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三个月,拼了!
他顿了顿,转向林舟:"林工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算法框架,说实话,看起来像天书一样,但我们反复验证,发现它的逻辑确实自洽,这给了我们一线希望。"
林舟微微一笑,走到吴老身边,在投影仪上调出另一份图纸:"各位,这是一个简化版的飞控计算机系统架构,我把它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一项基础功能,如导航、姿态控制、目标识别等。这样可以降低整体复杂度,提高系统可靠性。"
吴老的目光紧紧盯着图纸,眼神中既有震撼,也有一丝兴奋:"这种模块化设计...确实是一种突破性思路!如果按照这个方向,我们可以分步实现,先攻克基础飞行控制,再逐步增加高级功能。"
林舟点头赞许:"完全正确。初期我们可以专注于实现基本的遥控飞行和简单任务执行,随着技术成熟,再逐步提升到复杂任务处理和多目标协同作战。.k¢a′k¨a¢w~x¢.,c·o*m¢"
吴老突然有了信心:"给我们半年时间,我保证拿出一套能用的基础系统!"
"三个月,"宋将军斩钉截铁地说,"三个月后必须有初步成果。我们没有时间慢慢来,每一天都有星条国的u2在我们头顶飞过!"
吴老犹豫了一下,看了看林舟,后者微不可见地点了点头。
"好!三个月,我们拼了!"吴老拍案而起。
接下来是动力研究所的汇报。所长刘洪,一位魁梧的中年男子,眉头紧锁:"林工设计的矢量喷口系统,坦率地说,我第一眼看到时以为是在看科幻小说。如何实现可靠、快速、精准的推力转向?高温环境下的密封问题?材料选择?控制系统?每一项都是世界级难题。"
刘洪的话引起了一阵低声议论。矢量推进技术在当时确实是闻所未闻的前沿概念,就连最先进的国家也没有实用化。
林舟再次站起身:"刘所长说得对,矢量喷口确实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技术。+r?c,y,x*s~w..~c^o*m_但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可以从相对简单的轴对称矢量喷口开始。"
屏幕上显示出一种新的设计:"这种设计通过一组可控的舵面放置在发动机排气流中,通过改变这些舵面的角度,可以实现推力方向的有限调整。这比全方位矢量喷口简单得多,也更容易实现。"
刘洪眯起眼睛,仔细研究着图纸,忽然眼前一亮:"这...这确实是个天才的简化方案!理论上可行,也符合我们当前的技术条件。林工,您的思路总是能找到最优的平衡点!"
林舟微笑不语。作为穿越者,他深知技术发展的渐进性,知道如何在未来技术和当前可行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会议持续了整整六个小时,各部门轮流汇报,提出问题,林舟针对性地给出指导。最后,宋将军站起来,环视全场:
"同志们,从今天起,'闪电'工程正式全面启动!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空前。但是,我相信龙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一定能创造奇迹!"
他顿了顿,声音突然变得低沉:"最后,我必须强调保密工作。'闪电'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绝密,任何泄露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从今天起,参与项目的所有人员通信受限,行动受限,一切以保密为先!"
会议结束后,林舟被宋将军单独留下。
"林工,我刚接到情报,"宋将军脸色凝重,"北极熊和星条国的间谍活动明显增加了。'火龙'的成功让他们警觉起来,现在他们正在疯狂搜集我们的军工情报。"
林舟点点头:"意料之中。'火龙'向世界证明了我们的技术实力,他们不会坐视不管。"
宋将军叹了口气:"'夜枭'的部门己经全力运转,反间谍级别提到最高。我只希望,我们能跑赢这场时间的竞赛。"
接下来的日子,林舟几乎住在了西山基地。各研究团队日夜不停地工作,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作为技术总顾问,林舟需要在各个团队之间穿梭,解决问题,协调资源,确保整个项目按计划推进。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正在秘密建设的地面控制中心,这个代号为"地面之眼"的设施,将成为未来指挥"闪电"的神经中枢。
巨大的地下空间被分割成若干功能区,中央是一个宽阔的指挥大厅,西周墙壁上安装着当时最先进的显示设备。中央区域是一排复杂的控制台,每个控制台都配备了多个显示器和控制设备,负责"闪电"的不同系统。
林舟站在半完工的指挥大厅中央,看着忙碌的建设者们,心中涌起一种奇妙的感觉。在他原来的时空,这种设施己经相当普遍,但在这个年代,它简首就像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
"林工,您觉得怎么样?"项目负责人王工程师满脸期待地问道。
林舟点点头:"进展很好。不过,我建议在主控制台周围增加几个辅助工作站,负责数据分析和备份控制。另外,通信系统需要更多冗余设计,确保在极端情况下也能保持稳定连接。"
王工程师连连点头,赶紧记录下来:"明白!我马上调整设计。说实话,林工,一开始我还不太相信'无人操控超音速战机'这种概念,但现在,看着这些设备一件件安装好,我开始觉得,也许真的能实现。"
林舟微笑不语。这就是科技的魅力——从不可能到可能,从质疑到信仰,人类的认知总是在不断突破自我设定的界限。
就在"闪电"项目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一个不速之客打破了西山基地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