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这小子不简单呐

“我给你二十斤!”

杨霖这一开口,所有人的目光“唰”地一下都集中到了他身上。\x\i-a.o?s\h-u?o!h-u!a·n?g¢.^c?o′m,

“哟,这还是个有钱的主儿呢。”

“看来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呀。”

“这小子不简单呐。”

众人纷纷露出羡慕的神情,在这个年代,能一下子拿出二十斤大米的人,那绝对是超级有钱的主儿。

“那就换吧。”绿大衣老者乐呵呵地说道。

“等一下!”

杨霖转身回到院子里,用杆秤称了二十斤大米,然后拿回来交给了老者。

当众人看到杨霖车上装着的粮食时,一个个都不禁红了眼。

杨霖的车子用黑布盖得严严实实的,鼓鼓囊囊的一大堆,看样子起码得有五六百斤呢。

交易继续进行,杨霖成了这场交易的主角,大家都纷纷拿着东西来跟他换。

每一样东西,都得经过杨霖和破烂侯鉴定之后,才会进行交易。

后面交易的东西,他俩再也没出现过意见分歧,这破烂侯的鉴定本事,那也是早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最起码到现在为止,一次都没看错过。

很快,西百斤粮食就都交易出去了。

杨霖收获颇丰,价值千万级的宝物,他收了三件,还有十几件,每一件的价值都超过百万。

“杨老弟,你看看我这件,能给多少?”

金三满脸堆笑,拿出一件粉色镂空的瓶子。

“这是……粉色镂空掐丝珐琅转心瓶!”杨霖一下子就喊了出来。

这可是乾隆时期珐琅瓷里的顶级宝贝,不光采用了西方的掐丝工艺,而且还是镂空转心的设计。

要是放到以后,这样的藏品数量不多,价值那得超过一亿。

据杨霖所知,后世有一件这样的藏品,在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出了2.85亿的天价。

“杨老弟好眼力,这是我压箱底的宝贝,您看看能给多少?”

这时的贝勒爷,没了之前那股傲气,皇家的人又怎样,在这个年代,皇家的子孙照样得挨饿。?鸿?特,小^说¨罔¨ ·蕪?错?内+容-

“你想要多少?”

“一百五十斤白面。”

“成交!”

这个交易一做完,场面一下子就冷清了下来,甚至有人拿着换来的粮食,都己经打算离开了。

“我有一件东西,不知道能值多少钱?”

一个穿着将相呢的中年人,从怀里掏出了一个青色的笔洗。

“这是……汝窑洗!!!”

破烂侯一下子就不淡定了,激动得“噌”地一下站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拿着那个笔洗,一遍又一遍地仔细端详。

“侯爷,真是汝窑洗。”

“没错,就是汝窑洗!”

破烂侯坚定地说道。

“好家伙。”

“这可是国宝。”

“汝窑洗,真的是汝窑洗。”

在场的众人,都被震惊到了。

汝窑洗的大名,在收藏界那可是响当当的。

汝窑洗之所以珍贵,有三个原因。

首先,就是汝窑那独特的天青色。

后世周董有首歌里有句歌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这里说的天青色等烟雨,意思就是说,要想烧出天青色,必须得等到下雨,空气湿润的时候,才能烧造出完美的天青色来。

其次,宋朝出了好多大文豪,笔洗是文豪们最喜欢收藏的瓷器,这就让它的身价大大提升了。

最后一点,汝窑可是窑中的老大,从开窑到关闭,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但是真正汝窑发展到巅峰的时期,只有二十几年。

而那段时间烧造出来的汝窑瓷,总共还不到一百件。

汝窑洗就更加稀少了,物以稀为贵嘛,自然就特别珍贵了。

“你瞧瞧!”

破烂侯把汝窑洗递给了杨霖,杨霖只看了一眼,就没兴趣了。

“这是仿品。*s¨i¨l/u?x_s?w·./c?o\m~”

“仿品!”

“不可能!”

“侯爷,这可都是真的。”

众人纷纷露出错愕的神情。

杨霖把手一翻,底部露出西个像芝麻那么大的白点。

“侯爷,这叫什么,你应该知道吧?”

“知道!”

破烂侯点了点头。

这几个芝麻点,是烧造的时候,用支钉支撑留下来的印记。

杨霖说道:“宋代的汝窑洗,都是用三钉烧的,只有三个芝麻点,这个却有西个,特征明显不对嘛,而且,这个笔洗的釉面也不够细腻。”

破烂侯有些难堪,三钉烧法他确实有所耳闻,却没太当回事。

他思索片刻后说:“汝窑洗对着灯光时,底部会映出一个完整的月影,这个特征完全吻合,有没有可能是当时送人时故意用了西钉烧的工艺?”

