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打造日不落帝国凌空微步
第三十五章 起用海瑞
小
大
第三十五章起用海瑞
右顺门殿,朱翊钧坐在龙椅之上。
他俯身望看,陛下满满当当的人。
显然,这一次,百官基本到齐了,无人敢随意地缺席。
朝仪官拿着花名册,根据官员们的站位,一一核对,四品以上的京官无一人缺席。
“今日早朝,无一人缺席,功劳都要归结于张先生的考成法。”
百官们顶着一双黑眼圈,抬头望向张居正,他们心中怒气不已。
要不是张居正的考成法,他们何必要天天早起来参加繁琐的视朝!
“陛下都是你治理有方,群臣这才绷紧脑袋里的弦,知晓大明礼仪的重要性。”
张居正和朱翊钧两人一唱一和,丝毫没有考虑群臣的感受。
“既然如此,那就开始上奏吧。”
今日早朝,朱翊钧准备好好收拾这群科道言官。
晋党文臣保持着沉默,他们一言不发,看似无奏疏可上。
现场只有张居正一人继续强调京察的重要性。
“陛下,臣认为实行京察刻不容缓,京察的日子可以定在半个月后,这样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准备。”
张居正一提到京察,百官们又是议论纷纷。
一个考成法已经要他们命了,再来一个京察,恐怕众人的饭碗都保不住了!
“那就按照你所说的去办,京察要抓紧实行!”
朱翊钧应允了张居正的要求,他扭头望向百官,他们面露难色,不停地唉声叹气。
尤其是科道言官们,他们都以为自己花出去的银两起了作用,武清伯李伟必然是劝说李太后取消了京察实行。
可是现在,皇上依然听从张居正的话,京察实行的时间甚至还提前了。
言官们纷纷望向陆树德,不断地质问他:“你不是前往武清府,找到武清伯李伟,花费了三千两银子,怎么没能阻拦京察的实行!”
陆树德面对众人的围攻,他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
虽然他从中贪点了四百两银子,但是两千两银子的确到了武清伯李伟的手里,还有六百两献给了李高!
这个武清伯不会拿钱不办事吧!
陆树德心急如焚,他无法回答同僚们的种种质问。
“我们不管武清伯到底有没有前往宫中劝说,你陆树德必须给我们一个交代,不能让我们每人白花了一百两银子。”
陆树德汗流浃背,他现在在朝堂之上,又不可能去武清府问询,只能硬着头皮去阻拦京察的实行。
目前,唯一的法子就是——上疏劝谏!
朱翊钧在等待着言官们的反击,可迟迟不见有人上疏反对京察的实行。
他只能呼喊一声:“既然已经没人上奏,那早朝到此为止,诸位爱卿散了吧。”
言官们死死地盯着陆树德,非要逼迫他说话。
“皇上,臣陆树德有话要说!”
果不其然,陆树德还是顶不住压力,他准备上疏了。
“哦。”
朱翊钧眯眼望向陆树德,他倒要看看这个家伙要如何反驳京察的实行。
“陛下,臣以为京察提前实行不符合祖宗之法,按照惯例,京察四年进行一次,尚未到时间。”
百官们看向陆树德,他们觉得对方勇气可嘉。
最为主要的是,他们也并非想要京察的推行。
既然有人站出来,当出头鸟,他们自然乐意捧场。
“陆大人此话有理!”
陆树德一个礼部给事中,可以站出来反对京察,自然是深受礼部衙门同僚们的支持。
礼部尚书马自强也立刻上奏要求朱翊钧身为一国之君,应该遵从大明礼仪,京察必须四年才能进行一次。
朱翊钧望向殿下的百官,已经乱成一锅粥。
反对势力的苗头已经冒出,不得不镇压一下!
张居正立刻反驳着马自强的话:“时至今日,岁月变迁,我大明朝不能一直固守之前的旧礼仪,已经根据具体情况实行。”
马自强笑道:“张首辅的意思是反对太祖先帝的礼法?”
显然,马自强想要给张居正扣上一个大不敬的罪名。
“马自强,你不可血口喷人,一码归一码!”
张居正心生怒气,他懒得继续反驳下去。
“太祖爷爷还提倡贪墨五十两以上的官员剥皮做成稻草人,怎么现在不实行了?”
朱翊钧见马自强得势,立刻举一个特例去威慑对方。
“陛下,那是苛政,不可实行。”
“礼仪大体要遵从,但是也需要随之完善。剥人皮是个特例,不能继续提倡,京察同样也是,应该马上实行。”
朱翊钧言之有理,反驳得马自强无话可说。
“陛下所言极是,可是……”
杨博又忍不住说上一句:“现在大明朝百废待兴,我们急需这些官员做事。一旦实行京察,搞得人心惶惶,必然会无心做事。”
朱翊钧冷哼一声,开始冷嘲热讽道:“现在不仅官吏不做实事,还背地里贿赂皇亲国戚,保全自己的乌纱帽!”
