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上山种地

  第四十章上山种地

  海瑞惩处科道言官抄写《大明律法》一事,引起整个朝廷一片哗然,无人敢继续非议京察的推行。

  朱翊钧像往日一样来到文华殿读书写字,这一次他看的书并非四书五经,而是《潞水客谈》。

  《潞水客谈》是一个关于水利方面的实用书。

  朱翊钧之所以选择这本书观看,自然是为了等候书的作者徐贞明的前来。

  距离上次朱翊钧提出种植马铃薯一事,满打满算也有一个月份了。

  朱翊钧决定不能再等了,必须马上尝试土豆的种植。

  徐贞明已经从狱中放出,马上就要任新的官职户部左侍郎,专门负责水利方面的事务。

  朱翊钧合上《潞水客谈》,刚抬起头就望见张鲸。

  “皇爷,户部左侍郎徐贞明前来求见。”

  朱翊钧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说道:“让他进来吧。”

  一个身穿官服,却背着木筐的老头走了进来。

  对方腰间有些佝偻,看似是常年从事农活。

  “陛下,臣徐贞明前来。”

  他扑通一下,跪在地面上,看似身后背着的木筐非常沉重。

  “你身后背的是什么?”

  朱翊钧忍不住问询道,他倒是感觉自己面前的老头有些意思。

  “回禀陛下,臣身后背的是一大筐土豆。”

  徐贞明通过张居正才知道,自己能够出狱,还担任户部左侍郎一职,源于小皇帝朱翊钧对马铃薯感兴趣。

  “好!”

  朱翊钧见徐贞明已经将土豆准备好,那下一步就可以进行种植了。

  “给徐先生赐座!”

  张鲸端来了一张黄花梨背椅,放在徐贞明的面前。

  对方有些胆怯,不晓得小皇帝为何给自己赐座。

  “徐侍郎,赶紧坐下,朕有事问你。”

  朱翊钧屁股贴到背椅上,坐在徐贞明的对面。

  徐贞明虽然有些拘谨,但还是坐下去了。

  “陛下,请问吧。”

  徐贞明好似一个老实巴交的老农民,这官服身上穿,依然看不出一点官样。

  朱翊钧随手将《潞水客谈》拿了出来,捧在手中。

  徐贞明一眼就看到了自己所写的书,大吃一惊。

  他原本以为皇上只不过是一时兴起,想要种植土豆不过是觉得稀奇。

  “你这本书,朕已经看过了,里面针对运用调水灌溉田地的法子非常好。”

  徐贞明感觉心中流淌着一股子暖意,好似朱翊钧成为他的知己。

  “陛下,你有心了。”

  “徐先生,朕年纪虽然小,但依然想要做些实事。”

  朱翊钧又将书合上,开始谈起了自己想要推广种植马铃薯的想法。

  “陛下有所不知,这马铃薯在福建等闽南地区十分盛行,那里的土壤湿润,比较肥沃,适合种植。

  但北方一带则是天寒,不宜种植土豆。”

  朱翊钧虽然是后世的人,但是他对农学也是一窍不通。更何况现在是古代,压根不太可能种植出高产的农作物。

  不过,朱翊钧觉得只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还是可以产出马铃薯的。虽然可能不及后世那般的高产,但只要让大明百姓吃饭即可。

  “徐先生,我们倘若可以培育出一个恒温的温室,岂不是就可以种植此物了。”

  徐贞明思忖片刻,认为朱翊钧所言有理,只不过如何到达恒温?

