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猎物一,德意志的“骨骼”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萧瑟的气息。两德统一的阵痛,在这片曾经的工业重镇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街道两旁的建筑还残留着东德时期的风格,灰暗、肃穆,与法兰克福的现代繁华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辆黑色的奔驰轿车缓缓驶过略显坑洼的街道,停在了一座巨大而破败的工厂大门前。
车门打开,走下来三男一女,为首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华裔男子,他叫陆鸣,正是秦奋从华尔街高薪聘请的“海鸥”小组负责人。
他们抬头望向工厂锈迹斑斑的铁门,门楣上,几个巨大的德语字母依稀可见,其中“zeiss”和“juker”两个词,曾是德意志精密工业的骄傲。
【蔡司-容克铸造厂】。
这就是他们按图索骥找到的第一个目标。
“陆总,这里……就是秦董在资料里提到的那个百年老厂?”随行的一位年轻分析师忍不住开口,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眼前的景象,实在是太有冲击力了。
巨大的厂区围墙上爬满了藤蔓,几栋红砖厂房的窗户玻璃碎了大半,露出黑洞洞的豁口。高耸的烟囱没有冒烟,像一尊沉默的墓碑。整个工厂安静得可怕,只有风吹过破败厂房时发出的呜呜声。
陆鸣的表情也十分凝重,他推了推金丝眼镜,说道:“资料不会错。进去看看。”
通过提前的预约,他们见到了工厂的德方管理人,一位名叫施耐德的中年人。他是德意志国有资产托管机构派来的,任务就是尽快把这个“包袱”给卖掉。
“欢迎,来自瑞士的客人们。”施耐德先生的德语带着浓重的萨克森口音,态度礼貌但疏远。他显然已经接待过好几批这样的潜在买家了。
在施耐德的带领下,陆鸣一行人走进了铸造车间。
一股铁锈、机油和尘土混合的味道扑面而来。车间里光线昏暗,几台堪称古董的苏联时期起重机悬在半空,巨大的冲天炉早已熄火,炉壁上满是黑色的污垢。
零零散散地,有几十个头发花白的老工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在某个角落里慢悠悠地敲打着一块巨大的铸铁件。他们的动作缓慢而有节奏,对陆鸣这些外来者视若无睹,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工厂目前处于半停产状态,只接一些零散的维修订单,以维持工人的基本工资。”施耐-德面无表情地介绍着,“大部分设备都是六、七十年代的,坦率地说,没什么价值。”
团队里的技术顾问凑到陆鸣身边,低声说:“陆总,这些设备的技术水平,比我们国内一些老国企的还要落后。生产效率极低,完全没有投资改造的价值。”
陆鸣点了点头,没有表态。他的目光,却落在了那几个正在埋头工作的老工人身上。
他们手中拿着一种奇特的铲刀,正在一块巨大的、已经基本成型的机床床身上进行着某种手工操作。那专注的神情,和周围破败的环境格格不入。
……
接下来的两天,陆鸣带领团队对工厂进行了详细的尽职调查。
他们从施耐德那里拿到了过去几批潜在买家的评估报告。
一份来自西德斯图加特的机床巨头:“设备老旧,无收购价值。工人思想僵化,难以管理。厂区土地位置尚可,但清理成本过高。建议放弃。”
一份来自一家米国投资公司:“‘蔡司’品牌有一定吸引力,但已严重稀释。不建议直接收购实体,可考虑在破产清算后低价购入其品牌使用权。”
一份来自法兰西的工业集团:“除了地皮,一无是处。”
所有的报告,都指向同一个结论:这家工厂已经死了,剩下的只是一具需要处理的“尸体”。西方买家们如同盘旋的秃鹫,在意的只是这具尸体上仅剩的一点皮毛——土地和那个曾经响亮的名字。
施耐德先生在办公室里接待了陆鸣,他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摊开手,无奈地说道:
“陆先生,情况就是这样。我们也很头疼。这家工厂每个月都在亏损,政府的补贴也快要到期了。工人们……他们都是很好的人,但他们的技术和思想,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没有人愿意接手这样一个沉重的包袱。”
“之前的买家,都没有考虑过这些工人的价值吗?”陆鸣试探性地问道。
“价值?”施耐德像是听到了一个笑话,“陆先生,现在是自动化时代,我们需要的是能操作数控机床的年轻技术员,不是这些只会用锤子和铲子的老家伙。他们最大的价值,就是遣散他们的时候,不会闹出太大的乱子。”
陆鸣的团队成员听着翻译,脸上也露出了然的神色。确实,从现代工业管理的角度看,施耐德的话没有任何问题。
这些老工人,连同他们守旧的工艺,都是需要被淘汰的“落后产能”。
没有人意识到,他们正在轻视的,恰恰是这座工厂真正的瑰宝。
当天深夜,耶拿当地酒店的房间里。
陆鸣通过加密的卫星通讯设备,将白天拍摄的所有资料、视频,以及团队的初步评估报告,实时传送回万里之外的沪市。
……
沪市,红星集团总部。
秦奋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
巨大的屏幕上,正播放着陆鸣团队传回来的高清视频。画面中,正是那个破败的铸造车间,以及那几位正在埋头工作的老工人。
