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告状
“真是奸诈!”程朗气的一拳锤在树上,“我们就只能这样被冤枉吗?”
林绍军冷冷淡淡:“如果从抗命不遵来说,我们也不算被冤枉。/k\a/y?e¨-¨g\e`.·c+o+m`”
“你!”
“好了。”谢玉平拦住两人,“就算有脾气也不该对自己人发。”
林绍军愣了片刻,叹了口气,主动的程朗道:“抱歉。”
程朗摆摆手,也摇头:“大家心里都不好受。”
“其实你们也不必如此不甘,”万凤来不知从哪摸出一支水烟来吧嗒吧嗒抽了两口,“据我所知,南边扶余国余孽也闹腾起来了,你们此时虽背负了骂名,但若能借此躲藏起来积攒力量,说不定还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这个消息更是惊呆了众人,扶余国……这可是当初大虞朝花费了大力气除掉的极为诡异危险的敌人,万万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竟然还有余孽活动,一想到扶余国那诡谲可怕的蛊术和巫毒,谢玉平的汗毛都竖起来了。
忽然之间他就明白了凌梦白在信中所说的“此乃大厦将倾之危,当将个人荣辱暂且放下,保留火种方可应对危机”。.m!y.j\s,c¢h`i\n¢a^.′c`o¨m!
若说之前他还心存忐忑,觉得自己如今的做法恐怕会为列祖列宗不容,此时一颗心已经因为辨明了前行方向而彻底安定下来。
一抬眸发现万凤来正打量自己,他自是知道对方真正的身份,心头忽然一跳,后知后觉的想起自己一身狼狈,恐怕没能给凌梦白的师姐留下什么好印象。
一时间窘迫之情涌上来,他因为风吹日晒黑了不少的面上浮起一阵红晕,对着万凤来也有些手脚不知该往哪放了。
见多识广的二师姐抿唇一笑,三言两语打发了其他人,对着谢玉平忽然聊起了凌梦白,一看年轻男孩眼睛倏地亮了,越发肯定了自己的猜测,不过转念想起两人的身份,她又微微蹙眉,旋即心中又释然了。
他们江湖儿女可没那么多麻烦的规矩,此事只看三师妹的心思,若她愿意,前方便是有万丈悬崖,他们也能给她削山铺路,定不让她心愿落空便是,只不过如今看来三师妹的心思可都不在这上面。
这些年她深入过荒漠也远航过海外,不知见过多少痴男怨女的故事,对此只是飒然一笑,没有点破谢玉平的心思,只意味深长地道:“都说人心隔肚皮,有的东西可要靠自己争取才行哦。/$兰?兰÷|文*学? )?)免?d·费+{阅?t读-:”
谢玉平怔住,他完全不敢往那个方面想,而万凤来自然也不会仔细解释,交代完了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与游商队伍接上头后,谢玉平等人才知道这个村子叫做弃麻村,为何名字这么奇怪?众人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些村民的祖辈在很久以前是一场麻风病的幸存者,但麻风病人就算侥幸存活也会被周围的人嫌弃惧怕,有不少地方甚至觉得幸存者是激怒瘟神的存在,因此会将他们赶出家园以免新的瘟疫降临。
这些人无论在哪里都不受欢迎,只能往偏僻的地方跑,最后就在这人迹罕见的地方落了脚,他们都是曾是麻风病人又为世人抛弃,便起了这么个名字,还严禁后辈下山出世,一代代下来这弃麻村的人逐渐连官话都不会说了,更不知外界风云变幻,他们靠着这山中生活,生活看似贫困,其实倒也没有那么过不去。
至于万凤来的队伍为何会来到这里……
“是三师妹让我来找这个村子的。”她很是干脆的就出卖了凌梦白,“她说此处或有些好东西,我数月前带队来过一次,发现……”
万凤来蓦地压低声音:“这附近竟有好几个铁煤和金矿,此外山中遍地都是药材,年份还都很不错,运出去价值千金不止。”
听得是凌梦白的主意,谢玉平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脱口夸赞:“她真的很厉害。”
然后便收获了万凤来意味深长的眸光,不过两人没有就这个话题深入,万凤来只继续介绍这个弃麻村:“不过这里的人很有意思,我们来了以后自然带来了不少外界的东西,也曾想过若有村民想要外出就顺手带出去,可他们……居然一个都不想走。”
“非但如此,”谢映阳正好走过来,“他们对外界的很多东西都不感兴趣,收购他们手中的药材等物品只能用粮食来换,其他的布料、器具他们全都不要。”
众人这才知道这村子看似贫穷实则藏富,不穿衣服居然不是他们不能,而是他们不想……
众人大为震撼,且不能理解。
不过这些本也不是他们需要关注的重点,重点是弃麻村作为一个接头的据点十分安全,只要确定了此事即可。
在弃麻村待了半日,谢玉平等人带着大量物资返回,至此他们的生活条件大大提升,大伙吃得饱以后开始在山谷里建造房屋,慢慢的竟也有了新气象。
就在他们热火朝天建设新家园的时候,朝中也接连发生了几件事情。
郑使臣几乎不眠不休的赶路,一进京城不顾满身风尘一脸沧桑便急忙进宫去向皇帝告状了,被宣进御书房时看到齐王殿下坐在轮椅上也在屋中,他略微惊讶了一会,但很快还是将早已打好腹稿的内容禀告天子。
在郑使臣的描述中,谢玉平等人早已包藏祸心,故意挑在那时动手便是为了激怒羌芫,要不是他本人机警且有陛下庇佑,定然也已经遭到毒手,到时候谢玉平等人只要将责任往羌芫一推,两国和谈自然再无从说起……
他说得慷慨激昂,却并未听到上首天子的声音,心中有些困惑,怎么听到那些边关战士抗旨不尊,这位向来十分在意自己权柄的天子居然没有怒骂摔东西?
这不同寻常的反应让郑使臣有些忐忑起来,连忙将长篇大论精简一番,安静跪在那儿垂头等着陛下吩咐。
然而开口的并不是天子,而是轮椅上的齐王,他轻声反问:“按郑大人所言,你带去的几支队伍刚好都包藏祸心,看来郑大人运气其实并不太好,否则潼关数万将士,又怎会刚刚好挑中的全是叛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