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1980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第337章 抓住动荡期,低价收购

沪市,红星集团总部。

听完陆鸣焦急的汇报,秦奋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眼神依旧平静。

他只是轻轻敲了敲桌面,仿佛在思考,又仿佛一切早已在他的预料之中。

电话那头的陆鸣,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的跳动声。每一秒的等待,都感觉无比漫长。

“不要慌。”

终于,秦奋开口了,声音沉稳有力,瞬间安抚了陆鸣焦躁的情绪。

“一家废金属公司而已,他们还上不了台面。”

“秦董,可是托管机构那边已经……”

“托管机构只是一个执行者,”秦奋打断了他,“在这种特殊时期,他们最怕的不是亏损,是麻烦。尤其是来自工人的麻烦。”

秦奋的思路在这一刻无比清晰,他几乎是瞬间就找到了破局的关键。

“陆鸣,我给你新的指令。”

“请指示!”

“立刻暂停与施耐德和托管机构的任何接触。他们现在不是我们的主要谈判对象。”

“不是他们?”陆鸣感到十分意外。

“对。”秦奋的语气不容置疑,“转而去找到工厂的工会主席,还有那位健在的老厂长。我要你绕开官方,直接和他们见面,把我们的方案,原原本本地告诉他们。”

陆鸣是华尔街出身的精英,瞬间就明白了秦奋的意图。

在两德统一后的动荡期,西德资本对东德企业进行的是一场近乎掠夺式的兼并。无数东德工人失业,引发了剧烈的社会矛盾。因此,这个时期的德意志工会,尤其是在前东德地区,拥有着非常强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托管机构可以不在乎一家百年老厂的死活,但他们不能不顾及几十个熟练工人的集体发声。

“我明白了,秦董!”陆鸣的声音重新变得充满信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那个首席技师君特·迈耶,他同时也是工厂工会的副主席。我马上通过汉斯联系他。”

“记住,要快。”秦奋最后叮嘱了一句。

挂断电话,秦奋看着屏幕上定格的工厂画面,目光深邃。

一场完美的抄底,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现在,天时是两德统一的动荡,地利是信息不对称,而“人和”,就需要他亲自去创造了。

……

两天后。

耶拿,一家不起眼的社区小酒馆。

酒馆里只有零星几个客人,空气中飘着啤酒和烤香肠的味道。

在联络人汉斯的引荐下,陆鸣见到了他此行的关键人物——君特·迈耶,那位须发皆白、眼神像鹰一样锐利的首席技师,同时也是蔡司-容克工厂的工会主席。与他同来的,还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他是工厂尚未正式退休的老厂长,赫尔曼先生。

两位德意志老人表情严肃,带着审视的目光,打量着眼前这位衣着考究、彬彬有礼的东方年轻人。他们已经听说了废金属回收公司的方案,对所有外来资本都抱持着深深的戒心。

“先生们,感谢你们愿意见我。”陆鸣用流利的英语开口,旁边的翻译立刻将他的话转述成德语。

“如果你是来谈遣散费的,那就可以结束了。”君特·迈耶的声音低沉沙哑,像是在铸造车间被烟尘熏了半辈子,“我们不需要怜悯。”

“不,迈耶先生。”陆鸣摇了摇头,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推到了桌子中央。

“我今天来,是代表我的投资人,向你们展示一份收购方案。一份,只为你们而来的方案。”

迈耶和老厂长赫尔曼对视一眼,疑惑地拿起了那份文件。

文件的标题很简单:《关于蔡司-容克工厂未来发展的合作计划》。

但当他们看到里面的具体条款时,两人脸上的表情,从戒备,逐渐变成了震惊。

“第一条:收购完成后,我方承诺,保留工厂所有在职技术工人的岗位,包括您,迈耶先生,以及您的团队。我们将与你们签订一份为期五年的长期劳动合同,薪资待遇在现有基础上,上浮百分之十五。”

陆鸣看着他们,一字一句地解释着。

君特·迈耶的手指微微颤抖了一下。保留所有岗位,还加薪?这和他们听到的所有其他收购方案都截然相反。

“第二条:我方将在第一年内,投入不低于三百万马克,用于更新工厂的基础设备。初步计划是,引进一台全新的中频感应熔炼炉,以取代陈旧的冲天炉,并采购一套瑞士进口的A.rL直读光谱仪,用于铸件的成分精密检测。”

老厂长赫尔曼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

他是技术出身,太清楚这两样设备对铸造厂意味着什么了。中频炉能更精准地控制铁水的温度和成分,光谱仪能把质量控制提升一个档次。这不是空话,这是真正懂行的人才会提出的投资计划。

陆鸣顿了顿,说出了最关键的第三条。

“第三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我的投资人非常敬佩诸位大师穷其一生磨练出的精湛技艺。他认为,这种‘刮研’的艺术不应该就此失传。因此,我们计划在工厂内部,成立一所‘蔡司-容克工艺传承学院’。”

