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京城的烽火

兵部职方司主事,赵文廷,已经整整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了。eeu?z!?*小;?说¤:网¨. ˉ÷最¥新?>-章÷?节*更/,新ˉ?快??

他站在崇文门那高大而又冰冷的城楼上,向着城外望去,心中,一片冰凉。

视线的尽头,是一片连绵不绝的、如同黑色潮水般的营帐。无数杆绘着龙、虎、豹等猛兽图案的八旗大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散发着一股令人窒息的野蛮与凶悍。

后金的大军,真的来了。

他们绕过了坚固的宁锦防线,如同鬼魅一般,出现在了京城的城下。

短短数日,遵化、三河、顺义,一座座拱卫京师的重镇,相继陷落。蓟镇总兵赵率教战死,巡抚王元雅自尽一个个噩耗,如同重锤,狠狠地砸在这座帝都那早已脆弱不堪的神经上。

整个北京城,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

城门紧闭,街上,早已是空无一人。只有一队队神情紧张的京营士兵,和临时被组织起来的青壮,在城墙上,来回巡逻。

但赵文廷知道,这一切,都不过是徒劳的挣扎。

他身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掌管天下兵马地理图册,比任何人都清楚,京城三大营的真实战力,是何等的不堪一击。?优\品?小?说.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

平日里,他们吃空饷,喝兵血,操练废弛。如今大敌当前,许多士兵,甚至连拉开弓弦的力气都没有。城墙上那些看似威武的“神机大炮”,有一半,都是早已不堪使用的废铁!

而城外的,却是刚刚在辽东,将数万明军打得丢盔弃甲的,百战精锐——后金八旗!

这场仗,怎么打?

“赵大人,喝口热茶吧,您都站了一天了。”一名下属,端着一杯热茶,小心翼翼地,递了上来。

赵文廷接过,那点微不足道的暖意,却无法驱散他心中的寒冷。

“勤王的兵马到哪里了?”他声音沙哑地问道。

“回大人,”下属的脸上,露出一丝苦涩,“宣府、大同的兵马,还在路上。山西的总兵,说要防备流寇,不敢轻动。唯一唯一能指望的,就是袁督师和祖总兵的关宁铁骑了。”

“关宁铁骑”赵文廷喃喃自语。

他知道,那确实是整个大明,最后,也最精锐的一支野战部队了。-精?武·暁,说¨王¨ `芜\错`内¢容^

“可他们远在千里之外,就算日夜兼程,赶到京城,也需要至少十天半月。我们我们能撑到那个时候吗?”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城楼下传来。

一名传令官,气喘吁吁地跑了上来,脸上带着一丝古怪的神情。

“赵赵大人!宫里宫里传出消息了!”

“何事?”

“陛下陛下下旨,擢升宁远卫参将李睿为辽西总兵官!命其命其协同祖总兵,率部入关勤王!据说据说他们的先头部队,已经过了山海关了!”

“李睿?”赵文廷愣了一下,这个名字,他有些耳熟。

他想起来了,就是那个前段时间,在朝堂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斩杀了锦州游击将军的那个年轻武将!

“胡闹!简直是胡闹!”还没等赵文廷说话,他身边一个闻讯赶来的御史,已经气得吹胡子瞪眼,“国难当头,陛下不倚重宿将,反而提拔这么一个杀害同僚、目无国法的竖子?!他手下能有几个兵?怕不是一群连刀都拿不稳的屯田农夫吧?让他们来勤王?这是来送死,还是来添乱的?!”

这位御史的话,也代表了朝中绝大多数文官的心声。

在他们看来,李睿,不过是一个走了狗屎运的暴发户。他的那些所谓“功绩”,多半是辽东将门,为了包庇他,而夸大其词的谎言。

指望这样的人来拯救京城?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然而,赵文廷的心中,却闪过了一丝异样的感觉。

他想起了,前几日,在兵部看到的一份,由东厂呈上来的、关于辽西的绝密军备报告。

那份报告,被陛下亲自批阅,列为了最高机密。他只是有幸,瞥到过几眼。

报告上,那些关于“麒麟刀”、“赤龙炮”、“镇辽营”的描述,是何等的惊世骇俗!

难道

就在他心神不定之时,城楼的另一头,却传来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只见几个身穿锦衣的太监,正簇拥着两个身影,也登上了城楼。

为首的,正是皇帝陛下!

而跟在他身边的,则是换上了一身戎装,显得英姿飒爽的,长公主殿下!

“参见陛下!参见公主殿下!”

城楼上的所有官员和将士,都吓了一跳,连忙跪倒在地。

“都平身吧。”崇祯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疲惫,但他那双眼睛里,却燃烧着一团,与周围这些愁云惨雾的臣子们,截然不同的火焰。

那是希望的火焰。

他没有理会那些官员,而是径直走到了城垛旁,拿起了那架代表着军中最高工艺的、从西洋进口的“千里镜”,向着东方,那片被暮色笼罩的天际,望去。

“父皇,”朱媺娖站在他的身边,她的脸上,虽然也带着担忧,但更多的,却是一种莫名的信心,“您说他他们,什么时候能到?”

“快了。”崇祯放下千里镜,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朕相信他。他从不会让人失望。”

他转过头,看着身边那些,依旧对“李睿”这个名字,充满了鄙夷和不屑的臣子们。

他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冰冷的弧度。

他没有解释。

他知道,任何语言,在事实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他只需要,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