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1980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第330章 第一次,由华国企业制定世界规则

随着主席克劳斯·鲍曼敲下议事槌,ieC新一代高效伺服电机标准技术委员会的特别会议,正式落下帷幕。

代表们陆续起身离场,会议厅内嗡嗡的议论声再次响起,但气氛已经截然不同。

没有了之前的剑拔弩张,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复杂情绪。有人在低声交谈,分析着这次会议带来的深远影响;有人则快步走向华国代表团的席位,递上名片,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想要与新晋的规则制定者建立联系。

秦奋和他的团队,无疑是此刻全场的中心。

然而,他们并没有立刻离开,依旧安静地坐在原位,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几分钟后,一名ieC的会务工作人员脚步匆匆地走了过来,手中拿着一叠刚刚打印出来、还带着一丝温热的文件。

“秦先生,李工,这是本次会议的官方纪要,请您过目。”工作人员的态度十分恭敬,将文件分别递给了秦奋和李工。

李工深吸一口气,伸出手。

他的手,在接过那几张薄薄的A4纸时,竟有些微微的颤抖。

这是一位与精密机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工程师的手,一双能在微米级的误差中找到真理的手,此刻却控制不住这轻微的晃动。

他低下头,目光落在文件上。

那是一份标准的官方会议纪要,用英文和法文双语写成,措辞严谨而枯燥,记录着会议的流程和每一项决议。

但当李工的视线扫到纪要的第二页,关于成立新标准起草工作组的那一段时,他的呼吸瞬间停滞了。

决议第三条,清清楚楚地写着:

(工作组应以华国红星集团代表团提交的‘hx框架’作为新标准制定的基础蓝本……)

“hx框架……”李工用几不可闻的声音,念出了这几个字。

就是这几个字,让这位年过半百、性格坚毅的老工程师,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他身边的几位年轻技术员也凑了过来,当他们看到那行文字时,激动的情绪再也无法抑制。有人用力地抿着嘴,有人则悄悄转过头,飞快地用手背抹了一下眼睛。

他们太清楚这几张纸的分量了。

这薄薄的几页纸,既不是价值千万的订单,也不是什么荣誉奖章,但它远比汉诺威展会上签下的任何一份合同都更沉重,更具价值。

订单,代表的是市场对你产品的认可。

而这份纪要,代表的是世界对你“规则”的认可。

从今天起,全世界所有想要制造新一代高效伺服电机的公司,都必须在红星集团画下的这张“地图”上寻找自己的位置。他们可以不买红星的产品,但他们必须遵守红星参与制定的规则。

这是从“卖产品”到“卖标准”的跃迁,是从“参与游戏”到“定义游戏”的跨越。

对于华国的现代工业而言,这是第一次。

“我们……做到了。”一位年轻工程师声音沙哑地说道。

“嗯,做到了。”李工合上文件,小心翼翼地,像是捧着一件稀世珍宝。他抬起头,看向秦奋,眼中充满了激动与感激。

没有秦奋,这一切都不可想象。

大卫·陈也拿到了文件,他虽然不像技术人员那样激动,但作为一名顶级的商业精英,他更能看透这背后的巨大商业利益。他朝秦奋递过去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一切尽在不言中。

秦奋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对他来说,这结果,意料之中。

……

日内瓦时间下午五点,会议结束不到一个小时。

这个消息,便插上了翅膀,以惊人的速度飞越阿尔卑斯山,传遍了全球的每一个金融中心和工业重镇。

各大财经媒体的网站,纷纷在头版或重要位置,更新了这条来自瑞士的消息。

德意志《商报》的标题最为直接:《西门子在电机标准之争中落败,ieC选择华国方案》。

东瀛《日经新闻》则更关注其产业影响:《“hx标准”诞生,全球伺服电机市场或将迎来洗牌》。

而在全球金融界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不列颠《金融时报》的网站上,一篇署名为资深评论员安德鲁·斯科特的文章,被迅速置顶。

文章的标题是:《日内瓦的钟声为谁而鸣?》

“……今天下午,在日内瓦万国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一项决议,可能将在未来的工业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由华国红星集团提出的‘hx框架’,被采纳为下一代高效伺服电机国际标准的基础蓝本。”

“这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之前,华国企业在国际标准舞台上,更多扮演的是学习者、追随者和遵守者的角色。他们努力让自己的产品符合欧美制定的规则,以便进入全球市场。但今天,情况改变了。”

“来自华国的红星集团,从一个规则的挑战者,强势地变成了新规则的创立者之一。他们不仅在技术上证明了自己,更在策略上展现了惊人的成熟度。他们提出的‘hx框架’以其开放性和包容性,成功团结了大多数成员,瓦解了传统巨头的联盟。”

