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枪械科领枪

轧钢厂保卫科的枪械库,深藏在厂区僻静角落一座敦实的水泥建筑里。\鸿-特¨晓`税′惘_ *醉′新?璋?结\庚_薪·筷-推开厚重的包铁木门,一股混合着枪油、钢铁、皮革和淡淡火药残留的独特气味便扑面而来,带着一种冰冷的、属于武器的肃杀感。

库内空间比想象中更开阔,但光线有些昏暗。高耸的铁架如同沉默的士兵方阵,上面整齐(或倚靠)地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长短家伙!从枪管修长的“三八大盖”、厚重的中正式,到弹鼓显眼的波波沙冲锋枪,再到闪着幽蓝冷光的马克沁水冷重机枪,甚至角落里还能看到几门保养得锃亮的60mm迫击炮和反坦克炮的炮管!这火力配置,武装一个主力营都绰绰有余!

“好家伙…” 李卫国心中暗叹。入眼多是些带着战火印记的“万国牌”,型号驳杂,一看就是主力部队换装后淘汰下来的“老兵”。虽然老旧,但枪身油光锃亮,保养得一丝不苟,用于厂区保卫和震慑,绝对够分量!

“新来的?要领家伙?” 一个沉稳略带沙哑的声音从库房深处传来。伴随略显沉重却异常规律的脚步声,一位老者现身。他约莫五十多岁,身材不算高大,但腰板挺得如同标枪,旧军装洗得泛白却异常平整,连风纪扣都扣得严丝合缝。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左腿,行走时带着一种受过重创后的僵硬和拖沓,但每一步都踏得极稳,落地有声。′咸·鱼/墈*书,王· `毋?错\内¢容\这就是枪械库的“定海神针”——退伍老兵廖海,工友们都尊称一声“廖保管”。

李卫国立刻上前,双手将自己的工作证递上,动作带着军人特有的利落:“廖保管,您好!我是采购三科新来的副科长李卫国,来办持枪证,领配枪。您看需要什么手续?” 说话间,他手腕一翻,变戏法似的从兜里弹出一支烟,自然地递了过去。

廖海接过烟,没急着点,那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睛先在李卫国虎口的老茧和挺拔的站姿上扫过,才落在工作证上。他仔细查验,指腹在证件照片上摩挲了一下,抬眼问道:“采购科的?以前摸过枪?”

“是,刚转业回来。” 李卫国回答得干脆利落,字字清晰,“原xx部队xx营营长,枪械拆装保养、长短点射,都是日常科目。” 话语间透着老兵才有的底气和熟悉。

“哦?侦察营下来的?好!好兵苗子!” 廖海脸上的线条柔和了些,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和同袍间的亲近。他划着火柴点燃烟,深深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目光带着深沉的追忆和关切,声音低沉了几分:“那…咋就想着回来了?部队…待不住了?” 这简单的问话,藏着只有老兵才懂的重量——是惋惜?是理解?还是对后辈选择的探询?

“受伤了,心脏附近..还有脑袋。/秒\彰·截¢暁~说?蛧* ·首/发¢” 李卫国声音低沉下去,带着恰到好处的黯然,手指下意识地抚过左胸位置,“在部队…扛不住高强度了,只能转业。” 他没有过多渲染,但那份属于军人的无奈与失落,己然传达。

廖海的目光在李卫国脸上停留片刻,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他重重叹了口气,带着感同身受的沉重:“回来也好!保家卫国,在哪条战线都一样!都是为人民服务!换个地方扛枪罢了!” 他话锋一转,回归正事:“小子,带照片了吗?”

“带了!” 李卫国立刻从挎包里摸出一张一寸黑白免冠照,放在擦得锃亮的桌面上。

廖海不再多言,拉开抽屉,取出一本印着国徽的蓝色硬皮证件本。他戴上老花镜,拿起蘸水钢笔,笔尖在墨水瓶里润了润,手腕沉稳有力,在证件上刷刷刷地填写着信息:姓名、单位、职务、枪证编号……字迹刚劲工整。填写完毕,他拿起照片,用浆糊仔细地贴在指定位置。接着,他弯下腰,打开桌下一个带锁的小铁柜,取出一枚刻着“红星轧钢厂保卫科枪械专用章”的铜章,蘸满鲜红的印泥,在证件照片一角和自己签名处,“啪!啪!”两声,盖下两个清晰端正的红印。

“拿好!” 廖海将带着油墨和印泥气息的崭新枪证递给李卫国,神色严肃,“咱们保卫科,是双重领导——厂党委和东城分局!枪证在我这登记,每月底要统一上报分局备案,规矩不能乱!”

交代完,他转身,拖着那条伤腿,却步伐坚定地走向库房深处一排加固的铁皮柜。打开其中一柜,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用油纸包裹的长条物件。他解开油纸,露出一把**乌黑锃亮、线条硬朗的手枪赫然是一把崭新的54式“大黑星”!枪身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喏,今年新到的一箱,就剩这一把新的了,归你了!” 廖海将枪放在桌上,又从另一个柜子里拿出一个沉甸甸的油纸包,解开是黄澄澄的子弹。“登记!” 他指了指旁边一本厚厚的《枪械弹药领用登记册》。

李卫国迅速在登记册上写下自己的信息、枪号、领取子弹数量(30发),签上大名。

廖海看着李卫国登记完,拿起那把54式,如同对待老伙计般摩挲了一下冰凉的枪身,郑重地递过去:“家伙交给你了,三条铁律给我刻脑子里:

一、妥善保管,精心保养!

二、每次使用,无论缘由,必须回来详细登记备案,补充弹药!

三、不到万不得己,枪口不准对人,扳机不准轻扣!慎用!慎用!再慎用!其他的,你在部队都懂,我就不啰嗦了!”

“明白!” 李卫国应声接过枪。只见他手指翻飞,动作快得几乎带出残影!只听“咔哒”几声轻响,弹匣退出,套筒后滑,复进簧、枪管、击锤组件……眨眼间,一把完整的54式就被拆解成十几个零件,整齐地码在桌上。他目光如电,迅速检查每个部件的磨损和状态,随即又以同样流畅、甚至带着一丝韵律感的速度,将零件精准地组合还原!“咔嚓!” 套筒复位,一把乌黑的手枪再次成型。

廖海全程目不转睛地看着,浑浊的老眼里精光闪烁,最后化作一声由衷的赞叹:“好小子!这手上功夫,没在靶场喂过几千发子弹练不出来!行,枪给你了,好好待它!没事就回去吧!” 他挥了挥手。

李卫国将枪插进腰间的牛皮枪套(自备),仔细扣好搭扣。又掏出一支烟递给廖海,然后猛地立正,抬起右臂,向这位值得尊敬的老兵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谢谢廖保管!人在枪在!请您放心!”

说完,他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了这座弥漫着钢铁与硝烟气息的堡垒。

离开枪械库,冬日清冷的空气让李卫国精神一振。摸了摸腰间的硬家伙,安全感油然而生。随即想到明天就要了解采购的流程,可能需要下乡去跑一跑,没辆自行车可不行!他脚步一转,首奔采购科办公室——得找张科长问问,科里有没有公用的自行车能借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