陆树德顿时心中一惊,吓得他一身冷汗。
朱翊钧并未点名道姓,但是他心中清楚。
科道言官们也是脸色一变,这好像在骂自己。
杨博立刻明白朱翊钧此话的意思,他便不敢继续言语下去。
“昨日,武清伯李伟,也就是朕的外公,亲自进入宫中找到母后,劝说母后取消京察。”
众人一听,有人满脸诧异,有人心虚不已!
“指使朕的外公李伟的人就是你陆树德!”
朱翊钧双目死死地盯着陆树德,一手指向他,对方无处可逃。
“陛下,臣一时鬼迷心窍,请求饶我一命!”
陆树德趴在冷冰冰的地面,不停地叩头。
他头上的乌纱帽滚到朱翊钧的正前方,好似一个马上就要流放的罪犯。
殿外出现了一大群锦衣卫,带头的将士正是朱希孝,他拱手冲着百官们说道:“经过锦衣卫核实,礼部给事中陆树德昨日鼓动六科言官每人拿出一百两银子,凑成三千两白银。
随后,他带着银两前往武清府行贿两千六百两银子,想要通过武清伯李伟劝说李太后取消京察。”
锦衣卫们将陆树德给拿下,双手双脚戴上镣铐。
朱翊钧在龙椅之上质问陆树德:“你可知罪!”
陆树德哭得稀里哗啦,不停地望向杨博,希望对方看在老乡的面子上,可以替自己说说话。
杨博内心极其纠结,这种行贿之事,他本就劝说过陆树德一回,可是对方不听,最终罪有应得。
“陛下,臣觉得陆树德也是由于惧怕京察实行,自己丢掉了官职,这才干出行贿之事,应该从宽处理。”
朱翊钧听闻着杨博的话,他并不认同。
“杨老,你历经三朝,更是朝中元老,怎么替一个贪官污吏说话,岂不是枉了自己一身的清白。”
面对着张居正的嘲讽,杨博气打心头来。
“张首辅,你就敢保证自己做官以来没得过恩惠!”
杨博的一句话倒是给张居正怼得无地自容。
张居正当然收受过贿赂。
曾经有人评价过他:“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大明朝只有一个人从来没有过贪墨问题!”
朱翊钧朝着百官们呼喊一声,他所要说的人正是大明第一清流海瑞。
百官们脑海之中立刻浮现出海瑞的面孔。
“张宏,念!”
站在殿下的张宏打开黄绫卷,开始念道:“朕久仰海瑞大名,为官清廉,正直无私,特此起用海瑞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特此监察京察一事。钦此。”
众人大吃一惊,高呼一声:“海刚峰要来监察京察了!”
谁人都知海瑞铁面无私,压根不给任何人面子!
百官这下子对京察实行无话可说,更是没有了半点非议之言!
右顺门殿,朱翊钧坐在龙椅之上。
他俯身望看,陛下满满当当的人。
显然,这一次,百官基本到齐了,无人敢随意地缺席。
朝仪官拿着花名册,根据官员们的站位,一一核对,四品以上的京官无一人缺席。
“今日早朝,无一人缺席,功劳都要归结于张先生的考成法。”
百官们顶着一双黑眼圈,抬头望向张居正,他们心中怒气不已。
要不是张居正的考成法,他们何必要天天早起来参加繁琐的视朝!
“陛下都是你治理有方,群臣这才绷紧脑袋里的弦,知晓大明礼仪的重要性。”
张居正和朱翊钧两人一唱一和,丝毫没有考虑群臣的感受。
“既然如此,那就开始上奏吧。”
今日早朝,朱翊钧准备好好收拾这群科道言官。
晋党文臣保持着沉默,他们一言不发,看似无奏疏可上。
现场只有张居正一人继续强调京察的重要性。
“陛下,臣认为实行京察刻不容缓,京察的日子可以定在半个月后,这样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准备。”
张居正一提到京察,百官们又是议论纷纷。
一个考成法已经要他们命了,再来一个京察,恐怕众人的饭碗都保不住了!
“那就按照你所说的去办,京察要抓紧实行!”
朱翊钧应允了张居正的要求,他扭头望向百官,他们面露难色,不停地唉声叹气。
尤其是科道言官们,他们都以为自己花出去的银两起了作用,武清伯李伟必然是劝说李太后取消了京察实行。
可是现在,皇上依然听从张居正的话,京察实行的时间甚至还提前了。
言官们纷纷望向陆树德,不断地质问他:“你不是前往武清府,找到武清伯李伟,花费了三千两银子,怎么没能阻拦京察的实行!”
陆树德面对众人的围攻,他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
虽然他从中贪点了四百两银子,但是两千两银子的确到了武清伯李伟的手里,还有六百两献给了李高!
这个武清伯不会拿钱不办事吧!
陆树德心急如焚,他无法回答同僚们的种种质问。
“我们不管武清伯到底有没有前往宫中劝说,你陆树德必须给我们一个交代,不能让我们每人白花了一百两银子。”
陆树德汗流浃背,他现在在朝堂之上,又不可能去武清府问询,只能硬着头皮去阻拦京察的实行。
目前,唯一的法子就是——上疏劝谏!
