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1980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第323章 秦奋亲赴日内瓦

沪市,红星集团总部。

那场决定命运的跨国视频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清晨,秦奋就已经站在了江城红星电机厂的核心实验室内。

这里是红星的“心脏”,也是他即将打响的这场标准之战的“大后方”。

“他们要考我们一万小时恶劣环境下的运行,我们就不考。”

秦奋看着眼前正在全速运转的“天狼星”B2型电机测试台,对身旁的李俊说道。测试台上,各种传感器的数据正在实时刷新,汇集成一道道平稳的曲线。

“他们要用坦克发动机的标准来测我们的机械强度,我们也不理会。”

李俊的眼眶还带着一丝血丝,显然一夜未眠。他紧锁着眉头:“秦总,那我们测什么?没有对比数据,到了日内瓦,我们拿什么去反驳他们?”

“谁说我们不测了?”秦奋笑了笑,指着屏幕上几条最核心的数据曲线,“我们要测,但要按照我们的规则来测。他们回避什么,我们就猛攻什么。”

他转过身,对李俊和身后整个技术团队下达了清晰的指令。

“从现在开始,兵分两路。”

“李俊,你带领国内所有技术团队,放弃对手草案里那些为了刁难我们而设定的测试项目。集中所有资源和人力,围绕‘天狼星’电机的四大核心优势,进行极限摸底测试。”

“第一,效率。我要看到在各种工况下,我们的电机比西门子和ge的同级产品,能耗到底低多少。数据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第二,功重比。把我们现有的所有型号,从B系列到C系列,全部挂上测试台。我要最精确的功率、扭矩和重量数据。我要让委员会那帮人看到,同样输出一千牛米的扭矩,我们的电机比他们的轻多少公斤。”

“第三,可靠性。不是在他们设定的什么粉尘、盐雾环境里。而是在最贴近我们客户真实应用场景的环境下——比如模拟新能源汽车的连续加减速、工业机器人的高频启停——进行不间断测试。我们的目标不是一万小时,而是五十万次、一百万次的无故障循环。”

“第四,能耗。这个要单独列出来,我要一份详尽的、和市面上所有主流电机对比的全生命周期能耗报告。从制造能耗,到使用能耗,再到报废回收的能耗。”

秦奋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颗子弹,精准地射向对手草案的空白地带。

“他们想把水搅浑,我们就把水抽干,让所有人看看,到底谁在裸泳。”秦奋拍了拍李俊的肩膀,“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三天后,在我抵达日内瓦的时候,我需要看到第一批最关键的数据报告。这,是我们在会议桌上唯一的炮弹。”

“明白!”李俊重重地点头,眼中的迷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冲天的战意。

交代完国内的部署,秦奋当天下午便赶往沪市国际机场。

没有庞大的随行团队,没有前呼后拥的阵仗。他的身边,只跟了两个人。

一位是刚刚从伦敦飞抵沪市的华裔顶级国际法专家,林薇,精通国际商法和技术标准诉讼。另一位,则是他一直以来的那位干练的女助手,负责处理一切行政和后勤事务。

三人轻装简行,登上了飞往瑞士日内瓦的航班。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飞机平稳降落在日内瓦国际机场。

这座城市宁静而美丽,莱蒙湖碧波荡漾,远处的雪山清晰可见。但在这片和平的景象之下,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已暗流涌动。

秦奋下榻的酒店,正是此次ieC技术委员会会议指定的官方酒店之一。

当他拖着行李箱,和林薇一同走进酒店大堂时,能清晰地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大堂的咖啡厅里、休息区的沙发上,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的,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电气工程师和企业代表。他们衣着考究,举止专业,低声交谈的内容里,不时冒出“扭矩”、“绝缘等级”、“emC”等专业词汇。

就在秦奋办理入住手续的时候,一行五六个人从他身边经过。

为首的是一位头发花白、气度不凡的德意志男人,秦奋从资料上认出他,正是西门子集团全球电机事业部的负责人,汉斯·施密特。他身旁跟着的,赫然有ge和ABB的代表团成员。

他们似乎也认出了秦奋这张年轻的东方面孔。

施密特停下脚步,目光从秦奋身上扫过,那眼神中没有愤怒,也没有敌意,而是一种更为伤人的东西——居高临下的审视和几不可查的轻蔑。

仿佛在看一个不知天高地厚,闯入了巨人晚宴的鲁莽小子。

他们没有说一句话,只是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便径直走向了电梯厅。

那种被排斥在圈子之外的孤立感,扑面而来。

“看来,我们不太受欢迎。”林薇走到秦奋身边,低声说道。

“意料之中。”秦奋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他拿起房卡,平静地说道:“走吧,我们也有我们的事要做。”

进入房间后,秦奋没有急于去拜访任何一位委员会成员,也没有去联系任何潜在的盟友。

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仓促的游说都只会适得其反。在对手强大的舆论攻势下,他现在说什么,都会被贴上“狡辩”的标签。

他拉上窗帘,打开电脑,开始和林薇一起,整理一份特殊的文件。

这份文件,不是反驳草案的声明,也不是红星自己的标准提案。

而是一份极其简明扼要的“‘天狼星’轴向磁通电机技术应用白皮书”。

这份白皮书不谈任何关于标准的争论,不攻击任何竞争对手。通篇只用最直观的数据、图表和应用案例,来回答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这项新技术,究竟能给未来的工业应用带来怎样的革命性价值?

