,本就只能管个温饱的粮食只够农人一天吃两顿,现在恐怕只能吃上一顿。”
徐贞明说出了农人们的心声,他们的生活依然处在饥寒交迫之中。
“你们是不是怕朕,为何不敢直言?”
朱翊钧望着自己面前的三位农人,他不禁想后世的亲人,利用四亩三分地将他供上大学。
农人们依然没答复,他们哪里怕。
“你们几个贱民没听见陛下问话!”
定国公徐文壁趾高气扬地来到农人面前,一手指向他们。
农人们连忙跪地求饶,带着哭腔:“官爷,小的嘴笨,哪里敢接万岁爷的话。”
朱翊钧望向他们,一阵心酸,他不免感慨中华上下五千年,农民的地位一直未能提高!
定国公徐文壁之所以口吐芬芳,还是源于他并不把百姓放在眼里。
“啪!”
一巴掌抡到徐文壁的脸上,痛得他嗷嗷直叫。
他十分恼怒,本想发脾气,但是转头一望,是小皇帝朱翊钧动的手打他。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朱翊钧一言的意思,同《孟子》其中的“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徐文壁十分委屈,自己起早跟随皇上耕籍田,顶着大太阳还要挨打。
“陛下,你何必为了几个贱民而大动肝火!”
他依然不服,自己只不过是教训了三个农人。
“大明的江山社稷在于百姓!”
农人们向朱翊钧投去感恩之情,君民之间的隔阂感越来越小。
张居正等诸多大臣一时间不敢上前扯开话题,只能任凭着朱翊钧开始娓娓道来:“太祖爷爷也是布衣出身,他向来爱戴百姓,更是无法忘记吃不上饭的日子。”
“你如此无理欺负农人,岂不是等同于元人辱莫太祖爷爷!”
经过朱翊钧的上纲上线,徐文壁只能老老实实认错。
“陛下,臣知错。”
徐文壁心中没有丝毫的愧疚之情,他只不过是怕皇帝继续责备他。
“你不应该向朕认错。”
朱翊钧望向三位农人,一手指向他们,并对着徐文壁说道:“你去给他们赔个不是。”
“啊!”
不过徐文壁一个人愣住了,连张居正等重臣也是深感一惊。
哪里有权贵向布衣请罪的,属实是十分罕见。
“陛下,臣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吧。”
徐贞明替徐文壁求情,原因还是怕对方身为勋贵,丢了颜面之后,可能会对三位农人进行报复。
“朕的话一言九鼎,必须认错!”
朱翊钧的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徐文壁只能朝着三位农人鞠躬赔罪。
“请你们这些……百姓大人有大量,可以原谅我刚才言语的不当。”
徐文壁本以为朱翊钧这就放过他了,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
“朕今日来到万岁山,其一是为了耕籍礼一事,其二是为了耕种马铃薯。”
朱翊钧从木筐之中拿出一个土豆,让众人认真端详一番,他便又说道:“此物名为马铃薯,盛产于福建一带,一亩可以有三十石的收成。”
全场除去张居正和徐贞明,还有朱翊钧本人,其他人皆是大吃一惊。
这土豆看似卖相一般,其实热量很高,几个就能填饱人的肚子。
随后,朱翊钧就亲自动手切开土豆,又拿来一层树叶放在刚抛的黄土下,将土豆放进去,又铺上一层树叶,最终盖上一层黄土。
众人看着朱翊钧的做法,重新对小皇帝又有了新的认识。
“陛下,何必你亲自动手,我们这些粗人赖就行了。”
三个农人做起示范,动作十分娴熟。
“徐文壁,你来刨土。”
徐文壁望向朱翊钧,他脸露难色。
堂堂一个世袭勋贵,竟然还要亲自动手刨地。
徐文壁身材矮胖,双手拿起耒玉,用力刨土,他在大太阳底下累得汗流浃背。
“陛下,这不太好吧……”
彰武伯杨炳实在看不下去,这不是把他们勋贵当成了贱民一样用来耕田!
“他一个人有些吃力,你也去刨地。”
现在两位勋贵只能被迫耕田,其余的重臣便是学着朱翊钧种土豆的做法,他们也下地开始干活。
三位农人今日亲眼目睹了皇帝领着三公九卿亲自种地,他们不免感动地流下泪水,忍不住高呼一声:“皇上真乃是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