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猎物二,东瀛的“神经”
电话里,刘燕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
“秦董,成了!已经同意了我们的最终报价,所有手续今天下午就能全部办完。他们完全没想到,会在这个时候出现一个愿意全现金收购的买家。”
“做得好。”秦奋的声音很平静,“你和团队辛苦了,在瑞士修整两天,然后直接去东瀛和‘猎鹰’小组汇合。”
“去东瀛?我们有新目标了?”刘燕有些意外。
“对,那边遇到了一点麻烦,需要一个能拍板的人过去。”秦奋看着窗外的夜色,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我们的‘机床骨架’已经开始铸造了,现在,该去寻找它的‘神经’和‘大脑’了。”
挂断电话,秦奋的思绪已经飞到了千里之外的东瀛。
在这次庞大的“补完计划”中,德意志的铸造厂和瑞士的激光切割公司,只是其中的两环。而关乎机床精度和响应速度的核心——伺服系统和数控系统,他将目光锁定在了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霸主,东瀛。
……
三天后,东瀛,东京。
新宿区一栋写字楼的会议室里,气氛显得有些压抑。
负责此次东瀛收购任务的“猎鹰”小组负责人,王海,正一脸愁容地听着下属的汇报。
“王总,安川电机那边的态度非常坚决。他们已经和ge资本签订了排他性谈判协议,根本不给我们报价的机会。”一位年轻的组员汇报道,语气中充满了不甘。
王海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他们的目标,是东瀛著名的工业自动化集团——安川电机。但他们要的不是整个庞大的安川,而仅仅是其下属一个名为【安川机器人研究所】的部门。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东瀛经济最辉煌的时期。各大企业不计成本地投入研发,诞生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技术。这个研究所,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然而,随着九十年代初泡沫经济的破裂,整个东瀛陷入了长达十年的“失去的时代”。地价暴跌,企业倒闭,曾经挥金如土的大集团,如今也必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安川电机同样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像【安川机器人研究所】这种连年亏损、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纯研发部门,自然成了他们第一个要剥离的“不良资产”。
他们急于将研究所打包出售,以换取宝贵的现金流来维持主营业务的运转。
对于“猎鹰”小组来说,这本该是一个绝佳的抄底机会。一个急于出售的卖家,一个价值连城的猎物。
但他们还是晚了一步,或者说,他们遇到了一个根本无法在牌桌上战胜的对手。
**核心事件二:【系统锁定的珍宝】**
王海并不知道,秦奋之所以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研究所志在必得,并非仅仅依靠商业情报。
远在德意志的秦奋,脑海中正清晰地浮现着一副只有他自己能看到的技术图谱。
【目标:安川机器人研究所】
【核心资产评估:】
【1、Σ-ii系列交流伺服电机原型机(未量产):采用新型稀土永磁材料,转矩脉动极低,响应频率高达400hz。综合性能超越当前市面主流产品(包括发那科α系列)约35%。】
【2、层级式运动控制算法库(m-Logicv1.2):基于前馈控制与扰动观测器技术,实现了高精度的轨迹预测与实时补偿。在五轴联动微段插补运算中,理论定位精度可达±0.5u。】
【3、核心技术团队:主导工程师‘北川宏’,伺服电机领域顶级专家。算法工程师‘渡边淳一’,运动控制领域天才。】
【综合评价:该研究所掌握的技术,是构建高端数控机床‘神经系统’的完美解决方案。由于其研发成本过高,且性能远超当前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导致其技术成果一直被母公司雪藏,未能商业化。潜在价值:极高。】
这就是秦奋的目标。
如果说德意志的铸造厂是机床的“骨架”,那么这套AC伺服电机和运动控制算法,就是驱动骨架精准运动的“肌肉”和“神经”。
没有强大的“神经系统”,再稳定的“骨架”也只是一堆废铁。
秦奋的目标很明确,他要的不是市面上能买到的成品,他要的是站在技术最顶端,甚至超越了这个时代主流水平的“源代码”。
而安川这个被当作包袱甩卖的研究所,恰恰就是他梦寐以求的珍宝。
……
“ge……又是他们。”
王海看着资料上那个熟悉的名字,牙关紧咬。
ge,通用电气。
这个庞然大物,自从杰克·斯特林上任后,其旗下的ge资本就像一头贪婪的鲨鱼,在全球范围内疯狂并购。
斯特林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个来自东瀛的“不良资产”。
对于庞大的ge工业集团而言,他们在航空发动机、医疗设备等重工业领域是当之无愧的王者,但在轻量化、高精度的工业自动化领域,特别是伺服系统这一块,一直是他们的短板。
安川研究所的技术,正好可以完美弥补ge的这块短板。
一个想买,一个想卖,本该是双向奔赴。可红星资本的出现,让事情变得复杂。而ge的强势介入,则直接将局面推向了绝境。
“ge资本的代表,就是上次在港城和我们交过手的那个团队,负责人叫戴维斯。”组员补充道,“他们行事风格非常霸道,直接绕过了所有前期接触,由杰克·斯特林本人,向安川电机的会长发了一份直接报价。”
“报价多少?”王海沉声问道。
“三千万……米元。”
“嘶——”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
三千万米元!
