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武清伯进宫

  第三十四章武清伯进宫

  慈庆宫中。

  李太后得知武清伯要来,她忙于肃衣整冠。

  正当她要走到殿门外,忽然听见一声禀报:“启禀太后,武清伯李老太爷求见。”

  “快请。”

  李太后定眼一看,一个身穿莽衣的干瘦老头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他望向李太后,顿时十分局促不安,立刻磕头行礼。

  “给太后请安了。”

  顿时,李太后一脸绯红。

  如果按照国礼,武清伯需要给她行礼,但是毕竟两人是父女关系。

  李太后尴尬地说道:“爹,这里没有外人,你不必拘礼。”

  武清伯乐呵呵地笑道:“好,俺听闺女的。”

  李太后命宫女抬来一张藤椅,让武清伯坐下。

  “爹,你怎么来了?”

  “这不是好些时日未能见到闺女,俺甚是想念你和外孙。”

  武清伯咧着嘴,露出一排大黄牙,有一种朴素农民的气质。

  李太后深知,自己这个爹可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主动进入宫中,想必是有事要说。

  “爹,你有正事就说?”

  李太后再度问询道,她口中抿着一口茶,静候武清伯的话。

  李伟进宫见李太后,当然是受陆树德所托,为了京察一事,希望可以推迟。

  “既然闺女让俺直说,那俺就不客气了。”

  李伟接过太监送来的一茶水,一口气喝进肚里,抹着嘴说:“你如今是当朝太后,谁人都知你爹,便是有不少朝廷官员前来拜访,他们倒是为人实在,说有一件事希望我帮忙。”

  “什么事?”

  李太后眉头一皱,她心生不悦。

  “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你那不成器的弟弟……”

  李伟连连叹气,把李太后吓得脸色煞白。

  “他又怎么了?”

  “你弟弟这不刚荫封了一个官职,他也不好好干,爹怕他丢了官帽子。”

  李太后甚是不解,李高的锦衣卫千户是世袭的,一般情况下,可以一直传下去,怎么可能官帽子马上要掉了?

  “爹,你别绕弯子了,跟女儿直说。”

  武清伯这才说道:“俺最近不是听说要实行什么京察,朝廷官员都要重新考核,但凡是通过不了,便可能罢黜官职。”

  李太后听到这里,她才恍然大悟。

  如今的她压根不怎么关注朝廷大事,一心放在礼佛之上。

  只不过最近总是有人在她面前有意无意地听到京察一事,搞得她十分心烦意乱。

  “你也知道你弟弟是个不成器的家伙,他那个样子,怎么可能通过京察的考核。”

  李伟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压根不给李太后思忖的时间。

  “爹,到时间我和钧儿说一说,这个锦衣卫千户的官职还给他留着,你不用担心。”

  李高官职的去留,不过是李太后一句话的事。

  “果然是我的好闺女。”

  李伟又继续说道:“俺觉得京察一事现如今实行不合理。”

  李太后放下手中的茶杯,她倒要听听武清伯还有说些什么。

  “闺女,你想一想,这京察是谁提议推行?”

  “当然是内阁首辅张居正。”

  李太后一脸茫然,她不明白武清伯何意。

  “俺听说这个张居正又推行考成法,又是实行京察,外廷的官员都说他要排除异己,一人秉政!”

  李伟的一席话说得李太后有些烦躁。

  她陷入沉思之中,手中的茶杯落地摔碎。

  李太后向来是信任张居正的,只是近些时日,对方总是与自己对得干,更何况还除掉了自己最为信赖的冯保!

  你这是听谁说的?”

  李太后立刻问询道,她对张居正有些疑虑。

  “当然是那些外廷官员,还有我自个觉得的。”

  李太后一想到张居正,她难以坐下,想要好好问询对方一些事。

  尤其是考成法和京察,这么重大的事!

