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中西结合的问题不是一般的大

清晨的方舱医院笼罩在薄雾中,会议室的电子屏上还展示着昨天培训的六经辨证图谱。鲁刚站在讲台上,白大褂的衣角还沾着银杏叶,这是他清晨在花园里踱步时沾上的。他的声音有些颤抖,防护面罩后的眼睛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各位同仁,这是我从医三十年来最震撼的病例。"鲁刚调出李护士长的治疗记录,"患者使用激素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西医手段全部失效。"他突然提高音量,"但杨医生只用了两味中成药和针灸,就创造了奇迹!"

台下响起零星的掌声。杨澜生注意到华莲的手指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笔尖几乎要戳破纸张。余占奎抱着双臂靠在椅背上,眼睛微闭,仿佛在回味什么。

"杨医生的进针手法堪称一绝。"鲁刚开始描述针灸过程,"缓刺阳陵泉,侧入足三里,疾进三阴交..."他的手指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当银针入穴的瞬间,李护士长说有电流直通心脏!"

杨澜生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仿佛又回到那个雨夜。二十年前,他在急诊室用针灸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时,几位院领导也是这样站在旁边,眼神里充满质疑。

鲁刚又结合着病历中用药和行针的调整,详细地讲述了几天中辨证施治的过程。"这证明了中西医结合的伟大!"鲁刚突然提高声调,防护面罩起了一层白雾,"从西医角度看,是调节神经递质;从中医角度讲,是疏通经络气血。两者殊途同归!"

掌声雷动中,杨澜生注意到坐旁边的殷利朝在偷笑,老花镜滑到鼻尖。这位老顽童在局子上画了个戴听诊器的华佗,旁边是穿白大褂的张仲景。

“下面请杨澜生坦分享具体施治中的中西医结合体会。”鲁刚退到一旁,防护服摩擦出沙沙的声响。

杨澜生走上讲台,背后的电子屏切换成太极图。这是他昨天晚上与管芳用了两人多小时制作的课件,当然也是吸取了老玩童的一些做法,也请他给画了同幅幽默十足的图画。

"各位,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1+1。"杨澜生的声音低沉有力,"在多数医者心中,它们是水火不容的。"他调出一张漫画:西装革履的西医与长袍马褂的中医正在拔剑相向。这些画都是殷利朝画的,还真是让人一看忘不掉。台下响起会心的笑声。华莲的钢笔在纸上划出长长的墨痕,余占奎的二郎腿不自觉地抖动。

“而且各种现象表明,中西医结合的问题可不是一般的大。因为在大部分医者的心中,它们是水火不容、泾渭分明的,在部分人眼中更是互为敌人的。而且,让西医去理解并运用中医的方法,绝大多数是驴唇不对马嘴加上牵强附会。在中医人的感觉中,中西医结合就是洋为中用,如专病专方,中药提纯工艺、先进设备的应用。而在西医眼中,中西医结合,多数是解毒、降低副作用,更有甚者,一些病人在西医没有办法后,医生就来一句‘去找个中医看看吧。’所以啊,我感觉大家所说的中西医结合,对中医来讲,那就是地主娶了个二夫人,且会让她怀孕生子。而对西医来讲,大多不过是拉来关公战秦琼,笑话多多啊。”同时看到了屏幕上的挺着大肚子的尤二娘,众人不由大笑众人一阵哄笑。

而元水木突然咳嗽起来,防护面罩后的脸红得发紫。杨澜生知道,这位西医权威正在经历思想上的地震。

“当然,造成这样的情况,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问题也是层不穷的。我认为大概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待大家笑完了,杨澜生故作思索状继续道。然后环视了一下众人,见不少人也在沉思。

“首先是思维与哲学的问题。前面讲过中西医体系的主线都是思维和哲学,那么大家认为那个更能突出思维和哲学的更要性?认为是西医的请举手。”只有鲁刚左右看了看,没有一个人举手。“认为是中医的请举手。”所有的人都举起了手。杨澜生调出中西医理论对比图,"认为西医更科学的请举手。"

会场一片寂静,只有鲁刚的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突然,他举起手,又像被烫到般放下。

"认为中医更博大精深的请举手。"杨澜生话音未落,几十只手齐刷刷举起,由于大家进院穿防护服,看上去像一片白色的森林。

"小张护士,你来谈谈中西医思维的区别。"杨澜生点了一位年轻护士。

"西医像狙击手,精准打击病灶;中医像园丁,调理整个生态。"小李护士的声音有些颤抖,"比如治疗糖尿病,西医降血糖,或注射胰岛素,要长期用药,为治标,中医健脾肾,从跟本上解决问题,为治本。"

