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警讯传来,国门之危
一场足以让整个大明王朝,都为之战栗的巨大风暴,正在遥远的北方草原上,悄然蕴酿成型。
崇祯二年,十月。
辽西的天气,已经变得异常寒冷。第一场冬雪,比往年,提前了整整半个月。
李睿站在宁远城的城楼上,看着城外那片被白雪复盖的、已经完成了秋收的万亩良田,心中,却并没有丰收之后的喜悦。
反而,有一股越来越强烈的不安,萦绕在他的心头。
他知道,历史的车轮,已经滚滚而来,即将碾压过这片看似平静的土地。
“大人,”陈千总,如今已是李睿麾下最得力的步兵统领之一,他披着一件厚实的羊皮大氅,走到李睿身边,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有些不解地问道,“今年的收成,是咱们宁远卫百年来最好的一年。有了这些粮食,别说鞑子,就是天王老子来了,咱们也能守得住!您为何还心事重重的?”
“存仁兄,”李睿转过头,看着这位已经对自己心悦诚服的老将,缓缓地摇了摇头,“我担心的,不是我们的城墙,守不守得住。萝拉小税 庚辛罪筷”
“我担心的,是我们的敌人,根本就不打算来撞我们的城墙。”
陈千总闻言,脸色微微一变。他想起了数月之前,李睿在总兵府议事厅内,那番关于“后金可能绕道入关”的惊人预言。
“大人是说”
他的话还没说完,一阵急促而又凄厉的警钟声,突然从城北的烽火台上,响彻了云宵!
“当!当!当!当!当!”
那是最高等级的警讯!代表着——敌军主力,已兵临城下!
“怎么回事?!”陈千总脸色大变,立刻对着城下的亲兵吼道,“快!去查!是哪个方向的敌人?!”
然而,还没等亲兵离去,一个更加令人心惊胆战的消息,便如同闪电一般,从京城的方向,通过一个特殊的、由东厂和锦衣卫共同创建的秘密渠道,被送到了李睿的手中!
那是一封由曹正淳,冒着天大的风险,用信鸽送来的密信!
信上,只有寥寥数语,但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血!
“皇太极,已于十月初,亲率八旗主力,并裹挟蒙古诸部,合计十万大军,绕道蒙古,破大安口、龙井关!”
“蓟镇总兵赵率教,战死!”
“遵化巡抚王元雅,自尽殉国!”
“遵化、三河、顺义三日之内,连陷数城!”
“后金前锋铁骑,已兵临北京城下!”
“京师戒严!!”
“轰——!!!”
这封信的内容,如同一记九天惊雷,狠狠地,劈在了李睿和陈千-总的脑海之中!
饶是陈千总这样久经沙场的宿将,在看到这短短几行字时,也瞬间面无人色,浑身冰凉!
“这这怎么可能?!”他喃喃自语,声音都在颤斗,“蓟镇蓟镇防线,怎么会怎么会败得如此之快?!”
他不敢相信!那条被誉为“京东第一屏障”的蓟镇长城,竟然在短短三天之内,就被后金铁骑,摧枯拉朽般地,撕得粉碎!
而李睿,在最初的震惊之后,心中,却涌起了一股冰冷的、早已有所预料的悲哀。看书屋小税蛧 庚辛蕞筷
他知道,历史上最屈辱,也最关键的一幕,“己巳之变”,终究,还是来了!
“来人!”他没有丝毫的尤豫,立刻下达了命令,“传我总兵令!辽西全境,即刻进入最高战备状态!所有休沐将士,一刻钟之内,必须归营!所有民安村,立刻关闭寨门,组织民兵,上墙守备!”
“另外,”他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立刻派人,八百里加急,通知祖大帅!请他做好勤王准备!”
就在他下达命令的同时,总兵府的令箭,也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送到了他的面前。
祖大寿的命令,更加直接,也更加急迫。
“着,辽西总兵李睿,即刻起,点齐麾下所有兵马!三日之内,必须在宁远城外,集结待命!随我入关!勤王!”
勤王!
这两个字,重如泰山!
李睿知道,自己和他一手打造的这支“镇辽军”,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考,来了!
这一次,他们要面对的,不再是装备落后、军心涣散的蒙古部落。
而是这个时代,东亚大陆上,最强大,最凶残,也最精锐的战争机器——后金八旗!
他们将不再拥有城墙和炮火的庇护,他们将要在京畿的平原之上,与那支纵横无敌的八旗铁骑,进行一场最直接、最残酷的野战对决!
“大人”王老三和二牛等人,也已经闻讯赶来。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充满了昂扬的战意。
“终于能跟那些狗娘养的后金鞑子,真刀真枪地干一场了!”
“大人!下令吧!兄弟们早就等不及了!”
看着麾下将士们那一张张充满了信任和战意的脸庞,李睿心中的那一丝沉重,也渐渐被一股豪情所取代。
他缓缓地,走到了那副巨大的舆图前。
他的目光,落在了那座被一个巨大的红色圆圈,标记出来的城池——北京。
他知道,这一战,不仅关系到他自己的身家性命,关系到辽西数十万军民的未来。
更关系到,那座城里,那个刚刚对他,寄予了无限信任和希望的年轻天子的命运。
也关系到,整个华夏民族,未来数百年的国运!
“传我将令!”
他猛地转身,声音不大,却清淅地,响彻了整个议事厅。
“镇辽军,全军集结!”
“三日之后,我们”
“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