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旧怨与野心

魏军传令兵分作三路纵马突围,马蹄扬起干燥的黄土。

东狄游骑射出的箭矢呼啸而至,接连有十余骑坠倒在血泊之中。

但终究有十匹快马冲破封锁,消失于官道的尽头。

多耳衮勒马立于土坡之上,遥望着远处绵延八里的魏军营寨。

其规模比先锋营大了不止三倍,他麾下这数万人既要截断对方粮道,又要督造攻城器械,着实无力形成合围之势。

回到帅帐之内,刚林单膝跪地,低声说道:“贝勒爷,眼下不必急于吞灭这股魏军。

应当让汉军两白旗继续进行袭扰,先消磨他们的士气,将其困于营中。我推测方才突围的传令兵,必定是去求援了。不如我们……”

“围魏救赵。”多耳衮的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

刚林点头道:“正是,贝勒爷,魏军先锋军覆灭,给予了我们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场决定东狄与大魏国运的决战。”

多耳衮的呼吸陡然急促起来,胸膛剧烈地起伏。

他明白刚林话语中的深意。

代山已死,等他回去东狄朝堂的权力格局必将重新洗牌。

之前扣押四旗主将的行为已然成为政治污点,加之此次大胜,黄台吉必定会对他更加忌惮。

“你的意思是……”多耳衮的声音低沉而平静,但眼中野心的火焰已然熊熊燃烧。

“不仅要吞灭眼前之敌,更要一举歼灭大魏汇聚在齐州的主力军团!”

刚林斩钉截铁地说道,“若能成功七成,贝勒爷携此不世之功回朝,即便是陛下也奈何不了您……”

帐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多耳衮踱步至帐门,掀开帘子望向夜空。

繁星如织,却不及他心中野心的万分之一。

刚林垂首不语,但紧绷的肩背暴露了他的心思。

如果可以,他也不想当背锅侠去死。

现在唯一避免被清算的方式就是自己的主子多耳衮足够强大,强大到无人敢动。

东狄大帐之内,烛火将多耳衮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

代山的死,使得朝堂上突然空出了一大片位置。

原本只求打退大魏追兵全身而退,如今意外的大胜却给予了他更好的机会。

两黄旗原本就是父汗留给他和多夺的。

黄台吉能踩着亲兄弟上位,他为何不能?

老八当年如何对付代山、阿敏和莽古尔泰的,他都看在眼里。

如今老十五多夺是他的铁杆,若是联手月托他们接纳代山的残余势力……只要足够强大,他们东狄向来“兄友弟恭”,这是传统。

老十二阿济格是他亲哥,还是算了,那个莽夫比代山还不如,丢了旗主之位也是咎由自取,猪队友带不动。

此战若胜,他的功业将超过所有兄弟乃至黄台吉,直追当年攻取燕京的父汗。

母亲阿巴亥被逼自尽,临终时的面容忽然浮现在眼前——他那四个“好哥哥”,可都脱不了干系。

他转身下令:“传尼堪、谭泰、锡翰!”

不多时,三位心腹将领鱼贯而入,单膝跪地。

他抬眼看向立于帐中的三名心腹——尼堪、谭泰、锡翰。

“如今我军军械粮草已然齐备,士气如虹。”

(之前大魏先锋营送的,点了校长的军事物流学)

多耳衮的声音低沉而沉稳,“我觉得就在此地,与大魏决一胜负。”

他指尖点在舆图上,“围魏救赵,将大魏来援之敌尽数歼灭。”

“此战若胜,我等威名将永载史册!”

三人眼中同时燃起狂热的光芒,齐声喝道:“愿随贝勒爷赴汤蹈火!”

他们瞬间读懂了主子的野心,原本想着把魏军击退,如今一下子胃口变大,那自然有了更高的追求。

东狄以武立国,军功、声望,才是立足之本,连顺位继承都没有。

倘若贝勒爷果真能够赢得这般辉煌之胜利,即便贵为陛下,亦难以阻挡其锋芒。

在统一自身嫡系之思想后,多尔衮再度下令:“传汉军正白旗都统祖泽润!”

片刻之后,祖泽润匆忙进入营帐。

多尔衮亲自上前,轻拍其肩膀道:“此前攻破江铁山大营,你功劳卓着。特准许你从汉军俘虏之中挑选青壮,以补充本部兵力。”

(东狄对于汉军之规模,既加以利用,又心存防备,对其规模与数量进行严格控制。)

祖泽润眼中闪过惊喜之色,当即单膝跪地,额头几近触地,说道:“末将愿为贝勒爷效死!”

待祖泽润退下之后,镶白旗都统王国光应召进入营帐。

多尔衮抬手示意,亲兵即刻抬进五口沉重之檀木箱。箱盖掀开,尽是此前从先锋军缴获之珍玩。

“这些,赏赐于你。”

多尔衮语气平淡地说道,又指向帐外,“另有十名江南美人,已送至你营中。”(感谢先锋勋贵的馈赠。)

“贝勒爷厚赐,末将万死亦难报答!”

王国光激动得声音颤抖,连连叩首。

多尔衮嘴角浮现笑意。

小主,

既然已然决定回去与黄台吉一争高下,就必须拉拢这些将领,恩威并施,方为上策。

以往有所忌惮,不挖对方墙角,如今既然决定争斗,他自然不会心慈手软。

政治之残酷,他十五岁便已深知……

这些将领表面上是黄台吉之人,然而在这世道,谁不会选择良木而栖身?

当初黄台吉为制衡三大贝勒,特意选派他与济尔哈朗这两位资历尚浅之贝勒统兵。

代山之启用,不过是应对燕山军之权宜之计。

如今济尔哈朗兵败,代善战死,反倒成就了他多尔衮。

若此战能够告捷,他之威望将超越黄台吉。

想到此处,他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恐怕此刻于金陵城中,那位小皇帝正在日夜祈祷他兵败;

而他的“好八哥”黄台吉若是知晓他之想法,怕是也怀着同样之心思。

次日拂晓,汉军正白旗在补充俘虏之后,向魏军前沿营寨发起猛烈攻击。

巢车轰隆推进,冲车撞击寨门,被驱赶在前之魏军俘虏哭嚎着用沙袋与身体填平壕沟。

箭矢如雨点般落下,火光冲天而起。

第一个营寨不到一个时辰便告陷落,烈焰吞噬了木质寨墙。

败退之魏军沿着甬道仓皇逃窜,被贺连城率领之数千精锐接应撤离。

当祖泽润转向第二个营寨时,遭遇了顽强抵抗。

贺连城亲自带队反击,斩杀数百人。

战报传回帅帐,多尔衮却露出满意之笑容。

“足矣,收兵。”

他下令道,“我想知道的都摸清楚了。”

通过这场试探性进攻,他摸清了魏军之底细。

亲兵递来之战报上沾有血迹,其上写道:

“魏军新兵居多,重甲不足三成。”

“离开寨墙战力锐减。”

“平均身高较齐州军矮四寸,应该是南方人居多。”

他合上战报,嘴角微微上扬。

如此军队,平原野战数千铁骑一次冲锋便能将其击溃,无需担忧他们出来支援。

对方粮食很快要被切断,没必要浪费兵力去攻打寨墙,实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