杨澜生点头:"正是如此。第二个问题:理论与技术。"他调出冠状动脉支架手术示意图,"近十几年,西医各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主要得益于检查技术和新药研究与应用,特别在手术方面,精确的病位使治,为病人解决了许多许多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所谓循症医学理论。但许多治疗手段只是延缓了病人的症状、降低了发病率。"

“举个例子,一个病人出现了心悸、胸闷症状,去找心血管病专家就诊,开出心电图示心肌缺血,随行dsA检查,结果为冠状动脉堵塞70%,随进行支架或球囊治疗,然后长年进行降脂抗凝的药物治疗,医生和病人都认为这样就是治疗胜利了。但从中医来看,病人的气滞、血瘀、痰浊、寒凝、气虚、阴虚等病根还在,需要进行活血化瘀、通阳化痰、益气养阴等治疗,以让病人整体恢复健康。病人心肌梗死,西医现在可以直接取栓,快速挽救病人的生命,大大增加了病人重获健康的机会。不论支架或球囊后其在机体内的副作用,但这时如果运用中医来去除病人的气滞、血瘀、痰浊、寒凝、气虚、阴虚等,让病人彻底康复,是不是这才是中西医结合呢?那么,西医专家此时当如何行呢?”说完了,杨澜生就请几位专家组中的三位西医来回答这一问题。

“这应该才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方面。但杨老师所讲,正是我在思考的问题,因为中西医的诊疗理论是不同的,要想做到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必须根据病人的病情与健康状况来调整中医或西医运用的思维,这要求太高了,只能精通中西文化、贯通中西医理论的人才能做到,真是一个无法突破的僵局啊!”元水木有点感慨地说道。杨澜生听的出,他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中医对他思想上的冲击是比较大的。

余占奎接着道:"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仍需终身服药,这说明西医只是延缓病情。"

"没错!"杨澜生调出六味地黄丸的成分分析,"中药能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从根本上改善激素依赖。"

“杨老师所讲其实是真正能够做到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与方法。这让我想到了现在国家推出的西学中,但多数人还是会以西医的思维去用中医,只能将中医当成一个补充手段,这是一个解不开的局啊!”余占奎有点无奈地道,看来他平时就在仔细地观察和思考。

鲁刚突然站起来,防护服拉链崩开一条缝:"杨医生,您的意思是西医需要向中医学习整体观?"

"不,是中西医需要互相学习。"杨澜生调出《希波克拉底誓言》与《大医精诚》的对比,"西医的循证医学与中医的辨证论治,本就是医学的阴阳两面。"

会场陷入沉思。华莲突然举手:"杨医生,您认为中西医结合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在于放下偏见。"杨澜生调出一张照片,"这是我和殷老在花园里讨论病例。"照片中,两位医者坐在石凳上,桌面上放着中西医书籍。然后继续道:“为什么中医有西医会是娶了个二夫人呢,因为我中华传统文化本就是包容和不断发展的因为文化内涵才是中医的经络、才是中医的先天之精。为什么西医用中医会像拉来关公战秦琼呢,因为西医是用其固有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运用中医的,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药物效果的叠加,所以往往不伦不类,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杨澜生继续说道。

"第三个问题:谁更优?"杨澜生调出sArs和新冠的治疗对比,"在这个问题上,好的中医就会融合西医,如中药方剂加上一些西医特效药,运用先进的仪器来观察疗效等。而西医一定会宣传中医慢病、西医治急症,而且这样的观点已经为大多数百姓所接受。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现有的病例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且对每一位医生来讲,中西医结合是必由之路,特别是西医,那么,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该如何思考中西医结合的应用问题呢?就像sArs期间,用激素导致大量病人股骨头坏死,但懂中医生同时用了中药进行强肾健脾,大大降低了后遗症。所以,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一问题去努力工作吧!"

这时屏幕上出现了一张漫画:穿着白大褂的扁鹊与西装革履的希波克拉底在方舱门口为胜利击掌。

"最后,我想用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结束今天的讨论。"杨澜生关掉所有投影,"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正是中西医结合的真谛。"

会场响起长时间的掌声。鲁刚第一个站起来,防护服下的白大褂领口露出半截暗红色领带——这是他在重要场合才会佩戴的。杨澜生知道,这位西医权威正在经历脱胎换骨的变化。

散场时,殷利朝拍着杨澜生的肩膀:"小子,你这堂课比《黄帝内经》还精彩。但你也给所有医护人员提出了一个终生需要思考的问题啊!"

杨澜生看着窗外的雪景,树上的要有点融化,阳光一照,到处泛着珍珠般的光泽。他知道,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还很漫长,但至少在这个上午,有几十位医者的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