比如,一页ppt清晰地展示,如果将欧洲排名前十的汽车制造商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手臂电机,全部换成“天狼星”,每年将节省下足以供应一个中型城市使用的电力。

又比如,另一页ppt用3d模型对比,在同等功率下,“天狼星”电机可以为一台新能源汽车节省出多大的后备箱空间,或者增加多少公里的续航。

每一项数据,都来自于国内实验室正在连夜进行的测试;每一个案例,都直击终端用户的核心痛点。

整份白皮书,没有一个字在抱怨标准的不公,却处处都在展示现有标准对新技术的束缚是多么荒谬。

当晚深夜,在确认了所有拥有投票权的二十多位委员的房间号后,秦奋的女助手悄无声息地出发了。

她像一个暗夜信使,将一份份装在精致信封里的技术白皮书,从每一位委员房间的门缝下,塞了进去。

做完这一切,秦奋才躺到床上。

他没有去想委员们看到这份白皮书会是什么反应。他只是播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关于“利益”和“未来”的种子。

他相信,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顶级专家,在看到这份纯粹的技术文件后,至少会产生一丝好奇。

而好奇,就是打破预设阵营的第一步。

……

正式会议开始的前一晚,酒店举行了一场小型的欢迎酒会。

这是委员会成员们互相熟悉、进行会前沟通的非正式场合。

当秦奋和林薇走进酒会现场时,立刻吸引了不少目光。他太年轻了,而且是孤身前来的华国代表,这在被欧美老牌巨头把持的圈子里,显得格外突兀。

西门子和ge的代表团成员们聚在一起,不时向他投来玩味的目光,却没有人主动上前搭话。

秦奋也不在意,他悠闲地取了一杯香槟,和林薇站在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仿佛真的只是来参加一个普通的酒会。

他的目光在场内不动声色地扫视,很快就锁定了一个目标。

ieC第68号技术委员会(旋转电机)的主席,克劳斯·鲍曼先生。

一位年近六十,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瑞士工程师。他以严谨、公正和对技术本身的纯粹追求而著称。

秦奋没有急于上前。

他只是静静地观察着。他看到鲍曼先生礼貌地应酬了几句后,便独自一人走到了一份关于未来电网技术的海报前,看得十分专注。

机会来了。

秦奋对林薇递了个眼色,然后端着酒杯,不紧不慢地走了过去。

他没有直接搭话,而是站在鲍曼先生身旁,也看向那张海报,片刻后,用不大不小的声音,仿佛自言自语般用流利的英语说道:“智能电网对发电机组的动态响应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励磁调节方式,恐怕很快会遇到瓶颈。”

这句话,精准地切入了鲍曼先生正在思考的问题。

这位严谨的瑞士工程师果然转过头,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身边这位年轻的东方人。

“哦?阁下对同步发电机也有研究?”鲍曼先生的语气带着一丝探寻。

“谈不上研究,只是一些浅见。”秦奋微笑着伸出手,“秦奋,来自华国红星集团。很高兴认识您,鲍曼先生。”

鲍曼先生和他轻轻握了握手:“克劳斯·鲍曼。我听过你的公司,在汉诺威,你们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他的表情很平淡,听不出是褒是贬。

秦奋没有顺着杆子往上爬,去推销自己的产品,更没有提一个字关于标准草案的事情。

他仿佛真的只是一个偶遇的技术爱好者,顺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说道:“我认为,未来的大型发电机组,或许可以借鉴永磁同步电机的某些设计理念,通过改变磁场结构,来实现更快的功率响应。当然,这在工程上还有很多难题需要克服。”

接下来的十分钟,两人完全像是两个工程师在进行一场技术研讨。

从径向磁通与轴向磁通的优劣,聊到高功率半导体材料的突破,再到人工智能算法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前景。

秦奋沉稳、专业、富有远见的谈吐,让鲍曼眼中的审视,渐渐变成了一丝欣赏。

他发现,眼前这个年轻人,和传闻中那个靠着低价冲击市场的“野蛮人”形象,完全不同。这是一个真正懂技术,并且对技术的未来有深刻思考的人。

酒会结束时,鲍曼先生主动再次和秦奋握了握手。

“秦先生,和你聊天很愉快。期待明天在会议上,能听到你的正式发言。”

“我的荣幸。”秦奋点头致意。

看着鲍曼先生离开的背影,一直保持沉默的林薇才走上前来,低声说:“他似乎对你印象不错。”

秦奋看着酒杯中轻轻晃动的液体,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

“这还不够。”

他轻声说道。

“但一个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由第一块松动的石头开始崩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