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这个病人是个不可多得的实例
晨光透过方舱医院的防护窗,在病历本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杨澜生刚为最后一位病人调整完针灸角度,就看见鲁刚穿着臃肿的防护服朝他走来。但今天,这位专家组组长的步态有些僵硬,防护面罩后的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澜生,有个病人需要你看看。"鲁刚的声音透过两层口罩显得有些闷,"我们呼吸科的李护士长,她爱人是市教育局副局长,她是在护理新冠病人时被感染的。"说话时,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关切。
杨澜生跟着鲁刚穿过走廊时,注意到他白大褂下摆沾着半片银杏叶。这个细节让杨澜生心中一动——鲁刚素来注重仪表,此刻却带着落叶,可见来找他之前一定经过了方舱医院后面的小花园。
"她的情况有些棘手。"鲁刚调出电子病历,"核酸转阴二十天了,但肌肉酸痛一直不缓解。西医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可她总说关节像被蚂蚁啃噬。"
杨澜生盯着Ct影像,肺部的磨玻璃影已经完全吸收,但纵隔淋巴结肿大格外明显。他注意到用药记录里,甲泼尼龙的剂量比常规高出30%。这个细节让他想起上个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看到的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研究,也说明了,鲁刚在给她治疗时,并没有完全遵循所定的方案,继续用了大量的西药,不由在心中骂了他几句。
推开病房门时,李护士长正靠在床头看《黄帝内经》,这倒是有点意外。看见杨澜生跟着进来了,她眼中闪过一丝希冀,说道:"杨医生,您来了,不过,您要告诉我实话,我这病是不是没法治了?"
“呵呵,李老师,您这说的什么话,现在不是有治疗组的各位专家在嘛,就是我没有办法,总有资深的专家嘛,何况在鲁副院长的带领下,现在许多病人都已经得到明显的治疗效果。我现在就给您切脉。”杨澜生就笑着说道,她就伸出了自己的手臂。
杨澜生搭脉时,注意到她腕部有淡淡的药疹。脉象浮数中带着细涩,这让他想起《金匮要略》里"脉浮而细滑,伤饮"的论述。再看舌质,红绛少苔,舌尖有瘀点,典型的阴虚血瘀证。
"李护士长,您平时是不是总觉得口干?"杨澜生问道。
"对呀!"李护士长眼睛一亮,"喝多少水都不解渴,晚上睡觉还盗汗。"
杨澜生翻开她的手掌,掌心纹路间隐约可见暗红色斑点。这是长期服用激素导致的毛细血管扩张,西医称为"肝掌"。他突然意识到,这个病例正是部分专家所推崇的中西医结合的典型教材。
“李老师,您放心,我去请教一下我老师,加上针灸治疗,说不定一两味中成药就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杨澜生心中有了底,就认真地说道,她则是点了点头。
回到医生办公区,鲁刚烦躁地摘医手段,可她的疼痛指数还是4分。"他突然压低声音,"澜生,她老公是我中学时的同学,她老公的哥哥是市委组织部的副部长,我需要他们的支持,你一定要想想办法。"
杨澜生不由一阵恶心,但还是在电脑中调出了六味地黄丸的配方:"姐夫,您看这里。"他指着熟地黄和山茱萸的用量,"患者长期使用激素,用西医的理论讲,已经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单纯补肾阴会加重水钠潴留。"
"那该怎么办?"鲁刚的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着,过了有两分钟,才说道,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妥协。
杨澜生拿过一张A4纸,在上画出肝脾肾三脏的关系图:"患者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长期激素治疗导致三脏俱虚。我建议用强力天麻杜仲胶囊补肝肾、强筋骨,配合当归拈痛丸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鲁刚盯着纸上的中成药名称,瞳孔微微收缩:"这两种药的成分..."
"天麻、杜仲、当归、羌活。"杨澜生快速念出成分,"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天麻素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杜仲多糖可以调节免疫,当归挥发油有镇痛作用。"他不得不用西医的观点来对他解释着,为的只是让病人能够痊愈。
鲁刚思索了一下,突然起身,防护服发出沙沙的摩擦声:"我去问问药剂科有没有这两种药。"他走到门口时,突然回头,"澜生,你真的确定?"
杨澜生直视他的眼睛:"姐夫,我用我的职业资格担保。"
当天下午,杨澜生在治疗室为李护士长行针。当银针刺入阳陵泉穴时,李护士长突然惊呼:"杨医生,我感觉有股暖流从腿肚子往上窜!"
"这是经络得气的表现。"杨澜生微笑着捻针,"明天开始,您会感觉肌肉有力些。"
鲁刚站在治疗室门口,看着杨澜生行云流水的针法,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的那个雨夜。当时杨澜生刚从医学院毕业,却在急诊室用针灸救回了一位过敏性休克患者。那是鲁刚第一次意识到,中医并非他想象中的"巫医"。
三天后,李护士长的疼痛指数降到1分。她特意送来亲手做的桂花糕,包装纸上画着阴阳鱼。杨澜生注意到鲁刚在病历上写下:"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建议推广。"
深夜,杨澜生在值班室批改病历。鲁刚突然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中医方剂大辞典》。
"澜生,你用的当归拈痛丸..."他翻开泛黄的书页,"张元素创立这个方剂时,是不是针对湿热痹阻?"
杨澜生点头:"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导致湿热内蕴,这和金元时期的痹证病机有相似之处。"
鲁刚若有所思地点头,防护服下的白大褂领口露出半截领带——这是他在重要场合才会佩戴的暗红色斜纹领带。杨澜生突然明白,这位西医权威正在经历某种蜕变。
"明天我要在专家组会议上报告这个病例。"鲁刚突然说,"你准备一下,讲讲中西医结合的思路。"
杨澜生看着他离开的背影,防护服在灯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窗外,一轮满月正从方舱医院的穹顶升起,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两条逐渐交汇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