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公主返京,御前献宝
京城,紫禁城的宫门外,一支风尘仆仆的商队,缓缓驶入了皇城。
正是离京月馀的长公主朱媺娖一行人。
与去时的小心翼翼不同,归来的车队,规模扩大了数倍。不仅满载着李睿赠予的各种“样品”,还多了一队由周奎亲自挑选的、护送“货物”的精锐护卫。
朱媺娖没有片刻的耽搁,甚至来不及回自己的寝宫换下那一身风尘仆仆的布衣,便立刻让周奎,将几样最关键的东西,用木匣装好,直奔父皇所在的乾清宫。
此时的崇祯皇帝,依旧处于一种焦灼的等待之中。
曹正淳的汇报,虽然让他心中对李睿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但那毕竟只是一个“家奴”的一面之词。他心中,始终还存着一丝疑虑。
而女儿的归来,将为他带来最后的,也是最可信的答案。
“宣!”
当朱媺娖带着周奎,捧着几个木匣,走进那座代表着帝国最高权力的宫殿时,崇祯几乎是立刻,就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媺娖!”他快步走下御阶,看着女儿那略显清瘦,却精神奕奕的脸庞,眼中充满了心疼与关切,“一路辛苦了!快让父皇看看,有没有晒黑了?”
“女儿拜见父皇!”朱媺娖规规矩矩地行了一个万福之礼,抬起头,那双明亮的眸子里,闪铄着一种崇祯从未见过的、充满了自信与兴奋的光芒。萝拉暁税 无错内容
“父皇,女儿不辛苦!女儿此行,为您,也为我大明,带回来了真正的宝贝!”
说着,她对着周奎使了个眼色。
周奎立刻上前,将手中的几个木匣,一一打开,呈现在了崇祯的面前。
第一个木匣里,是一面硕大的、晶莹剔-透的玻璃镜。镜面光滑如水,将乾清宫内金碧辉煌的龙柱和崇祯皇帝那张带着惊愕与疲惫的脸,都映照得清清楚楚,纤毫毕现。
“父皇请看,”朱媺娖的声音,带着一丝献宝般的雀跃,“此物,名为‘玻璃镜’。乃是李大人麾下工坊所制,其清淅度,远胜宫中所有西洋水银镜!女儿以为,此物若销往江南,必能为国库,换回万金!”
崇祯看着镜中那个清淅得有些陌生的自己,眼中闪过一丝震撼。他知道,光是这面镜子,就足以证明,那个李睿,确实掌握着匪夷所思的“奇技淫巧”。
第二个木匣里,是那柄寒光闪闪的麒麟宝刀。
周奎亲自上前,将宝刀呈上。崇祯接过,只一上手,便感觉到了此刀的不凡。~s′l-x`s~w/.!c-o.m+他抽出刀身,那瑰丽的锻造纹理和锋利的刃口,让他这个虽不精武艺,但见惯了神兵的人,也忍不住发出一声赞叹。
“好刀!”
“父皇,”朱媺娖继续介绍道,“此刀,名为‘麒麟’。女儿亲眼所见,李大人麾下军士,人手一柄!其锋锐,足以斩断京营的制式佩刀!”
“人手一柄?!”崇祯的心,猛地一跳。他想起了曹正淳的汇报,两相印证,再无怀疑。
而最让他在意的,是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那个木匣。
匣子里,没有宝物,只有一堆看起来普普通通的、黄澄澄的粮食,和几株被小心保存着的、带着泥土芬芳的植物标本。
“父皇,”朱媺娖的声音,变得无比的郑重和激动,“这,就是女儿此行,为您带回来的,足以安天下的神物!”
她拿起一个圆滚滚的土豆,高高举起。
“此物,名为‘土豆’!耐寒耐旱,不择地力!女儿亲耳听闻,李大人在宁远的盐硷废地上,种出此物,亩产高达三千二百斤!”
她又拿起一根饱满的玉米棒。
“此物,名为‘玉米’!同样是高产之物,亩产亦可过千斤!且其秸秆,还是喂养战马的上等饲料!”
亩产三千斤!亩产过千斤!
这两个数字,从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口中说出,其带来的冲击力,远比从任何奏折上看到,都要强烈百倍!
崇祯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他走上前,颤斗着手,拿起一个土豆,又拿起那根玉米,翻来复去地看,仿佛那不是粮食,而是能拯救他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的仙丹!
“父皇,您或许还不信。”朱媺娖看出了父皇的激动与疑虑,她没有再多做解释,而是将自己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娓娓道来。
她讲了那平整如砥的水泥路,讲了那让河水倒流的龙骨水车;她讲了那万亩良田春耕的盛景,讲了“民安村”里百姓们安居乐业的笑脸;她讲了军营食堂里那丰盛的伙食,讲了夜校学堂里那朗朗的读书声;她甚至还讲了,李睿是如何用奇计,将一场足以亡县灭府的蝗灾,变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美食盛宴
她的描述,充满了细节,充满了真情实感。
崇祯静静地听着,他仿佛也跟随着女儿的讲述,亲身走进了那个与他认知中完全不同的、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的辽西世界。
当朱媺娖讲完最后一个字时,崇祯已经泪流满面。
“塞上江南好一个塞上江南啊”他喃喃自语,声音哽咽。
他想起了自己治下,那些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的百姓;想起了朝堂之上,那些只会争吵扯皮、无所作为的臣子。
两相对比,何其讽刺!
“父皇,”朱媺娖走到他的身边,轻轻地拉住了他的手,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女儿以为,李大人,非是毕巡抚口中的悍将国贼,而是我大明真正的国之栋梁!他需要的,不是猜忌和打压,而是信任与支持!”
“若我们能将他的‘辽西新政’,推及九边,推及天下。何愁流寇不平?何愁挞虏不灭?我大明,又何愁不能重现太祖、成祖之盛世?!”
女儿的话,如同一记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崇祯的心上,彻底击碎了他心中最后的一丝疑虑。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
他不能再坐在着冰冷的皇宫里,靠着这些奏折和汇报,来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了。
他必须亲眼去看一看!
“媺娖,”他紧紧地握住女儿的手,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决绝的光芒,“你做得很好!非常好!”
“朕已经决定了。”
他转过身,对着一直侍立在旁,同样听得心神激荡的王承恩,下达了那道早已在他心中盘桓了许久的、石破天惊的命令。
“王承恩,传朕密旨!”
“三日之后,朕要东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