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383)善意的边界
"小宇太棒了!"崔灿灿笑着掏出星星贴纸,贴在男孩汗津津的额头上。小宇突然伸手抱住她的脖子,小声说:"姐姐...我下次能走得更远。"这突如其来的亲昵举动让崔灿灿眼眶发热,她轻轻拍着孩子的后背,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康复园门口——乐乐妈妈正撑着墨绿色雨伞,踩着积水匆匆赶来。
乐乐是个患有发育迟缓的六岁女孩,刚来康复园时连完整句子都说不出。崔灿灿特意为她制定了个性化训练方案,每次上课都额外多留出十分钟巩固内容。考虑到乐乐家住在城郊,往返车程要两个多小时,她还主动协调把课程安排在隔一天的下午,避开早晚高峰。
"崔老师!"乐乐妈妈风风火火地闯进教室,防水布书包上还滴着水,"我想跟您商量个事儿。"她说话时带着习惯性的急促,眼角的细纹随着表情起伏加深。
崔灿灿起身倒了杯温水,微笑道:"您先坐,慢慢说。"
"是这样的,"乐乐妈妈把纸杯捏得嘎吱作响,"乐乐最近进步特别明显,昨天居然能背出三首儿歌了!"她的声音突然拔高,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我就想着,能不能给乐乐每天加两节课?上午一节,下午两节,这样进度肯定更快!"
康复园的中央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崔灿灿感觉太阳穴突突直跳。教室里其他家长投来好奇的目光,正在玩拼图的几个孩子也停下动作。她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语气保持温和:"乐乐妈妈,咱们康复园的课程安排是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统筹规划的。现在每位老师要负责八个孩子,课程表都是提前半个月排好的。"
"可是崔老师,"乐乐妈妈往前探着身子,雨伞尖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我们家乐乐情况特殊啊!您不知道,为了带她来上课,我每天五点就得起床准备,来回路上要折腾三个小时!"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您就当可怜可怜我们,多给乐乐点机会不行吗?"
崔灿灿感觉喉咙发紧。这些日子她确实额外关照过乐乐:把教具借给孩子带回家练习,周末抽空视频指导康复动作,甚至自掏腰包给乐乐买了新的发音卡片。此刻看着对方泛红的眼眶,她突然想起第一次见到乐乐时,小姑娘躲在妈妈身后不敢抬头的模样。
"我理解您的心情,"崔灿灿轻声说,"但如果单独给乐乐增加课时,其他孩子的课程就要压缩,这对他们不公平。而且老师们每天的工作时长已经饱和了,再增加课时质量也难以保证。"
"崔老师就是偏心!"后排突然传来尖锐的声音。说话的是轩轩奶奶,她正帮孙子整理书包,"我们家轩轩来这儿半年了,进步也不小,怎么没见您主动加课?合着就会欺负老实人!"
康复园里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议论声。有的家长开始翻看课程表窃窃私语,有的则皱着眉头打量乐乐妈妈。崔灿灿感觉掌心沁出冷汗,她环视四周,发现就连平时最信任她的小宇妈妈,此刻也别开了脸。
"我这是为孩子好!"乐乐妈妈突然站起身,塑料椅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你们这些人懂什么?你们孩子要是像乐乐这样..."她的声音戛然而止,因为乐乐不知何时走到了她身边,小手紧紧攥着妈妈的衣角,大眼睛里蓄满了泪水。
崔灿灿蹲下来,轻轻擦掉乐乐脸上的泪珠:"乐乐今天学会新游戏了对不对?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她转头对其他家长说:"孩子们的进步都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咱们康复园就像一个大家庭,需要互相理解包容。"
等家长们陆续离开,崔灿灿瘫坐在休息室的沙发上。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夕阳透过云层洒下暖金色的光,却无法驱散她心里的寒意。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乐乐妈妈发来的消息:崔老师,今天是我太冲动了。但乐乐真的需要更多帮助,您再考虑考虑好吗?
茶水间传来同事小王的声音:"灿灿,听说乐乐妈妈提了无理要求?早跟你说别对她太好了,有些人就是蹬鼻子上脸!"
崔灿灿盯着手机屏幕,想起上个月乐乐妈妈特意送来的家乡特产,还有那句真诚的"多亏有你"。善意什么时候成了可以被索取的筹码?她打开课程表,密密麻麻的安排刺痛着眼睛——每个孩子的训练时间都是经过专业评估确定的,任何改动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二天清晨,崔灿灿提前来到康复园。阳光斜照在训练室的墙壁上,将孩子们的涂鸦映得格外鲜艳。她打开电脑,调出乐乐的康复档案,逐字逐句地分析近期数据。当看到乐乐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提升了37%时,眼眶不禁又热了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崔老师!"乐乐清脆的声音在走廊响起。崔灿灿抬头,看见小姑娘穿着崭新的粉色连衣裙,正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手里还攥着一朵皱巴巴的野花,"送给你!"
乐乐妈妈站在门口,神色有些局促:"崔老师,昨天是我考虑不周。其实这半年来,乐乐能有这么大进步,全靠您费心。"她从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笔记本,"这是我整理的康复日记,您看能不能帮我看看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崔灿灿翻开笔记本,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乐乐每天的饮食、睡眠、训练情况,甚至还有她自己学习康复知识的心得。"您做得很好,"崔灿灿真诚地说,"乐乐有您这样用心的妈妈,是她的幸运。"
她取出乐乐的康复计划表,指着上面的时间安排:"我们可以保持现有课时,但我建议增加家庭训练的强度。每周我会给您布置针对性的家庭作业,咱们家校配合,效果可能比增加课时更好。"
乐乐妈妈红着眼眶点点头:"我听您的。以前总想着把责任全推给老师,现在才明白,康复是场持久战,需要我们一起努力。"
这件事过后,崔灿灿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方式。她在康复园设立了家长互助小组,定期组织经验分享会;制作了详细的家庭康复指南手册,发放给每位家长;还建立了线上答疑平台,方便及时解决家长们的困惑。
一个月后的家长会上,崔灿灿展示了孩子们的进步数据。当看到乐乐在语言、社交能力上都达到了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时,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乐乐妈妈站起身,向崔灿灿深深鞠躬:"谢谢您教会我,爱孩子不是一味索取,而是学会共同成长。"
暮色中的康复园被晚霞染成温暖的橘色,崔灿灿站在落地窗前,看着家长们牵着孩子的手渐渐走远。她终于明白,善意不该是无原则的迁就,而是在坚守专业底线的同时,给予他人真正需要的帮助。就像康复训练中的平衡木,把握好边界,才能走出最稳当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