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意图封死红星的上升通道
慕尼黑的密会结束不到两周,一场针对红星集团的无形风暴,便开始在全球工业界和财经媒体上空迅速聚集。
它的风眼,正是那个被命名为“奥林匹斯”的庞大计划。
沪市,红星集团总部大楼。
顶层总裁办公室里,苏瑞雪将一份厚厚的舆情监测报告放在了秦奋的办公桌上,神情凝重。
“秦总,情况不太对劲。”
秦奋从繁忙的文件中抬起头,示意她继续。
“您看,”苏瑞雪翻开报告的第一页,那上面是最新一期《德意志工业世界周刊》的封面,醒目的标题是——《奥林匹斯:ge与西门子的世纪联姻,开启工业新纪元》。
文章用极尽华丽的辞藻,将ge和西门子的合作描绘成“人类工业文明的伟大融合”,称“奥林匹斯”计划将集两家百年巨头之所长,打造出一台超越时代、定义未来的机床。
“这还只是开始。”苏瑞雪的语气透着一丝寒意,她翻到下一页,“《华尔街日报》、《全球制造》、《米国工业评论》……几乎所有欧美的顶级行业期刊和财经媒体,都在同一时间段,开始大篇幅报道‘奥林匹斯’计划。”
“宣传造势很正常,但奇怪的是,他们在吹捧自己的同时,总会有意无意地踩我们一脚。”
她指着其中一段被红笔圈出的话:“文章里引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欧洲行业资深人士’的话,说‘某些新兴市场的企业,试图用砸钱的方式,拼凑一台所谓的顶级机床,就像一个不懂艺术的暴发户,把所有名贵的颜料胡乱堆砌,最终得到的只会是一个技术上四不像的怪物,存在巨大的安全和精度风险’。”
“暴发户、拼凑的怪物、风险……”秦奋轻声念着这几个词,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他们连‘昆仑’的名字都没提,但字字句句都指向我们。”
“是的。”苏瑞雪点头,“这种影射比指名道姓更恶劣,它在潜移默化中,给我们的‘昆仑’项目贴上了‘不专业’、‘不可靠’的标签。他们是在发动舆论绞杀,提前扼杀我们产品的市场信誉。”
秦奋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ge和西门子,这两家公司掌控的媒体资源和行业话语权,是红星目前无法比拟的。他们联手发动的舆论攻势,如同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
“还有更麻烦的。”苏瑞雪翻到报告的最后部分,“他们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技术委员会,提交了一份联合议案,要求为‘下一代超精密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制定全新的技术标准。”
“我让法务部分析了这份草案,里面的关键性能指标,比如联动状态下的动态精度、长时间运行的热稳定性补偿算法、以及多轴协同响应速度,都设定在了一个匪夷所m-思的门槛上。这个门槛,甚至超过了目前市面上最顶级的德玛吉森或者瑞士米克朗的产品。”
秦奋的眼神锐利了起来:“他们是想自己制定游戏规则。”
“没错!”苏瑞雪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次‘规则杀’。这个标准一旦通过,那么它就将成为行业的金线。他们的‘奥林匹斯’肯定是奔着这个标准去的。而我们的‘昆仑’,只要有一项指标达不到,一问世就会在官方标准上被定义为‘不合格’产品。到时候,技术再好,也百口莫辩。”
舆论上的抹黑,加上标准上的封锁。
一明一暗,两记组合拳,打得又快又狠。
然而,这还不是全部。
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负责“昆仑”项目整体推进的李卫国快步走了进来,他的脸色铁青,手里攥着一份传真件。
“秦董,”他甚至顾不上和苏瑞雪打招呼,将那张纸拍在桌上,“出事了!”
秦奋拿起传真,上面的抬头是德意志海德汉公司。
“海德汉单方面通知我们,由于‘内部产能调整和战略客户优先级变更’,无法按期交付我们定制的那批高精度光栅尺和角度编码器。”李卫国的声音因为愤怒而有些沙哑。
光栅尺和编码器,是数控机床的“眼睛”和“神经末梢”,负责最核心的位置和角度反馈,直接决定了机床的最终精度。海德汉的产品,是这个领域的绝对王者。
“我马上联系了瑞士的雷尼绍,我们订购的激光干涉仪和检测探头,他们给出了同样的回复,无限期延迟交付!”
“还有德意志的gmn,我们定制的主轴也……”
李卫国几乎说不下去,他深吸一口气,总结道:“秦董,我们之前确定的所有欧洲顶级供应商,在过去48小时内,几乎全部以各种理由中断了合作。这绝对不是巧合!是ge和西门子在背后施压,他们要切断我们的供应链!”
