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代号:“昆仑”
1:1非功能样机带来的震撼和鼓舞,在整个研究院持续发酵。
两天后,系统集成方案的最终评审会如期召开。
会议室里,气氛与之前截然不同。如果说过去大家是在纸上谈兵,那么现在,每个人的脑海里都装着那台伫立在车间中央的钢铁巨兽。所有的讨论,都变得无比具象和务实。
周毅站在台前,他身后的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系统架构图和数据流图。经过秦奋那次“预言式”的提点,他和团队对整个方案进行了超过三十项的优化和冗余设计,包括秦奋提到的“时序特征码”双重校验,也已经完美地集成进去。
“……以上就是‘机-电-软’三大系统的最终集成方案。我们有信心,在这套方案下,伺服系统的理论响应延迟可以控制在0.08毫秒以内,位置反馈精度可以达到亚微米级。它能完全释放阿维先生算法的潜力,并为李工团队的机械精度提供最可靠的控制支撑。”
周毅的汇报充满了自信,逻辑清晰,数据详实。
在他汇报结束后,无论是施密特、田中健还是阿维·科恩,都给予了高度肯定,没有提出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意见。
秦奋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方案通过。从今天起,这就是我们执行的最高准则。所有硬件和软件的开发,都必须严格遵守这套架构,不得有任何偏离。”
他顿了顿,环视了一圈会议室里这些年轻而充满干劲的面孔,继续说道:“方案定了,执行的纲领有了。但我们的项目,还缺一个东西。”
众人有些疑惑地看着他。
“一个正式的代号。”秦奋说道,“一个能代表我们共同目标和决心的名字。现在这个项目,内部文件还用着‘五轴母机项目’这种笼统的称呼,对外更是含糊不清。这不利于我们凝聚共识。大家集思广益一下,我们这台呕心沥血的机器,应该叫什么?”
这个问题立刻点燃了在场年轻工程师们的热情。
一个刚毕业不久的清华博士生第一个站了起来,激动地说道:“秦总,我觉得可以叫‘龙腾’!咱们华国的龙,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力量,‘龙腾’寓意着我们的技术将一飞冲天,腾飞于世界之巅!”
这个提议立刻引来了一片附和声。对于华国人来说,“龙”有着特殊的意义。
周毅身旁的一位负责软件编程的组长也提议道:“或者叫‘超越’?简单直接。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超越德意志,超越东瀛,成为行业第一!”
“对!‘超越’好!有气势!”
“我还是觉得‘龙腾’更大气一些!”
会议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各种充满豪情壮志的名字被提了出来,比如“问鼎”、“先锋”、“擎天柱”等等。
就连阿维·科恩也凑热闹地用他那半生不熟的中文喊道:“叫‘功夫’!华国功夫,很厉害!”
引来一阵善意的笑声。
秦奋微笑着听着大家的讨论,没有打断。他能感受到那股蓬勃向上的朝气和渴望证明自己的冲劲。
直到讨论声渐小,他才抬手轻轻压了压。
“大家提的名字都很好,充满了力量和希望。”秦奋先是给予了肯定,随即话锋一转,“但是,在我看来,格局都稍微小了一点。”
“小了?”最先提议“龙腾”的那个博士生有些不解。
秦奋看向他,目光温和而坚定:“‘龙腾’,‘超越’,这些名字的潜台词,是我们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追赶者的位置上。我们的目标是去追一条龙,是去超过一座山。但我想问大家,我们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汇集了全球最顶尖的智慧,难道只是为了去追赶和超越吗?”
会议室里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秦奋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响:“我们的目标,不是去超越谁,而是要成为这个领域的标准和巅峰。我们要做的,不是去翻越某一座高山,而是我们自己,要成为那座最高的山。”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那栋戒备森严的总装车间。
“我给它想了一个名字。”
秦奋转过身,目光如炬,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昆仑。”
他缓缓吐出两个字。
“昆仑?”众人咀嚼着这个名字,它没有“龙腾”那么张扬,也没有“超越”那么直白,但却透着一股古朴厚重的磅礴之气。
秦奋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写下了“昆仑”两个字。
“昆仑,是华国神话中的万山之祖,是众神居住的地方,是我们民族想象力的源头。”他对着在场的年轻工程师们解释道,他的声音不重,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这台设备,成为工业母机领域的‘昆仑山’。当未来全世界的从业者提到高端五轴机床时,他们心中绕不开的标准,就是我们的‘昆仑’。它不是去和别的山比高低,它本身,就是所有山脉的起点和宗源。”
“这个名字,既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决心。”
话音落下,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秦奋描绘的这幅宏伟蓝图所震撼。
超越,只是战胜对手。而成为“昆仑”,是自成一派,开宗立派,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境界和格局。
“昆仑……”那个清华博士生喃喃自语,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万山之祖……我明白了,秦总,我明白了!”