“日内瓦的钟声,敲响的不仅是ieC一场普通技术会议的结束,也可能是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一个由欧美巨头垄断工业标准话语权的时代,正在出现裂痕。而当第一道裂痕出现时,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的变化,即将来临……”

这篇文章,迅速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全球的商界和政界人士之间传阅。

红星集团,这个名字,第一次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被全世界所审视。

……

会议厅外的走廊上,早已被闻讯赶来的各国记者围得水泄不通。

当西门子的施密特和ge的哈里森阴沉着脸走出来时,无数的闪光灯和话筒立刻递了上去。

“施密特先生,请问您如何看待这次会议的结果?”

“哈里森先生,ge是否会参与到‘hx标准’的制定工作中?这是否意味着ge承认了自身技术路线的失败?”

“两位对红星集团的‘hx框架’有何评价?”

面对潮水般的问题,施密特和哈里森都选择了沉默。他们面无表情,在安保人员的护送下,艰难地从人群中挤过,一言不发地钻进了等候在外的专车,迅速离开。

他们拒绝了所有采访。

任何语言,在此时都显得苍白无力。胜利者正在享受荣光,而失败者,只能选择体面地离场。

与此同时,跨越大西洋。

米国,波士顿,ge集团总部大楼顶层。

杰克·斯特林的办公室里,气氛压抑得仿佛凝固了一般。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繁华的城市天际线,但斯特林的眼中,却没有一丝光彩。

他的助理刚刚向他汇报完日内瓦会议的最终结果。

听完汇报后,杰克·斯特林没有说话,没有愤怒地咆哮,也没有摔东西,只是沉默地看着窗外,一言不发。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助理站在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喘。

许久,杰克·斯特林才终于开口,声音沙哑而疲惫:“我们输了。”

他知道,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会议失利。

“在汉诺威,我们输掉的是现在的市场。”

“而在日内瓦,我们输掉的是未来。”

在汉诺威,他们输掉的是订单,是几亿、十几亿的生意。这虽然肉痛,但对于ge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说,还远未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但在日内瓦,他们输掉的是标准的话语权。这意味着,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ge的电机业务,都必须在一个由竞争对手主导建立的框架内行事。他们将从规则的制定者,沦为规则的遵守者。

这种无形的枷锁,远比失去几个订单更加致命。

作为一个时代的商业枭雄,杰克·斯特林第一次,在与一个华国企业的交锋中,感受到了彻彻底底的无力感。

……

日内瓦,黄昏。

华国代表团和红星的团队在下榻的酒店包下了一个宴会厅,举行小型的庆祝晚宴。

宴会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李工成了当之无愧的主角,每个人都抢着向他敬酒,感谢他为华国工业争来的这份荣耀。就连平日里不苟言笑的几位官员,此刻也满面红光,与技术员们称兄道弟。

秦奋举杯,向所有人致意,简单地讲了几句鼓舞士气的话,便悄然退出了喧闹的人群。

他没有留在宴会厅,而是独自一人,穿过酒店的花园,来到了日内瓦湖边。

微凉的晚风拂过脸颊,带着湖水的湿润气息。远处,夕阳的余晖正为阿尔卑斯山的雪顶镀上一层璀璨的金边,湖面波光粼粼,如同一匹抖动的锦缎。

在众人的狂欢中,秦奋却感到一种异乎寻常的平静。

他的眼前,一抹只有他自己能看见的淡蓝色光幕,悄然浮现。

【主线任务:破壁之路】

【任务描述:打破西方在高端工业领域的壁垒,在至少三个关键领域,成为技术、市场与标准的领导者。】

【当前进度:1/3】

任务进度条,在今天下午会议结束的那一刻,就从之前的一小截,猛地向前跃升了一大段,稳稳地停在了三分之一的位置。

这证明,系统认可了他在伺服电机领域取得的阶段性胜利。

击败ge的电机业务,拿到“hx标准”的主导权,仅仅是完成了这条路上的第一步。

一个更宏大,也更艰险的战场,正等着他。

秦奋的目光,越过眼前的日内瓦湖,仿佛看到了那顶象征着现代工业至高荣耀的皇冠。

伺服电机,好比人体的肌腱与神经,是工业自动化的基石,但这还不够。

在这顶皇冠上,比“神经”更重要的,是“大脑”。

是控制着整个工业体系运转的,更核心、更复杂、也更难攻克的部分。

秦奋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工业皇冠上,那颗比伺服电机更耀眼、更璀璨的明珠。

新的战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