  朱翊钧的想法便是学后世搭建一个温室大棚,在大明还是不难实现的。

  “陛下,这马铃薯具有毒性,必须用发芽、发青的土豆才能进行耕种,种子则是可能长不出来。”

  徐贞明有着丰富的农学知识,他本就种植过土豆,自然是心知肚明。

  朱翊钧看着自己手中捧着的一大把马铃薯种子,他倒是觉得自己有些可笑。

  徐贞明见朱翊钧对马铃薯的了解压根就是一知半解,便开始娓娓道来:“这马铃薯有三种品种,分别是白色、黄色,还有紫色。黄色最常见,品种好。”

  朱翊钧点了点头,他作为一个后世人,还真没有见过白色和紫色的土豆。

  徐贞明继续说道:“如果陛下真想要种植马铃薯,必须搞来一些发芽、发青的土豆,然后将他们给切开,不能切到根茎。”

  种植马铃薯的第一步,那便是选好优质的土豆。

  “之后,便是耕种。需要选好湿润的黄土地,先在下面铺一层树叶,然后将发芽的土豆块放在上面,再铺上一层树叶,最后铺上一层黄泥。”

  听着徐贞明种植土豆的经验,朱翊钧感到自己对农学知识极其匮乏。

  “先生一个读书之人,怎么对农事如何了解?”

  朱翊钧忍不住去问询徐贞明。

  对方笑道:“臣早年一边读圣贤书,一边在家种地。跟随着一些农人学习,自然晓得农事。”

  “我大明就需要徐先生这样的人才!”

  朱翊钧不免发出一阵感慨。

  自古以来,儒生只重视圣贤书,反而过于轻视实用之学,最后才导致必然的落后!

  “陛下,这只是耕种马铃薯前期所做,还需要继续施肥,方能长出大的土豆。”

  施肥?

  朱翊钧脑海之中浮现出了充满味道的画面。

  大明不像是后世有各种各样的复合肥,只能使用天然的肥料。

  “徐先生,这施肥也应该有讲究吧?”

  朱翊钧不懂农事,自然就需要多问。

  “陛下真是聪慧!”

  徐贞明越说越上头,手舞足蹈地演示着。

  他双手好似真捧着一摊天然肥料,将木筐之中的土豆丢在地面上,向朱翊钧说道:“陛下,施肥不可直接将肥料倒在土豆上,只能等肥料晒干,然后放在一边。”

  这个朱翊钧倒是知道。一旦将那些天然的粪便放在农作物上,必然会直接毒死。

  “如今四月,不知还来得及耕种吗?”

  “陛下,倘若是南方就太晚了,但是北方就恰好。”

  因为南方比北方的气候宜人,又热又湿,所以,南方种植马铃薯的时间要早。

  南方二月中旬种,三月初施肥,四月便可以得到土豆。

  北方则是三四月种,清明之后施肥。

  “宫外的万岁山正好可以用来尝试种植。”

  朱翊钧有意亲自前往万岁山,准备耕种土豆。

  “徐先生,我们现在就去万岁山,背上你的木筐。”

  朱翊钧一句话给徐贞名给整蒙逼了!

  皇上还真打算亲耕田地,种植土豆!

  “陛下,你是龙体。这种下贱的活,臣可以安排农人去干。”

  “徐先生,太祖爷爷曾经就是布衣出身,他能种地,朕照样可以。”

  谁人都知明太祖朱元璋是农民出身,倘若不是没了地吃不上饭,又怎么可能反了他娘的!

  “这……”

  徐贞明一时之间不好继续推辞,只能说道:“陛下,咱们可以改天进行,就当是你要进行耕籍田。”

  朱翊钧本还想要继续劝说徐贞明前往万岁山,只听见殿外传来一声:“陛下,不可贸然前往万岁山。”

  原来是张居正前来,他阻拦着朱翊钧去种土豆。

  “张先生,为何?”

  “陛下,臣并不反对你上山干农事,只是怕外廷的官员们议论。更何况你是龙体,万一在万岁山遇到什么,我们做臣子的要如何向太后交代。”

  朱翊钧倒是将李太后给忘了,她现在还有话语权。

  倘若,李太后不让朱翊钧上山干农事,他还真没法前往。

  “张先生,既然如此,那你就赶紧安排一下耕籍礼的事宜,这样朕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上山种地。”

  张居正只能点了点头,他准备上奏提议进行耕籍田。

  “徐先生,到时候你带上马铃薯,和朕一同前往万岁山。”

  徐贞明背着木筐,心里乐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