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朕要你跪
但这些日子,就因为投降速度不够快,沦为苦力营苦力。
陶谦却因为投降速度足够快,且举报弘农杨氏有功,在弘农当了个小官,跟着学习这么久,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不时到苦力营探望臧洪,见着臧洪那苦哈哈的样子,心里别提多快意。
时间久了,与臧洪结下几分情谊。
此番,刘裕登基称帝,招臧洪、郑玄等人来洛阳。
陶谦猜测刘裕是打算起用这些人,于是率先提出,也算是给刘裕这个新天子借坡下驴。
对外也好说,是他陶谦请陛下赦免藏子源,而非陛下心慈手软。
陶谦打得一手好算盘。
刘裕嗤笑一声:“你顾好自己得了,藏子源我另有安排。”
陶谦顿时冷汗淋漓,感受到莫大的压力,差点跪倒,急忙请罪:“臣多嘴,求陛下原谅。”
刘裕摆手:“别在我面前玩那些小心眼,我只要用心做事的。”
又下令:“明天会正式组建新朝廷,并行封赏之事,你也有份,待拿到任书之后再上任。”
“回去吧。”
陶谦连忙后退:“臣告退。”
陶谦离开,臧洪觐见,进门二话不说便行三叩九拜大礼:“罪人臧洪,拜见吾皇陛下。~如?文¨徃¢ /唔-错·内.容′”
刘裕待臧洪行礼结束,这才抬手。
跪拜礼,商周时期便形成完整的制度,《周礼》明确记载九种跪拜之礼,三叩九拜就是从这儿来的。
各地诸侯面见周天子,礼节不能有丝毫差错,否则便要问罪。
而且因为跪坐习惯,跪礼更是日常礼节,跪坐在支踵上,抬手就行礼,十分方便。
不止朝廷上,便是富贵人家、甚至地方豪族日常也多行跪礼,一家人聚餐,跪坐于矮几之前,先向长者行礼,长者回礼,这才开饭。
首至桌子凳子随胡人传入中原,跪礼才从日常生活中消失,成为祭祖、丧葬以及官员拜见皇帝专属礼仪。
到隋唐以及宋代,皇帝开明,进一步减少对跪拜之礼的使用,只在重大朝会、祭天祭祖大典、国丧时才用。
宋代最宽松,日常见了皇帝也不用行跪礼,但稍微隆重点的场合,一样要跪。
再往后,到元代,元朝开倒车,严令汉人官员见了元朝皇帝必须先下跪行礼。
明朝,朱元璋进一步强化对跪礼的使用,不止官员要对皇帝行跪礼,便是百姓见了官员也要行跪礼。
民国时期废除。+顽¨夲`鰰¢栈? .芜?错.内~容/
刘裕也考虑过废除跪礼,但综合考虑,还是放弃这个想法。
就仨字——不现实。
他能做的就是采用宋代的跪礼制度,大幅降低跪礼的使用频率和场景。
但臧洪第一次单独觐见,不行大礼说不过去。
待臧洪起身,首截了当地问:“藏子源,可曾心怀怨恨?”
臧洪束手而立,恭敬答道:“回陛下,臣无怨恨,相反,在苦力营中接受教育,学到许多,更反思生平,方知竟然虚度前半生,半生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于国于民无利,反而沉迷于宦海追名逐利,实属不该。”
刘裕笑笑:“现如今有何打算?”
臧洪抱拳躬身:“罪人计划定居郊外潜心著作……”
刘裕打断:“你那著作,也无特别之处,不如留在朝中任职,国子监缺人,你可带职入国子监学习。”
臧洪不明所以:“国子监?”
刘裕点头:“便是原太学,但比太学更大,所包含科目也更多,且以后会越来越大,国子监不会局限于洛阳,而是遍布天下各郡,成为普惠性教育机构,专门扫盲。”
“你此番入职,要先行学习并掌握国子监推行的简字、字母、教材,专门培养教师,以壮大教师队伍,这些教师以后将会深入郡县国子监任教。”
这是国子监?
原太学?
太学,只有极少数人才有资格入学,入了太学,基本上就等于有了官身,每年招募的太学生十分有限。
可陛下设立的国子监,分明是官办书院,而且接纳所有人入学的书院。
用苦力营教官的话讲,就是个大号的扫盲班。
这于国于民有利,但……想了想,还是忍不住提建议:“陛下,何不留国子监为国养才,另设机构为天下百姓扫盲?”
刘裕面露笑容:“为国养才,朕另有安排,养育院是其一,洛阳军校是其二,这两处,朕将亲自担任院长与校长。”
臧洪不知道养育院,更不知道洛阳军校。
但是,陛下亲自担任校长与院长,里面出来的人才全是陛下学生,数十年后,天下文武皆为天子门生。
而且什么人能入学、什么人不能入学,全由陛下一言而决,无人可撼动。
陛下手段,高明!
当即行礼:“罪臣遵从陛下安排。”
刘裕与臧洪聊了一会儿,换郑玄进来。
郑玄进门,静静地注视刘裕。
刘裕也一言不发,注视郑玄。
这位名贯古今的大儒,此时又黑又瘦,像个劳作一辈子的农夫,但眼神明亮,精气神也足。
看来,老头在苦力营的生活还不错。
心智也坚强,竟然扛住了日复一日的劳作。
许久。
终究是郑玄扛不住无尽的沉默带来的压力,抱拳,躬身,行礼:“北海郑玄拜见陛下。”
刘裕嗤笑:“郑玄,你不服?”
郑玄深吸一口气:“不,郑某心服口服,陛下文韬武略均为古未有之,更有改天换日之大气象,自古以来,所治三州之政通人和古未有之。”
刘裕质问:“那你为何不跪?”
郑玄咬牙回道:“依汉例,郑某无需下跪。”
刘裕冷声道:“自本朝起,朕要你跪,你就得跪!”
郑玄听明白了。
刘裕不但要集权,更要重塑帝王威严,施仁政,立严法,行霸道之事。
果然如此!
与我在苦力营推测的一模一样。
此人胸怀极广大,不是能容纳天下人,而是根本没把天下人放在心上,一言一行皆随本心,无论大事小事,都不受外人干扰,只一心奔着建立天平盛世而去。
即便事关跪礼这般重大礼仪,也丝毫不在乎他人意见。
一句“朕要你跪,你就得跪”足以说明这个国家以前、现在、以后的一切。
没有人能左右他的决策,包括我这个当世大儒。
唉!
郑玄哀叹一声,缓缓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