买一个连年亏损、连厂房都是租的、只有几十个工程师和一堆图纸专利的研究所?
这个价格,已经不是溢价了,这简直就是用金元大棒在砸人。
安川的母公司本来只想卖个一千万米元回笼资金就已经心满意足,ge直接开出了一个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天价。
别说安-川,换做任何一个急需用钱的卖家,都不可能拒绝这样的报价。
“ge的计划很明确,”王海冷静地分析道,“他们根本不在乎研究所本身,他们要的只是专利和那几个核心工程师。一旦收购完成,他们会立刻将研究所解散,把所有技术和人员,全部吸收到ge在米国的研发中心去。这个研究所,将会彻底从世界上消失。”
这是典型的ge式收购,简单,粗暴,有效。
他们不是在投资,而是在掠夺。用绝对的资本优势,直接抽走技术核心,然后扔掉外壳。
“我们和安川方面约了几次,都被以‘正在与意向方进行排他性谈判’为由拒绝了。”
“我们尝试接触研究所的所长北川宏,他本人对ge的方案非常抗拒,他不想自己一生的心血被拆得七零八落。但是……他只是个技术人员,在母公司的董事会面前,没有任何话语权。”
“安川的母公司,现在已经把我们当成了抬价的工具,甚至暗示我们,如果想要获得谈判机会,报价不能低于ge。”
一个个坏消息,让会议室的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猎鹰小组,这个在港城金融市场叱咤风云的团队,第一次在纯粹的产业并购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力。
这不是金融市场的数字游戏,你没法用杠杆,没法用复杂的金融工具。
这是一场最原始、最直接的较量——拼钱。
而在ge资本这头巨无霸面前,红星资本的财力,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他们完全无法,也不可能去跟进三千万米元这个疯狂的价格。
谈判,从一开始就陷入了绝对的劣势。
王海沉默了许久,他知道,常规的商业谈判手段,已经全部失效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东京街头。霓虹灯闪烁,映照着这座巨大的钢铁森林,也映照着他眼中深深的困境。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似乎已经输了。
就在这时,他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他走过去,拿起电话,听筒里传来一个熟悉而沉稳的声音。
“王海,是我,秦奋。”
王海精神一振,立刻站直了身体:“秦董!”
“东京的情况,我都知道了。”秦奋的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波动,“ge的报价确实很有冲击力,但生意,并不总是钱说得算。”
“秦董,您的意思是?”王-海的心中重新燃起一丝希望。
“我让你准备的资料,都备齐了吗?”
“按照您的吩咐,关于北川宏和渡边淳一两位工程师的所有公开资料、学术论文、家庭背景,甚至是他们的兴趣爱好,全都准备好了。”王海立刻回答。
“很好。”秦奋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笑意,“ge想用钱买下技术,而我们,要去买下创造技术的人的心。”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刘燕团队后天会抵达东京。告诉她,不用再理会安川母公司,也不用再和ge的人接触。她的任务只有一个——想尽一切办法,帮我约到北川宏,私下见面。”
“我要亲自和他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