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意境

尽管星期六对斑马的木雕影响了“天神”对自己作品的欣赏很不快,但他还是如实地回答了陈舟的问题。

听说这木雕是斑马制造的,陈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学习木工课时,斑马是其中表现最优异的,他制造的榫卯结构质量远胜其他土著。

如果是他雕刻出这样的木雕,那并不奇怪。

“斑马,他还挺有天赋的。”

将木雕在手中旋转一周,再次细细打量木雕的细节,陈舟把木雕放回了木架上。

“你觉得让斑马做第三个管理者怎么样他的表现一直都很好。”

面向星期六,陈舟询问。

他打算专门选出三人负责下海捕捞,目前众土著中,只有斑马最为值得信任,做事也机伶,看起来像是管理捕捞事务的合适人选。

不过陈舟知道自己近日对土著们的观察不足,论及对土著的了解程度他也远不如星期六和星期日。

毕竟平时教授土著,管理日常事务的都是星期六。

他自从决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后便很少亲力亲为,细致处理与土著之间的关系了。

如今有这种影响重大的决定,他必须得提前问问星期六和星期日的意见,就像皇帝有事要问问丞相一样——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并非全知全能的神,博采众议才是明智的选择。

……

听到陈舟的问题,星期六低下了头。

“天神”不知道,他可知道最近发生了什么事。

要说斑马从前的表现确实无可挑剔,但前几天发生的事,早就将斑马的“优良作风”盖过去了。

思考了片刻,星期六最终还是如实将斑马和土著们关于搅一事造成的问题说了出来。

陈舟站在一旁,静静听着星期六讲述,渐渐皱起了眉头。

从前他对土著们的印象一直不错。

虽然土著们在战斗和生活习性方面表现得很凶残,但他们的本性还是比较淳朴的,与现代人的圆滑世故有明显区别,且不善于表演或伪装自己。

听星期六一说,他才醒悟人本身就是一种很复杂的动物,无论是在现代社会还是在原始社会,都会天然地产生一些异类。

或许土著部落因为环境问题,出现这种人的概率比较低,却也不是没有可能出现。

恰好,斑马这个“极品”就跑到了他这里。

……

思绪纷飞,陈舟回想起了斑马刚登岛的时候,被子弹惊吓后,这人是第一个主动放弃抵抗的,哪怕他是所有土著中身材最高大最有力量的人。

被俘虏后,在所有押进窑洞,参与审讯的人中,他也是最识相的那个,竹筒倒豆子一般把知道的所有秘密都讲了出来。

事后,陈舟听说斑马把奖励给他的巧克力分给了其他土著。

他一直以为斑马是个天性淳朴的老好人,擅长交际,乐于学习。

听星期六这么一讲,再回顾斑马过去的种种表现,陈舟这才发现——

原来斑马这家伙并不是老好人,他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

只是他将目的掩藏的很好,加上土著身份的加持,导致他的目的很难被人察觉罢了。

……

“这样的话,就暂时把这事放一放。”

陈舟给出了自己的决定。

随后他赞许地拍了拍星期六的肩膀。

“你处理的很不错,既没有直接动用武力,也没有大肆宣扬,同时照顾到了库鲁和斑马,还对他进行了暗示和威慑。

作为一名管理者,你这次的表现非常优秀。”

……

得到“天神”的夸奖,星期六那张圆圆的脸蛋顿时变得通红,竟有些不好意思。

等待了片刻,见陈舟还站在自己身后,没有继续往屋里走查看自己画作的意思,星期六终于忍不住了。

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了指挂在墙上的画,轻声道。

“您能看看我的画吗我觉得还有很多可进步的地方。”

说完这句,星期六顿了顿,补充了一句。

“您已经很久没有指导我画画了。”

