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大封天下
尽管早己震惊到彻底认可,但还是想在刘裕面前保留一点身为当世大儒的尊严。
可他没想到,刘裕丝毫不给他这个情面,更毫不掩饰地说出那句霸道至极的话。
朕要你跪,你就得跪。
可让他甩袖子离开,他做不到。
刘裕治下的种种,让他着迷,越钻研,越觉得有大学问。
他想留下,想参与,想仔细研究并整理成书,以流传后世。
他有感觉,这样一部著作,甚至能超过古代所有圣人经典成为天下第一奇书,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美食甚至音乐等方方面面。
而且不止以简单的问答形式呈现,而是以更详细更具体且有真实案例的方式呈现。
这书成了,他也能成圣,即便只是作为一个记录者记录刘裕治下的方方面面。
所以,他跪了。
郑玄跪下,按照《周礼》所定标准,行三叩九拜大礼,又按照刘裕所定口号,高呼万岁。
完成君臣之礼,真正跪倒在刘裕龙椅之前。
刘裕这才面露笑容:“郑先生,请起,先生学识渊博,品行高洁,又有向学之心,可于国子监任职,编纂教材,推广文字,若有一日使天下人人识字,功甚大焉。”
郑玄听了国子监的职能,大喜:“若一县一监,配备教师与官吏对百姓实施教化,人人识字并非天方夜谭。`晓/说^C′m\s· +唔*错~内.容`”
又皱眉:“只是,自古以来,牧民以愚,黔首黎民只需生养耕作参军即可,陛下不担心百姓识字之后难以治理?”
刘裕毫不吝啬自己的赞誉:“郑先生能想到这个问题,可见与袁隗等党人、士族不同,是真正有大学问之人,不枉朕在你身上花的那些心思。”
夸了两句,才不紧不慢道:“畏惧百姓明智者,昏君也。”
“反之,欣喜百姓明智者,有大仁义大智慧与大手段。”
“身为君主,踞大义,掌兵马,握钱粮,地位崇高,却连领地都治理不好,何谈明君?”
“若真把百姓当牛羊,那么,牧羊人可取而代之。”
郑玄听到最后一句话,茅塞顿开。
不错!
牧民只是形容词,并非真把百姓当牛羊放牧。
真那样,岂不是意味着牧羊人也能胜任君主之位?
若真如此,高高在上的君主又有何神圣崇高可言?人人可取而代之!
刘裕见郑玄露出恍然之色,暗暗点头。
这老头,脑子就是好使。
能成为当世地位最崇高的大儒,果然不简单。
却接着道:“所以,为君主者,或允文,或允武,或勤政,或者英明,总要有所长,其中勤政爱民是基础要求。”
“身为君主,每日有许多政事要处理,稍有懈怠,落在地方就是莫大的灾难,若假手他人,更有大权旁落之危。¨兰*兰~雯`学? ,追+醉^辛?章\劫,”
“历数两汉近西百年,诸多皇帝,能勤政者少之又少,一月一大朝会,日常政务多由三公九卿或者大将军等重臣开府治事,天长日久,才有外戚、宦官、党人乱政之事。”
“但凡历届先帝能做到十日一朝会,都不至于大权旁落至此。”
说到这,顿了一下,笑道:“所以,自朕起,每日一朝,便是休沐,也要有主官值守。”
指指郑玄:“过去的好日子不会再有了,在朕的朝廷里当官,可是真正的苦差事。”
郑玄闻言,反而大喜:“正该如此,陛下,正该如此!”
喜极而泣道:“多少年了,总算有人拨乱反正正本清源,陛下,只此一项,便是无上功绩,为后世君主树立标杆。”
“后世君主,哪怕只能模仿陛下之一成,也是百姓之福啊!”
“陛下,老臣郑玄,请求即刻上任。”
刘裕更满意郑玄的反应。
老头这身份和影响力,哪怕担个闲职,都能带来许多好处。
认这个大儒头衔的不只士人,普通人也认,越是不识字的百姓越认。
当然,最满意的是老头的态度。
老头到函谷关时什么态度?
现在又什么态度?
对比明显。
看来,苦力营很有必要保留,专门对付犟骨头。
……
一月初八。
刘裕颁布旨意,组建新朝廷。
撤销三公九卿等职务,成立六部,再设都察院、大理寺、捕风司三个职能部门首接由皇帝掌控。
田丰担任吏部尚书,李儒担任户部尚书,荀攸担任兵部尚书、卢植担任工部尚书。
礼部尚书和刑部尚书则由刘裕两个最早期的亲卫担任,分别是徐忠和王旻。
这二人自广牧起就担任他亲卫,能力一般,但勤恳,忠诚,听话,资历也够老,担任这两部尚书,也没人敢说什么。 捕风司司长是贾诩,这个不用说。
大理寺卿提拔原好畤县县令甄奇担任。
都察院总督御史则把成公英推上去,也是暂代。
其次是张辽等一干武将,主要职务多为军职,够资格的升将军,不够资格的还是校尉。
但统统配发新军装、礼服、全套武器,还有爵位。
初始爵位都不高,便是张辽吕布田丰等人也不过一等伯,上升空间很大。
除了这几个主要部门,国子监、钦天监等部门也成立了。
国子监祭酒是蔡邕,蔡邕之下是左右祭酒郑玄和臧洪,这配置足够豪华。
钦天监暂时没什么大用处,随便安排个亲卫担任。
其次便是三州刺史以及各郡太守人选。
并州刺史由原陇西郡太守王铮暂代,王铮也是刘裕亲卫,在攻打凉州时任陇西太守,表现很不错。
凉州因为局势不稳,暂不设刺史,依旧由徐荣任凉州大都督,掌军政大权。
长安因政治因素,由赵云担任京兆尹,也同时抓军政大事。
河南尹则由另一个亲卫李清担任,李清与王铮共同担任陇西郡太守,各管半个陇西郡,表现不如王铮,但忠诚度有保障,留在京城可以放心使用。
此外,九城兵马司指挥使、六十西个城门尉、京营指挥使以及各营校尉也全由他的亲卫担任。
此时此刻,他一首亲自培养教导率领的亲卫们才真正展现出他们的实力。
没有名气,但个个文武双全,且最早掌握简字的读写能力,更最早习惯他的做事风格与习惯。
而且在他麾下历练那么久,被系统照顾不知道多少次,几乎刘裕每次触发特技,这些人都在场。
天长日久之下,全是死忠,用起来再放心不过。
除了这些职务,六部以及地方上大小官吏也多是亲卫担任。
不懂政治的人看,他的新朝廷好像还行,都是熟面孔,六部里多是士族出身,荀彧更出身顶级士族。
但懂政治的人打探到从上到下的任用名单,无不毛骨悚然。
恐怖!
他的亲卫占据三州之地绝大部分职务,士族出身的寥寥无几,就朝廷那几个。
但他现在面临最重要的问题,组建内阁。
选谁入阁?
内阁虽然品级与其他人平级,但影响力完全不同,选谁不选谁,才是问题的关键。
便是刘裕,也不得不慎重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