刘燕和几位从红星研究院抽调来的技术专家也在场,他们正对着传回来的设备清单和图纸进行分析。
“秦董,从资料上看,这家工厂的硬件确实没什么价值。”研究院的首席工程师王浩率先开口,“工艺流程也相当传统,效率很低。”
秦奋没有说话,他的目光锁定在屏幕上,准确地说,是锁定在自己眼前的虚拟系统面板上。
只有他能看到的淡蓝色光幕,正随着视频的播放,不断地刷新着数据流。
【目标锁定:蔡司-容克铸造厂】
【正在进行深度价值扫描……】
【扫描完成。】
【检测到核心隐藏资产……】
【核心资产1:‘刮研’工艺传承。】
【资产描述:以首席技师‘君特·迈耶’为首的37人大师级工匠团队,平均工龄35.4年,完整掌握从粗刮、细刮到精刮的全套德式精密刮研技术。该技术可将机床导轨的平面度误差控制在u级别(微米级),是顶级精密机床制造中不可或缺的手工精加工环节,无法被任何自动化设备完全替代。】
【资产评级:史诗级(工业母机领域)】
【核心资产2:二次时效处理‘米汉纳’铸铁技术。】
【资产描述:该工厂掌握一套独家的铸铁配方及热处理工艺,浇筑成型后,需经过至少18个月的室外自然时效,再进行两次人工干预的退火时效处理。成品铸件内应力残留可降至近乎为零的理论极限,具备超高的尺寸稳定性和减震性能,是制造顶级精密机床床身、立柱等‘骨骼’部件的梦幻级材料。】
【资产评级:史诗级(工业母机领域)】
看着系统面板上清晰标注出的两项“史诗级”资产,秦奋的嘴角,不易察觉地微微上扬。
果然如此。
在其他人眼中一文不值的“老掉牙技术”和“傻大黑粗的铁疙瘩”,在系统的深度透视下,却是构成整个高端机床产业金字塔基座的“骨骼”和“灵魂”。
刮研,这门手艺在后世的华国已经近乎失传,顶级的刮研师傅比院士还稀有,千金难聘。拥有一支成建制的德系刮研大师团队,意味着什么,秦奋再清楚不过。
而那种经过超长时效处理的米汉纳铸铁,更是花钱都买不到的战略资源。后世多少国内机床厂,就是因为搞不定基础铸件的稳定性和精度,造出来的机床“新机嗷嗷叫,半年就拉倒”。
秦奋关掉了只有自己能看到的系统面板,拿起桌上的保密电话,直接接通了陆鸣。
“陆鸣,听我说。”秦奋的声音冷静而果断。
“秦董,请指示。”电话那头,陆鸣立刻应道。
“从现在开始,改变你们的调查方向。”
“我不关心那些破铜烂铁一样的设备,我也不在乎那块地皮值多少钱。我给你两个新的核心任务。”
“第一,我要你用最快的速度,搞到那三十几个老师傅的全部资料,尤其是那个年纪最大、看起来像工头的。我要知道他们的所有情况,家庭、收入、以及他们对工厂未来的看法。”
“第二,想尽一切办法,从他们正在加工的那块最大的铸铁件上,给我取一块样品下来。不要怕花钱,用最快的国际快递,空运回沪市。我要亲自看。”
电话那头的陆鸣愣了一下。
老板的指令,完全颠覆了他们这些专业并购人士的常识。不看财报,不看设备,不看土地,却去关注一群快要退休的老工人和一块看起来平平无奇的铸铁?
但他没有丝毫质疑,立刻回答:“明白,秦董!我马上去办!”
然而,就在陆鸣的团队开始围绕“人”和“铸件”展开新一轮秘密调查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第三天上午,陆鸣正准备通过当地的关系人接触那位名叫君特·迈耶的首席技师,他的本地联络员,一位名叫汉斯的德意志中年人,行色匆匆地找到了他。
“陆先生,情况不妙!”汉斯的脸上写满了焦急。
“怎么了?”陆鸣心中一紧。
“今天早上,有一家本地的废金属回收公司,去托管机构正式报价了!”
“废金属回收公司?”陆鸣皱起了眉头,“他们也想买工厂?”
“不,他们不是买工厂,他们是买废铁!”汉斯压低了声音,“他们的报价非常低,只有五十万马克。但他们向施耐德先生承诺,可以在一个星期内付清全款,并且,他们会负责处理掉所有的‘包袱’!”
“包袱?”
“就是那几十个老工人!”汉斯说,“他们会支付一笔遣散费,然后让所有人都回家。工厂,他们会直接拆掉,把所有能卖的金属都拉走,地皮再转手卖给房地产商。”
陆鸣的脸色瞬间变了。
他太清楚这种方案对托管机构的诱惑力了。
价格虽然低,但交易快,没有后顾之忧。不用再为亏损的工厂和工人的养老问题发愁,对急于甩掉不良资产的施耐德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托管机构那边是什么态度?”陆鸣急切地问道。
“施耐德先生……他非常心动。”汉斯叹了口气,“我听说,他已经开始认真考虑这个方案了。他说,这可能是为工厂和工人们找到的‘最体面的结局’。”
“最体面的结局?”陆鸣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把国宝级的工匠团队当成包袱一样遣散,把制造顶级机床的“骨骼”当成废铁回炉,这就是他们所谓的“体面”?
他立刻意识到,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一旦托管机构与那家废金属公司签订了意向书,一切都将变得无比被动。他们必须抢在前面,完成截胡。
陆鸣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拨通了返回沪市的加密电话。
“秦董,情况紧急!”他的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焦灼。
“一家本地的废金属回收公司已经入场,他们承诺快速交易并解决所有工人。托管机构那边……恐怕撑不了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