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朝堂哀嚎,蝗神之怒

就在宁远卫的百姓们,正兴高采烈地,将一场足以亡国灭种的天灾,变成一场全民参与的美食狂欢时。!l^a/o′k.a.n·s/h*u+.`c+o!m_

千里之外的京城,紫禁城,文华殿内,却是一片愁云惨雾,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崇祯皇帝朱由检面色铁青,双目之中布满了血丝。他死死地捏着一份刚刚从山东送来的八百里加急奏报,手背上青筋暴起,仿佛要将那薄薄的纸张捏碎。

殿下,以内阁首辅周延儒、户部尚书毕自严为首的满朝文武,一个个都低着头,禁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整个大殿,都弥漫着一股名为“绝望”的气息。

“山东巡抚王从义奏报”崇祯的声音,嘶哑而又冰冷,如同数九寒冬里的寒风,刮过每一个人的心头,“蝗灾自河南入境,已席卷兖州、东昌、济南三府!所过之处,夏粮绝收,赤地千里!灾民灾民已达百万之众!各地府库,早已告罄,无粮可赈!”

他顿了顿,将手中的奏报,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百万灾民!夏粮绝收!”他霍然起身,指着殿下那些平日里巧舌如簧的臣子们,发出了困兽般的怒吼,“这就是你们给朕的太平盛世?!啊?!”

“你们告诉朕,该怎么办?!是让朕下罪己诏,去向那所谓的‘蝗神’磕头吗?!还是让朕眼睁睁地看着,我大明的百万子民,活活饿死,变成流寇,来刨朕的祖坟?!”

皇帝的怒火,如同实质的重锤,狠狠地砸在每一个人的心上。?g′o?u\g+o-u/k/s^./c′o-m/

户部尚-书毕自严,第一个撑不住了。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泣不成声:“陛下臣臣有罪啊!国库空虚,无钱无粮,臣臣实在是无能为力啊!!”

他的哭声,象是一个信号。

紧接着,殿下跪倒了一大片。

“陛下息怒!”

“天灾非人力所能抗拒,还请陛下保重龙体啊!”

求饶声,劝慰声,此起伏。¨5\4?看!书? /已*发!布^最/新′章·节_但却没有一个人,能拿出一个真正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他们能做的,除了磕头,就是哭泣。

崇祯看着脚下这群只会空谈误国、遇事便束手无策的臣子,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悲凉与无力。

他知道,指望这些人,是没用了。

“退朝!”

他疲惫地挥了挥手,转身便向后殿走去,留下了一殿面面相觑、如丧考妣的文武百官。

回到乾清宫,崇祯屏退了所有的宫人,只留下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

他无力地坐倒在龙椅上,双手捂住了脸。

“王承恩,”许久,他才从指缝间,发出了一声沙哑的、充满了迷茫的询问,“你说朕是不是真的错了?”

“朕自登基以来,宵衣旰食,励精图治。裁撤阉党,整顿吏治,朕自问,没有一日敢有懈迨。可为何这天下,却越来越乱?这天灾,却一年比一年重?”

王承恩跪在地上,心如刀绞。他伺候了这位年轻的帝王两年,比任何人都清楚,他为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付出了多少心血。

“万岁爷”他哽咽着,不知该如何安慰。

崇祯缓缓地放下了手,他的眼中,已经没有了刚才的愤怒,只剩下无尽的疲惫和一丝动摇。

他走到御案前,从一堆奏折的下面,抽出了一份早已被他看过无数遍的密报。

正是周奎从辽东送回来的那封“家书”。

他的手指,在那几个字上,轻轻地抚摸着。

“土豆玉米亩产数千斤”

他喃喃自语,眼神中,第一次,流露出了一丝近乎渴望的、抓住救命稻草般的光芒。

“王承恩,你说这世上,是不是真的有此等神物?”

“你说那个李睿,他他会不会,真的有办法?”

这个问题,他是在问王承恩,但更象是在问自己。

王承恩闻言,心中一动。他知道,皇帝的心,已经彻底乱了。而这,或许是一个机会。

他小心翼翼地抬起头,试探着说道:“万岁爷,奴婢不敢妄言。但奴婢听说,曹正淳他们,也快从辽东回来了。是真是假,等他回来,一问便知。”

“曹正淳”崇祯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厉。

他派出去的这人,至今未有任何消息传回。这让他心中,也升起了一丝不祥的预感。

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神色慌张地从殿外跑了进来。

“启禀万岁爷!东厂东厂曹百户,在午门外求见!说说有辽东十万火急之事,要面呈陛下!”

“什么?!”崇祯猛地站起身,“传!立刻给朕传进来!”

他知道,那个能解开他心中所有疑惑,也能最终决定辽东命运的答案,终于要来了。

他死死地盯着大殿的门口,心脏,没来由地,开始剧烈地跳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