朱翊钧在等待着言官们的反击,可迟迟不见有人上疏反对京察的实行。
他只能呼喊一声:“既然已经没人上奏,那早朝到此为止,诸位爱卿散了吧。”
言官们死死地盯着陆树德,非要逼迫他说话。
“皇上,臣陆树德有话要说!”
果不其然,陆树德还是顶不住压力,他准备上疏了。
“哦。”
朱翊钧眯眼望向陆树德,他倒要看看这个家伙要如何反驳京察的实行。
“陛下,臣以为京察提前实行不符合祖宗之法,按照惯例,京察四年进行一次,尚未到时间。”
百官们看向陆树德,他们觉得对方勇气可嘉。
最为主要的是,他们也并非想要京察的推行。
既然有人站出来,当出头鸟,他们自然乐意捧场。
“陆大人此话有理!”
陆树德一个礼部给事中,可以站出来反对京察,自然是深受礼部衙门同僚们的支持。
礼部尚书马自强也立刻上奏要求朱翊钧身为一国之君,应该遵从大明礼仪,京察必须四年才能进行一次。
朱翊钧望向殿下的百官,已经乱成一锅粥。
反对势力的苗头已经冒出,不得不镇压一下!
张居正立刻反驳着马自强的话:“时至今日,岁月变迁,我大明朝不能一直固守之前的旧礼仪,已经根据具体情况实行。”
马自强笑道:“张首辅的意思是反对太祖先帝的礼法?”
显然,马自强想要给张居正扣上一个大不敬的罪名。
“马自强,你不可血口喷人,一码归一码!”
张居正心生怒气,他懒得继续反驳下去。
“太祖爷爷还提倡贪墨五十两以上的官员剥皮做成稻草人,怎么现在不实行了?”
朱翊钧见马自强得势,立刻举一个特例去威慑对方。
“陛下,那是苛政,不可实行。”
“礼仪大体要遵从,但是也需要随之完善。剥人皮是个特例,不能继续提倡,京察同样也是,应该马上实行。”
朱翊钧言之有理,反驳得马自强无话可说。
“陛下所言极是,可是……”
杨博又忍不住说上一句:“现在大明朝百废待兴,我们急需这些官员做事。一旦实行京察,搞得人心惶惶,必然会无心做事。”
朱翊钧冷哼一声,开始冷嘲热讽道:“现在不仅官吏不做实事,还背地里贿赂皇亲国戚,保全自己的乌纱帽!”
陆树德顿时心中一惊,吓得他一身冷汗。
朱翊钧并未点名道姓,但是他心中清楚。
科道言官们也是脸色一变,这好像在骂自己。
杨博立刻明白朱翊钧此话的意思,他便不敢继续言语下去。
“昨日,武清伯李伟,也就是朕的外公,亲自进入宫中找到母后,劝说母后取消京察。”
众人一听,有人满脸诧异,有人心虚不已!
“指使朕的外公李伟的人就是你陆树德!”
朱翊钧双目死死地盯着陆树德,一手指向他,对方无处可逃。
“陛下,臣一时鬼迷心窍,请求饶我一命!”
陆树德趴在冷冰冰的地面,不停地叩头。
他头上的乌纱帽滚到朱翊钧的正前方,好似一个马上就要流放的罪犯。
殿外出现了一大群锦衣卫,带头的将士正是朱希孝,他拱手冲着百官们说道:“经过锦衣卫核实,礼部给事中陆树德昨日鼓动六科言官每人拿出一百两银子,凑成三千两白银。
随后,他带着银两前往武清府行贿两千六百两银子,想要通过武清伯李伟劝说李太后取消京察。”
锦衣卫们将陆树德给拿下,双手双脚戴上镣铐。
朱翊钧在龙椅之上质问陆树德:“你可知罪!”
陆树德哭得稀里哗啦,不停地望向杨博,希望对方看在老乡的面子上,可以替自己说说话。
杨博内心极其纠结,这种行贿之事,他本就劝说过陆树德一回,可是对方不听,最终罪有应得。
“陛下,臣觉得陆树德也是由于惧怕京察实行,自己丢掉了官职,这才干出行贿之事,应该从宽处理。”
朱翊钧听闻着杨博的话,他并不认同。
“杨老,你历经三朝,更是朝中元老,怎么替一个贪官污吏说话,岂不是枉了自己一身的清白。”
面对着张居正的嘲讽,杨博气打心头来。
“张首辅,你就敢保证自己做官以来没得过恩惠!”
杨博的一句话倒是给张居正怼得无地自容。
张居正当然收受过贿赂。
曾经有人评价过他:“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大明朝只有一个人从来没有过贪墨问题!”
朱翊钧朝着百官们呼喊一声,他所要说的人正是大明第一清流海瑞。
百官们脑海之中立刻浮现出海瑞的面孔。
“张宏,念!”
站在殿下的张宏打开黄绫卷,开始念道:“朕久仰海瑞大名,为官清廉,正直无私,特此起用海瑞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特此监察京察一事。钦此。”
众人大吃一惊,高呼一声:“海刚峰要来监察京察了!”
谁人都知海瑞铁面无私,压根不给任何人面子!
百官这下子对京察实行无话可说,更是没有了半点非议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