办公室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如果说舆论战和标准战是软刀子,那么供应链封锁,就是一把捅向“昆仑”项目心脏的、淬了毒的匕首。
没有了这些顶级的关键元器件,就算施密特的结构设计得再好,田中健的电机性能再强,阿维的算法再精妙,“昆仑”也只是一堆无法运转的废铁。
这是最致命的一击。
苏瑞雪的脸色变得苍白,她看向秦奋,等待着他的反应。她预想过秦奋会愤怒,会拍案而起,会立刻召集所有高管商议对策。
但她没有想到,秦奋的反应是……平静。
异常的平静。
他只是静静地听完李卫国的话,然后将那份来自海德汉的传真纸慢慢对折,再对折,最后变成了一个小方块,随手丢进了垃圾桶。
“都来了啊……”他轻声说了一句,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某个看不见的对手说话。
“秦董,我们现在怎么办?”李卫国的声音里充满了焦急,“研发团队那边还不知道,要是让他们知道核心零件全都没了,士气就全垮了!要不要……我们立刻启动公关反击?把他们这种不正当的商业竞争行为捅出去?”
“反击?”秦奋抬眼看向他,摇了摇头,“怎么反击?发几篇稿子骂他们恃强凌弱?还是去跟他们打一场旷日持久的跨国官司?等官司打完,人家的‘奥林匹斯’都占领全球市场了。”
“口水战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意义的事情。”
秦奋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这座繁忙的城市。
“他们想看我们跳脚,想看我们自乱阵脚,想看我们把精力和资源耗费在无休止的扯皮上。我偏不让他们如愿。”
他转过身,目光依次扫过李卫国和苏瑞雪,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第一,从现在开始,对外封锁一切关于‘昆仑’项目的消息。苏总,你的公关部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沉默’。无论外界怎么报道,怎么抹黑,我们不发一言,不作任何回应。”
“让红星和‘昆仑’,在公众视野里彻底沉寂下去。他们不是说我们是暴发户搞的怪物吗?那就让他们去猜,去想象这个怪物是不是已经死在实验室里了。这能为我们争取最宝贵的时间。”
“第二,李工,对内同样要封锁消息。尤其是施密特、田中健和阿维的团队,他们是技术核心,不能受到任何干扰。告诉他们,零部件因为涉及高端技术出口,正在走特殊的报关流程,会延迟一段时间抵达。稳住他们,让他们不受任何影响,继续专心于各自的研发和集成工作。压力,到我们这一层为止,绝不能再往下传导。”
李卫国和苏瑞雪都愣住了。
不反击,反而选择彻底的沉默和龟缩?
这不像是秦奋一贯雷厉风行的风格。
“那……那供应链的问题呢?零件的问题不解决,这都是空谈啊!”李卫国急切地问道。
秦奋嘴角露出了一丝莫测的微笑。
“他们以为,切断了海德汉和雷尼绍,就能掐死我们?”
他走回办公桌,从最底下一个带锁的抽屉里,拿出了一个从未示人的蓝色文件夹。
文件夹的封面上,用黑色的马克笔写着四个大字——“备胎计划”。
他将文件夹推到李卫国面前。
“打开看看。”
李卫国将信将疑地翻开文件夹,只看了一眼,他的眼睛就猛地瞪大了。
里面不是什么应急预案,而是一份份详尽的技术评估报告、合作备忘录和样品测试数据。
合作对象,赫然是华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沈城仪器仪表科学研究院、沪市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全都是华国国内最顶尖的科研院所和精密仪器制造商。
时间戳显示,最早的一份合作备忘录,签署于两年之前!
“从决定启动‘昆仑’计划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会有今天。”秦奋的声音平静而深远,“把宝全压在别人身上,是商人的做法。而我们要做的是工业。工业,必须把命脉握在自己手里。”
“这两年,我们以新能源和半导体研发的名义,向这些国内的研究所和企业,投入了超过三十亿的秘密研发资金,支持他们对标海德汉、雷尼绍,进行关键元器件的国产化攻关。”
“我承认,他们的产品,在稳定性、良品率上,可能还达不到海德汉99分的水平,或许只有90分,甚至85分。但是……”
秦奋的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他们忘了,我们的王牌,不只是施密特的结构和田中健的电机,我们还有阿维·科恩。”
“阿维的补偿算法,就是为了今天准备的。硬件上差的那5分、10分,我们用全世界最顶级的软件算法,给它补回来!他们用最顶级的硬件配二流的软件,我们用一流的硬件,配超一流的软件,到底谁能赢,还不知道呢?”
李卫国的手微微颤抖,他看着这份“备胎计划”,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原来,秦奋从一开始,就预料到了今天的封锁,并且提前数年,就布下了这最深、最关键的一步后手。
“李工,”秦奋拍了拍他的肩膀,“立刻启动‘备胎计划’,联系所有国内合作单位,告诉他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不管他们用什么方法,三个月内,我要看到‘昆仑001号’需要的所有国产化核心部件,摆在我们的总装车间里!”
“是!”李卫国挺直了腰杆,之前的焦躁和愤怒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振奋。
当敌人以为已经胜券在握,将你逼入绝境时,才发现你早已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挖好了一条通往胜利的暗道。
这种感觉,无与伦bi的爽快。
“所有的口水战都没有意义。”秦奋最后总结道,目光望向窗外,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慕尼黑和纽约的那些对手。
“真正的胜负,只能在明年汉诺威的机床展会上,用精度和效率,一决高下。”
“在那之前,就让他们,尽情地为‘奥林匹斯’狂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