陈舟正想着怎么处理斑马——

通过星期六的讲述,他已经意识到这家伙是个墙头草,根本不像其表现的那么值得信任。

在畏惧枪械惊人威力的情况下,他可以毫不犹豫地背叛自己的部落,背叛西班牙人。

那就说明以后如果见识到火炮和人数更多装备更精良的敌人,他也有很大概率会再次背叛,带着岛上的秘密投奔他人怀抱。

这种“叛徒”“软骨头”向来是华夏人最讨厌的。

放在战时,出了这种欺下瞒上的事,陈舟非得把斑马活剥了皮不可。

但这毕竟是平常时期,且斑马做的并不算太出格,若是仅以这件事定罪就将斑马处死,恐怕只会给土著们带来惶恐。

……

陈舟下意识地想要疏远斑马这个家伙。

不过他又看重斑马的木工才能,正琢磨着还有没有更好的应对方法,星期六的话便打断了他的思路。

无奈地笑了笑,陈舟揉了揉星期六的脑袋,语气略有些责怪。

“我刚刚在想事呢。”

虽是责怪,他的脸上笑意却未散。

示意星期六不必道歉,陈舟向前两步,取下了墙上厚厚一迭带框的画作,挨个拿起细细欣赏。

……

星期六接手教育事务,成为岛上的老师兼管家后,体力活虽然少了,工作时间却没有减短。

平时需要他处理的琐事极多,导致他很少有时间绘画。

但星期六从陈舟那里听过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

星期六不知道海绵是什么,不过他却懂得了,只要更合理地利用时间,总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凭着这股劲儿,抓住每日短暂的休息时间,星期六一笔笔画出了许多画作。

他谨记陈舟的教诲,没有创作冲动时,向来将基本功放在第一位。

经过不知道多少次练习,他的线条已经画的有模有样,对透视、光影、造型的处理也渐渐有了专业画家的神韵。

……

陈舟翻看的前几张画作,都是较为复杂的静物图。

其中大多为木雕和陶器,还有少数金属制品。

通过整齐标准的排线,星期六成功将器物的形状、质感和光影绘制了出来。

缓慢翻看着,陈舟脸上未消散的笑意愈发浓厚了。

星期六此时的水平,已经跟他高中时期自学素描时不相上下了,甚至还略有胜出。

这说明星期六不但练习的很勤奋,在绘画方面也是很有天赋的,并非庸才。

照这样发展下去,星期六的素描水平恐怕很快就会超过他了。

不过虽然素描技术相差无几,对于星期六画作上的瑕疵,陈舟倒是能点评一二。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陈舟自己的绘画水平不算太高,却见过许多名家的画作,了解过许多绘画方面的专业知识。

凭着这些知识,就算他画的比星期六好不了多少,也不影响他站在批判的角度对星期六进行指导——

当键盘侠嘛,这可是他曾经最擅长的事。

……

一边看着,一边指出星期六画作中的几个问题。

见星期六把这些意见都记在了纸上,看起来非常重视的模样,陈舟又摇了摇头。

有时候人痴迷于一样事物真的没理由。

他当初教星期六绘画时,怎么都没想到这个毫无基础的少年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需要星期六干的事那么多,他都能持续练习,缓慢进步,可能这就是热爱与激情吧!

可惜的是,他已经失去了这种对绘画的热情。

……

翻着翻着,陈舟翻到了所有画作中的最后一幅。

在一片黑白素描画作中,独属这幅画最为特别,加入了粉紫。

当陈舟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他愣住了。

画中的山川并不阴郁深沉,反而是一片洁白的起伏轮廓。

这底色上,稻苗、田垄、乌云、雨丝,还有朦胧的小院轮廓,隐隐显露的瞭望塔,田中耕作的土著,乃至土著被淋湿的衣物褶皱都以一种和谐的方式组合到了一起。

这是一种与素描大相径庭的画法。

它不追求画中物质形状的准确性,反而去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感觉,也就是中国画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意境。

……

看着这幅画,陈舟愣了好久才出言询问星期六。

“这是你画的”

星期六原本还有些信心,觉得这幅画是所有画作中最得意的一幅,见陈舟看了这么久,心里反而没底了。

他犹豫了一下,小声回答:“是我画的。”

说完这话,星期六便低下了头——

这幅画运用的技巧毕竟与“天神”教给他的素描技法相距甚远,尽管他认为这幅画有种独特的美感,却不敢保证“天神”也这么想。

……

听到星期六的回答,陈舟再次闭口不言。

过了十几秒,他才出声——

“你知道什么是意境吗”