“学院?”迈耶和赫尔曼异口同声地问道。

“是的。”陆鸣肯定地点头,“由迈耶先生您,担任首任院长。你们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都将成为学院的导师。我们会从华国挑选一批最优秀的年轻人过来,学习你们的技术。你们的技艺,不仅会得到传承,更会得到全世界的尊重。学院导师的津贴,会另行计算。”

酒馆里陷入了一片寂静。

君特·迈耶低着头,看着方案上的条款,他那双布满老茧、能感知微米级误差的手,此刻正无法抑制地颤抖着。

遣散费、补偿金……这些天,他听到的都是这些冰冷的词语。西德的同行们,把他们当成负担,当成包袱,当成落后的“奥西”(东德佬)。

可眼前这份来自遥远东方的方案,却把他们当成了瑰宝。

他们不仅要给钱,给工作,他们还要给他们一生最在乎的东西——尊严。

“你们的投资人……他……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老厂长赫尔曼的声音有些哽咽。

陆鸣的表情变得十分真诚:“因为我的老板认为,一座工厂的灵魂,不是土地,不是设备,而是掌握着核心技术的人。在他看来,你们,就是蔡司-容克工厂的灵魂。”

第二天,这份收购方案,就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在整个蔡司-容克工厂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工厂的食堂里,公告栏前,挤满了头发花白的工人们。

当君特·迈耶用他那洪亮的声音,逐字逐句地念出方案里的条款时,整个食堂鸦雀无声。

当他念到“成立工艺传承学院,让技艺流传下去”时,人群中响起了压抑的抽泣声。

“他们……他们是认真的吗?”一个老工人不敢相信地问。

“君特,这不是一个骗局吧?”

君特·迈耶通红着双眼,举起手中的方案:“我以我一生的名誉担保,这不是骗局!这位华国投资人,派人送来了一块铸铁样品,要求我们按照最高标准进行刮研处理,他要亲眼看我们的手艺!他是真正懂行的人!”

人群瞬间沸腾了。

“把我们当废铁卖掉?去他妈的施耐德!”

“我们不能让工厂落到那帮废品贩子手里!”

“君特!我们听你的!我们该怎么办?”

君特·迈耶深吸一口气,环视着一张张激动而充满希望的脸,他举起拳头,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们写信!联名写信!我们告诉托管机构,这家工厂,是我们的家!它的命运,必须由我们自己来选择!”

“我们选择希望!选择尊重!选择这位来自东方的朋友!”

当天下午,一封由全体三十七名核心技术工人,以及老厂长赫尔曼共同签名的联名信,被送到了德意志国有资产托管机构,耶拿办公室的案头。

信中的措辞无比强硬,他们强烈要求,将蔡司-容克铸造厂,出售给这位“神秘的华国投资人”,并警告托管机构,如果他们敢与废金属公司达成协议,全体工人都将走上街头,抗议到底。

施耐德先生的办公室里,气氛凝重。

他的额头渗出了汗水。

一份是五十万马克的废品收购方案,交易简单,但会留下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和抗议示威的烂摊子。

另一份,是来自工会全力支持的方案,不仅能保住所有工人的饭碗,解决就业问题,还承诺追加投资。这对于正因失业率而头疼的当地政府来说,无异于是天大的喜讯。

怎么选,已经不需要再犹豫了。

“回绝那家废金属公司。”施耐德对自己秘书说,“立刻联系那位陆先生,告诉他,我们原则上同意了他们的收购方案,请他马上过来详谈最终的合同细节。”

接下来的谈判,顺利得超乎想象。

手握“工会”和“未来投资”两张王牌的陆鸣,在谈判桌上占据了绝对的主动。

他据理力争,强调己方接手的是一个亏损的烂摊子,并且还要承担所有工人的薪资和未来的投资风险。

最终,在托管机构急于甩掉包袱的心态下,双方以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价格达成了协议。

八十万马克!

只比废金属公司的报价高了三十万马克。

秦奋用不到四百万人民币的代价,就将这家拥有顶级铸造工艺和大师级工匠团队的百年老厂,连同厂区的所有土地和建筑,全部收入囊中。

当陆鸣在收购合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时,他感觉自己像在做梦。

他第一时间拨通了秦奋的电话,声音激动得有些发抖。

“秦董,合同签了!八十万马克,我们成功了!”

电话那头,秦奋的声音依旧平静如水,仿佛这只是计划中微不足道的一步。

“干得好,陆鸣。”

“把后续的手续处理干净。另外,让研究院的王浩总工带一个技术小组过去,做好交接工作,重点是梳理清楚那套二次时效处理工艺的全部流程和技术文档。”

“是!”

秦奋挂断电话,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沪市的夜景。

猎物一,德意志的“骨骼”,已经稳稳地握在了手中。

这是他为即将诞生的红星高端机床,打下的第一根,也是最坚实的一根桩基。

他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在“蔡司-容克”的名字后面,打上了一个鲜红的勾。

而在它的

【目标二:机床心脏(精密主轴/电主轴)——瑞士,ts公司。】

秦奋拿起电话,拨通了刘燕的号码。

“刘燕,通知海鸥小组的另一队人马,可以行动了。目标,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