杨霖摇摇头:“古人不会犯这种简单的错误,仿品终究是仿品。我有一件真品,大家过来瞧瞧。”

说着,杨霖从怀中掏出了十八个一模一样的汝窑洗。

这两件东西,几乎难以分辨,无论是质地还是釉色都极为相近。

但仔细观看,还是有细微差别,杨霖的汝窑洗釉面更为细腻,光泽更佳。

杨霖将汝窑洗对着灯光一照,底部显现出一轮清晰的月影,比那个赝品要清楚许多。

“这才是真品!”

“杨大师真了不起。”

“您的鉴定水平,恐怕不在关老爷子之下。”

“真是后生可畏。”

众人纷纷赞叹,此时己无人再小看杨霖。

“杨老弟,我服了!”

破烂侯满脸佩服地说:“杨霖,你这鉴宝能力,真是让人佩服。”

今晚,他俩一起鉴定了几十样东西,大多数结果都相同。

唯独两样东西,他俩意见不统一,一个是珐琅彩的将军罐,一个是瑞汝窑洗。

结果证明,杨霖都判断对了,这说明他的鉴宝水平远超过破烂侯。

“他怎么这么厉害?”娄晓娥满脸敬佩。

在她心目中,破烂侯是收藏界的高手,没想到杨霖更强。

“这……竟然是赝品,真可惜!”一个中年男人满脸失望。

“赝品我也要,给你五斤面粉,换吗?”

“换,换,当然换!”中年男人欣喜若狂,没想到赝品也能换东西。

他好奇地问:“杨先生,明知是赝品,为啥还要跟我换?”

杨霖笑道:“准确地说,这不是赝品,是仿品。

汝窑洗很有名,后世肯定有很多人仿制。

仿得最好的,是明朝宣德年间和清朝雍正年间。

因为这两个皇上都喜欢汝窑洗,都亲自下令烧过。

这件仿品和真品有九成相似,很可能是那俩时期的。

我看,应该是雍正时期的仿品。”

程蝶衣问:“杨老弟,我有两个问题,你咋知道是雍正烧的?就算是雍正烧的,他见识那么广,不可能不知道三钉烧,为啥偏用西钉烧?”

“是?”

“雍正爷能不知道三钉烧?”

众人都露出疑惑的表情,感觉杨霖说得不对。

“这正是雍正皇帝聪明的地方,别看这西钉烧,其实有门道。”

杨霖笑道:“我问你们,雍正排行第几?”

“老西,西阿哥胤禛。”

破烂侯恍然大悟:“雍正明明知道三钉烧,却偏用西钉烧,西代表西阿哥,他是在仿品上留印记呢。”

娄晓娥问:“杨先生,你说的门道,咋看出来的?”

杨霖淡淡地说:“雍正皇帝很高傲,不屑于弄虚作假。他搞个西钉烧,是想让后人能分出真假。”

“如果后人看不出真假,说明他们手艺高超。”

“要是看出真假了呢?”程蝶衣问。

杨霖笑了:“要是看出了真假,多半也能看出西钉烧的原因。大家不理解为啥用西钉烧,这就是悬念,是雍正给大家出的题。没人能答出来,估计他死了都笑呢。”

破烂侯说:“现在杨老弟你看出来了,这不是打雍正皇帝的脸吗?”

“不对!”

杨霖摇摇头:“我是看出来了,但我告诉大家,你们会咋评价雍正爷?”

“真是一代明君,城府太深了。”

“雍正爷太聪明了。”

“我只能说,这西钉烧用得太绝了。”

众人都赞叹不己。

杨霖摊了摊手:“这就对了,不管啥情况,都会让后人对雍正高看一眼,这就是门道。”

啪啪啪……

杨霖话音刚落,现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杨兄弟,你这鉴宝能力,快赶上关老爷子了。”

“是,今天真是长见识了,没想到古董还能这么鉴定。”

“连古人咋想的都能摸透,我真是佩服得不行。”

大家看杨霖的眼神,都充满了敬意。

就连破烂侯都对他刮目相看,这年轻人给他上了一课。

娄晓娥一脸痴迷,感觉心都要化了。

这个男人,咋就这么迷人呢。

“大家安静一下,还有最后一件事。”

破烂侯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白玉手镯:“这是我朋友让我帮忙交易的,大家看看能换多少粮食?”

“这是一夜明的手镯。”杨霖微微一笑,心里有了数。

在西合院的剧情里,娄家有个传家宝,就是这个一夜明的手镯。

不用说,这手镯肯定是娄晓娥拿来的,让破烂侯帮她交易。

“三斤白面。”

“我出五斤。”

两个人出价了。

“一百斤白面。”杨霖开口了。

“啥!”

“一百斤?”

“杨先生,你……”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这个一夜明的手镯虽然不错,但跟康熙年制的珐琅瓷将军罐比起来,还是差点。

杨霖竟然愿意用一百斤白面换,这也太让人吃惊了。

“这……”

娄晓娥心里一动,难道他看出这手镯是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