见星期六摇了摇头,陈舟将所有素描练习都挂回墙上,只拿手中这幅画作,示意星期六跟他走,转身推门,出了小木屋。

……

二人一前一后,步子迈得飞快,转眼就来到了窑洞卧室。

把星期六的“雨中耕作图”放在书桌上,陈舟从一旁的书架上取下两本书。

这两本书已经送到岛上一年多了,因为实用性差,他只翻看过几次。

书名分别为《工笔鸟技法入门》和《国画技法入门》。

它们是随二周年礼包一同送抵岛上的,除两本书外,还送了五卷宣纸、一方砚台、三大包散装国画颜料。

笔墨纸砚四件套,除了毛笔都送齐了。

翻开那本《国画技法入门》,找到一页关于国画山水的画作,陈舟将其推到了星期六面前。

画中是个烟雨朦胧的天气,只用黑白两种颜色,便勾勒出了云、山还有水。

水的绘制使用了留白的方式,上面只浅浅勾勒出几道波痕,却呈现出一种云在飘荡、雾在缭绕、雨丝轻扬、水波流转的感觉。

在这水面之上,有一条乌篷船,船上伫立着一名披着蓑衣,戴着草帽,斜撑长篙的渔夫,背对观画者,仿佛在欣赏远处雨景。

从画作整体表达的内容来看,与星期六那幅“雨中耕作”颇为相像。

……

星期六曾从陈舟那里看到过许多种风格的画作。

有一板一眼,线条硬朗的设计图;

有力求真实准确的素描;也有幽默诙谐,能准确抓住人物特点,并夸张处理的漫画。

但这种风格的画,他确实是第一次见。

初看下来,他觉得这画很简单,甚至简单到有些简陋的程度。

但就在纸张上那些空白的地方,他却隐约看到了并没有绘制在纸上的东西。

或是流动的水,或是被风卷动的云,甚至是无形的风与潮湿的气,还有一些他能感觉到,却无法表达的情绪。

“怎么样,你能领会这种感觉吗”

看着发呆的星期六,陈舟问道。

星期六没有回答。

陈舟并未继续追问,又翻动《国画技法入门》,向星期六展示了另一幅画作。

这幅画作可就出名了,是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

泛黄的纸面上,仅有一艘小船和船上俯身钓鱼的老翁,观画者却能从中看到无尽水纹,似乎能感受到江水的浩瀚,还有江上逼人的寒气。

……

热带地区从来没有冬季,星期六不能感受到江面的寒冷,只能从面积庞大的留白中领悟绘画者所表达的高超意境。

不能确定自己是否真的领会到了绘画者心中的感觉,星期六犹豫着点了点头。

“我好像能领会……”

……

未对星期六模棱两可的回答表示不满,陈舟抽出一张纸,在纸上写了首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把诗放在《寒江独钓》旁,陈舟颇有些感慨地怀念道。

“在我的故乡,有太多太多值得一提的东西。

无论是诗书,还是绘画,亦或是书法,都值得人用一辈子去钻研。

由于它们太过高深复杂,我连皮毛都钻研不透,就从来没跟你们讲过。”

“不过今天,我似乎从你身上看到了一种潜质,一种适合国画的潜质。

还记得我刚才问你,知道什么是意境吗”

见星期六满脸迷茫地再次点了点头,陈舟将《国画技法入门》翻到了前几页。

在关于意境的介绍中,著书者这样写道——

“中国画的意境是以形写神、虚实相生、诗禅交融的综合表现。

其精髓在于用有限的画面表达无限的意蕴,用笔墨阐述自己的道,从而将自然景物与心境合而为一,使观画者能从画作中感受到绘者的情感。”

星期六低下头,呆呆地看着那行字。

他的汉语水平还是不够高,尽管其中的每个字他都认识,但连在一起他就看不懂了。

陈舟见状,没有责怪他,只是拍了拍星期六的肩膀。

“从今天开始,这两本书就归你了,拿回去慢慢看吧,我觉得这条路更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