  张居正居然不跟自己禀报,实在是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去请张先生进宫,就说我有事问他。”

  太监张鲸迈开腿,飞速前往文渊阁。

  “闺女,依照俺的话,不能太信他张居正一人的话,外廷那么多官员,他们的意见也需要采纳。”

  李太后点了点头,她还是有些生气。

  “回禀太后,张首辅来到。”

  李太后抬起头来,睁大她的凤丹眼,望向跪在地上的张居正,顿时怒气消散。

  李太后半天说不出来一句话,断断续续地问询着:“张先生,最近朝中可有大事?”

  张居正连忙回答:“回禀太后,的确有一两件大事。”

  “那怎么不前来告知我!”

  李太后听闻之后,彻底怒气冲天。

  “如今,皇上一人可以理政,连老臣都不需要辅助他。”

  李伟坐在一边,乐呵呵地笑道:“看来我的小外孙长大了。”

  李太后眉头舒展,继续问询:“京察又是怎么回事?”

  “京察是老臣提出,皇上采纳的。要对京城官员继续考核,选拔出好的官吏,才能做好实事。”

  张居正所言,一句话毛病都没有。

  可,李太后却是心中一直不爽。

  “张居正,你可知外廷官员对你的谈论?”

  张居正一直未能起身,他保持着沉默。

  “依我看,京察还是不要着急实行。”

  李太后缓缓从口中说出一句话,她决定推迟京察不为别的,只是小小地放纵手中的权力。

  “母后不可!”

  张鲸前往文渊阁告知张居正之后,他便又折到文华殿去找朱翊钧。

  朱翊钧听闻张鲸的描述之后,立刻赶来了慈庆宫。

  “钧儿。”

  “外孙。”

  李太后和武清伯两人同时望向朱翊钧。

  “母后,外公,你们千万不要上了外廷官吏的当了。”

  李太后面露难色,一时间不知说些什么。

  武清伯设则是无所谓,他反正是话已经带到,至于成与不成,此事与他无关。

  “钧儿,怎么说?”

  李太后想要问清楚情况,她现在极其迷糊。

  “母后,这些言官一起凑足三千两银子,让一个名为陆树德的家伙前往外公的府邸行贿两千六百两银子,目的就是想要外公进宫找你,让你推迟京察一事。”

  李太后转头望向武清伯李伟,立刻质问道:“爹,有什么事?”

  李伟挠了挠头,颇为尴尬地说道“闺女,陆树德这个王八蛋只给了我两千两银子。”

  “外公,还有六百两银子被李高事先拿去了。”

  朱翊钧眯着眼笑道,他深知外公和小舅子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个小兔崽子,居然背被我收钱!”

  李伟很是愤怒,回去要去好好教训一下李高。

  “爹,你如今还缺钱嘛,何必为了那么两个银子,辱了我皇家的脸。”

  李太后立刻责怪起了武清伯,朱翊钧也乘机责备道:“外公,你这是受了那些贪官污吏们的蛊惑之言。”

  朱翊钧早就知晓科道言官不是省油的灯,他特地安排锦衣卫去跟踪他们平时的足迹。

  果不其然,发现陆树德贿赂武清伯李伟,想要利用李伟劝说李太后,推迟京察一事,这事正好被他抓了个正着!

  “外公,府上真缺钱,孙儿给你送去便是了。”

  朱翊钧说着客道话,他倒是对李伟没什么感情。

  “还是我的外孙好。”

  李伟没敢继续说京察之事,过一会儿就灰溜溜地离开了慈庆宫。

  “钧儿,你打算怎么处理这群言官?”

  李太后问询道,她越发觉得儿子长大了,压根不需要自己管教了。

  “母后,你安心在宫中礼佛,儿子自有对付他们的办法。”

  朱翊钧冷哼一声,正好可以将这群言官给罢黜,换上自己想要任用的人。

  张居正跟随在朱翊钧身边,两人便走出了慈庆宫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