“昆仑!这个名字好!”周毅用力地推了推眼镜,镜片下的双眼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projectku……”施密特用德语低声念了一遍,虽然不完全理解其中的神话意象,但他能从秦奋的语气和在场华国工程师的反应中,感受到这个名字所承载的巨大野心。
“好!就叫‘昆仑’!”李卫国一拍大腿,洪亮的声音打破了宁静。
“昆仑!”
“昆仑!”
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个名字,在这一刻,被赋予了灵魂,成为了在场所有人共同的信念图腾。
从这一天起,一个代号为“昆仑”的顶级项目,在沪市郊区这个高度保密的工业园区内,正式拉开了序幕。
研究院的运作效率,仿佛也被这个充满力量的名字注入了新的燃料。
第二天,所有下发到各个团队的图纸和技术文件,页眉处都统一印上了一行醒目的英文——“projectku”。
周毅在自己的工作站上,将总项目文件夹的名字,从“5-Axis-fial”郑重地改为了“ku_master”。当他敲下回车键的那一刻,他感觉到自己的指尖都在微微颤抖。
总装车间里,第一块从德意志运来、经过二次精加工的超大型床身铸件,被缓缓吊装到加工平台上。李卫国亲自拿着钢印,在铸件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锤一锤地敲下了清晰的编码。
“kL-001”。
昆仑001号。
它代表着第一台功能完备原型机的研发,全面提速。
每一个工程师,每一个技术员,现在都清楚地知道,他们手中的每一颗螺丝,编写的每一行代码,最终将汇聚成那台名为“昆仑”的钢铁巨人。目标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士气也达到了顶峰。
然而,就在红星高端装备研究院内热火朝天、万众一心的时候,一股无形的暗流,正在墙外悄然涌动。
德意志,斯图加特。
全球最大的机床制造商之一,德玛吉森精机集团总部。
总裁办公室里,年近六旬的Ceo克劳斯·伯格,正皱着眉头,看着一份由集团情报部门刚刚提交的报告。
报告很薄,只有三页纸,但上面的每一个信息都让他感到不安。
“红星集团……华国……沪市新建的神秘研发中心……施密特辞职,带着他最核心的结构设计团队整体加入了这家公司……”
“多摩川电机的田中健,伺服系统专家,同样离职,据传也去了沪市……”
“最奇怪的是以色列的阿维·科恩,那个在算法领域神出鬼没的天才,最近也失去了踪迹。我们最后一次追踪到他的信号,是在日内瓦,之后他的私人飞机,航线终点也是沪市……”
克劳斯的手指在报告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沉闷的声响。
施密特的结构,田中健的电机,阿维的算法……这三者组合在一起,意味着什么,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这三个人,不可能同时去一家华国公司度假。”克劳斯冷冷地说道,“红星集团,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他对面的情报主管,一名表情严肃的中年人,递上了第二份文件。
“Ceo先生,这是我们通过供应链渠道获得的零散信息。红星集团最近半年,通过多个空壳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疯狂采购最顶级的零部件。包括海德汉的光栅尺,雷尼绍的检测探头,甚至还有我们德玛吉自己的一个子公司的超精密轴承……订单量非常大,而且都指向了沪市郊区的同一个物流中转站。”
“最关键的是,我们安插在一家瑞士主轴供应商的一个线人传来消息,红星订购了一批从未见过的、最高转速达到四万转的定制电主轴。而在一次与对方技术人员的邮件沟通中,我们的线人无意中看到了对方邮件签名档里一个项目代号……”
情报主管的语气变得凝重起来。
“什么代号?”克劳斯追问道。
“‘昆仑’,k-u-n-L-u-n。”
“昆仑?”克劳斯重复了一遍这个陌生的词汇,一种不祥的预感在他心头蔓延。
“我们查了,这是华国神话里一座山的名字,号称‘万山之祖’。”情报主管解释道,“一个敢给自己的项目起这种名字的公司,其野心……恐怕非同小可。”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克劳斯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繁忙的厂区。那里,无数台代表着德意志工业荣耀的机床正在被组装、测试,即将发往世界各地。
一直以来,他们都是这个行业的王者,是金字塔的顶端。他们习惯了被模仿,被追赶,但从未想过,在遥远的东方,会有一个潜藏的对手,用一种他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方式,整合了全球的智慧,试图直接挑战他们的王座。
“哈斯、马扎克、大隈……这些老对手我们都盯着。”克劳斯的声音里透出一丝寒意,“但我们都忽略了这个红星……”
他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启动最高级别的商业调查。我要知道关于这个‘昆仑’项目的一切。”
“动用我们在华国的所有资源,不管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
“我要一份详细的报告。告诉我,这座所谓的‘昆仑山’,到底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