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京城暗奏,天子之心

曹正淳是被两个小太监,几乎是架着,拖进乾清宫的。\7^0\0′t?x,t/.`c/o?m′

当他看到端坐在龙椅之上,面沉如水、眼神锐利如刀的崇祯皇帝时,这位在外面作威作福的东厂百户,“噗通”一声,便软倒在地,浑身抖得如同风中的落叶。

“奴婢奴婢曹正淳,叩见万岁爷!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他的声音,嘶哑而又充满了恐惧。

崇祯没有让他起身,只是冷冷地看着他,缓缓开口,声音里不带一丝感情:“曹正淳,朕让你去辽东,查办李睿。为何一去月馀,杳无音信?你又为何是这副模样回来的?”

他看得出来,曹正淳不是装的。那种发自骨子里的恐惧和敬畏,绝非伪装。只是,让他感到疑惑的是,这份恐惧,似乎并非是冲着自己来的。

“回回万岁爷!”曹正淳趴在冰冷的金砖上,磕头如捣蒜,“非是奴婢懈迨!实乃辽东之事,太过骇人听闻!奴婢不敢擅用六百里加急,唯恐消息泄露,动摇国本,只能星夜兼程,亲自回来,向万岁爷您当面陈情啊!”

他这番话说得声泪俱下,将自己的失职,巧妙地掩饰成了“为国着想”。

“骇人听闻?”崇祯的眉头,皱得更深了,“说!李睿究竟是何方神圣?他可是如毕自肃所奏,乃是拥兵自重、擅杀命官的国贼?!”

听到这话,曹正淳浑身一个激灵,他知道,决定自己未来命运,甚至生死的时刻,到了。*x/s~h·b-o?o!k/.\c?o-m′

他猛地抬起头,脸上露出了无比愤慨和忠勇的表情,声音也陡然拔高了八度!

“陛下!冤枉啊!李大人他他比窦娥还冤啊!”

这一声,喊得是荡气回肠,让一旁的王承恩都听得一愣一愣的。

“毕自肃毕自肃那个老匹夫,他才是真正的国贼!”曹正淳仿佛豁出去了,开始了他早已在路上排练了无数遍的“表演”。

“奴婢奉旨到了宁远,亲眼所见!那李大人,宵衣旰食,日夜操劳!他开垦荒田,收拢流民,让数万军民,人人有饭吃,个个有衣穿!奴婢亲眼看到,他治下的士兵,吃的都是土豆炖肉,那伙食,比咱们京营还好啊!”

“他锻造神兵,打造利器!奴婢斗胆,私下对比过,他那麒麟刀,锋利胜过御赐的绣春刀十倍!还有还有他那门‘赤龙’神炮”

说到这里,曹正淳的脸上,不自觉地流露出发自内心的恐惧,双腿又开始打颤。

“那神炮,一炮之威,足以轰塌城墙!声如天雷,势不可挡!奴婢奴婢亲眼看到,一炮之下,百步之外的巨石箭靶,灰飞烟灭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李睿早已为他准备好的、一份详细的“见闻录”和“武备清单”,高高地举过了头顶。′1+4?k,a^n?s?h*u/._c!o~m?

“陛下,这都是奴婢冒死,从那李大人军中,探查到的机密!那李大人,有经天纬地之才,有富国强兵之术!他之所以斩杀赵廷臣,实乃那赵廷臣勾结粮商,通敌卖国,罪证确凿!李大人此举,乃是为国除害,为陛下您清除心腹大患啊!”

“至于毕巡抚他与赵廷臣乃是同乡,官官相护!他弹劾李大人,完全是颠倒黑白,意图包庇罪臣,其心可诛!”

一番话说得是慷慨激昂,义正言辞。

崇祯皇帝,彻底听呆了。

他看着曹正淳那份详细到令人发指的清单,又听着他那充满了细节和情绪的描述,再联想到女儿信中所写的一切

三份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在这一刻,竟然奇迹般地,形成了完美的印证!

难道这一切,都是真的?

那个李睿,真的有如此通天的本事?

一股前所未有的、强烈的冲动,如同燎原的野火,在他的心中,疯狂地燃烧起来。

他想起了山东那百万嗷嗷待哺的灾民,想起了国库里那空空如也的银箱,想起了城外后金那虎视眈眈的铁骑

如果如果李睿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真的。

那土豆和玉米,是不是真的能让大明的百姓,再无饥馑之忧?

那麒麟刀和赤龙炮,是不是真的能将挞虏,挡在国门之外?

这个念头,象是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瞬间照亮了他那颗早已被绝望和焦虑填满的心。

他想去看看!

他想亲眼去看看!

他不想再通过这些冰冷的奏折和绘声绘色的描述,来猜测和判断了。他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一看那个传说中的“塞上江南”,究竟是真是假!他要用自己的耳朵,去听一听,那里的百姓,是不是真的在歌颂那位李大人!

他更要亲眼,去见一见那个神秘的、仿佛无所不能的年轻人!

去看看他,究竟是忠臣,还是枭雄!

这个念头,是如此的疯狂,如此的离经叛道!身为九五之尊,天子之躯,微服私访,亲赴边关,这在整个大明朝的历史上,都少有!

但此刻的崇祯,已经被逼到了悬崖的边缘。

常规的手段,已经无法拯救这个病入膏肓的帝国了。他需要一剂猛药,需要一个奇迹!

而李睿,就是他看到的,唯一的希望!

“王承恩。”崇祯的声音,变得异常的平静,但平静之下,却隐藏着一股即将喷发的火山般的力量。

“是,万岁爷。”

“备驾。”

“啊?”王承恩一愣,“万岁爷,您您要去哪儿?”

崇祯缓缓地站起身,走到那副巨大的疆域图前。他的手指,越过了京城,越过了重重关隘,最终,重重地,点在了那个他从未去过,却在最近这段时间里,无数次出现在他梦中的地方。

——宁远卫。

“朕”

他的眼中,闪铄着一种赌徒般的、决绝而又疯狂的光芒。

“要去辽东,亲眼见一见,朕的这位国之栋梁。”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此事,不得让任何人知晓。等媺娖回来之后,朕便以‘东巡狩猎’为名,悄悄出京。”

“朕倒要看看,这大明的天下,究竟病到了何种地步。也想看看,那唯一的‘良药’,究竟是何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