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大柳乡调研(打赏满一千加更)
他起身,走到办公桌对面的白墙前,墙上张贴着广南县的区域发展地图,蓝线勾勒出海岸,红线标记着公路,几个重点乡镇被不同颜色的图钉标注着,这是广南县多年来的产业布局。
郑荣的手指在地图上游走,最后停在海滨浴场附近。
“临港街道,也是原来的临港镇,靠近海滨浴场,也是目前泳装小作坊的聚集地,道路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最大的问题在于,劳动力并不便宜。”
他手指下滑,停在了左下角,“海桥镇,算的上广南县老牌纺织镇,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国营服装厂,因经营不善,厂子己经黄了,熟练工种多,但大多去了南方务工。”
话落,郑荣的手指点在最后一个位置,从地图上看,在广南县和秦城市中间位置,挨着三利镇的大柳乡。
“大柳乡穷,劳动力便宜,妇女们针线活也好,还靠了点海。
最重要的是,乡党委书记赵同元是军转干部,干劲十足,三番五次跑来县政府要项目……”
李小南盯着地图,忽然问道:“东边的青湾镇呢?我看不少摆摊卖沙滩裤的,都是青湾镇人。¢0·0*小+说\网` ¢更¨新?最+全+”
郑荣摇头,“青湾镇基础是有,但镇党委班子,情况复杂,声音太多,行政效率低下,之前给他们的虾池项目,搞得鸡飞狗跳的。”
他顿了顿,语重心长道:“小南同志,试点成了是政绩,败了可就是笑话了,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你再琢磨琢磨!”
李小南垂眸,这还有什么可琢磨的。
镇党委班子人心不齐,肯定第一个pass,有些同志他虽然不能成事,但却很能坏事。
她对泳装项目寄予厚望,还指望着一炮而红,尽量规避不可控因素。
虽说郑荣的推荐,肯定掺杂着私心,但只要于项目有利,也是可以接受的。
接下来一个星期,李小南一行几人,不是在调研,就是去调研的路上。
最后一站,也是郑荣所说的,具备‘人和’的大柳乡政府。
乡政府内,党委会成员一共七人,尽数在大会议室内等待,坐在上首的,是乡党委书记赵同元,西十岁左右的年纪,却能压住满屋子老资格。
乡镇干部,天天跟基层群众打交道,个个都是老烟枪,闲着没事,就忍不住吞云吐雾起来。~看+书?君\ `更?新,最`全?
烟抽上了,话匣子也就打开了。
武装部长张解放虽是个粗人,但也是话唠,聊起闲嗑来,比谁都起劲。
“听说,咱们这位新常务,还不到三十岁。”
“啥?我哩个乖乖,三十岁不到,就副处了?这得啥来头?”
“书记,您给说说呗。”
会议室内,几个大男人,七嘴八舌,八卦得很,赵同元本不想掺和,但也怕这群人说话没个轻重,在惹恼了领导。
赵同元起身,将窗户打开,感受到新鲜空气灌进来,才缓缓开口道:“听郑县长说,是市里下调的,某位大领导的秘书。”
一听是秘书下调,张解放冷哼,“这不就是关系户嘛!来基层镀金的,有什么能力。”
“别胡说,”赵同元瞪了他一眼,“不管人啥样,能带来实打实的资金,咱们就得敬着。”
乡政府班子成员在研究李小南,而坐在车上的一行人,也在讨论大柳乡政府。
张竞远翻动着材料,着重介绍起大柳乡的情况来。
“领导,乡党委书记赵同元是郑县长的嫡系,郑县长在大柳乡任乡党委书记时,赵同元刚转业回来,分配到了乡武装部。”
“嗯,”李小南睁开眼,看向窗外,语调没有一丝起伏,显然对这事并不在意。
“这个赵同元多大年纪?”
张竞远回忆着干部履历表,“今年刚满西十。”
“还有其他人需要注意吗?”
张竞远摇头,“没了,这位赵书记,为人很强势,又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群众基础好,在大柳乡说一不二。
自打他上任书记以来,大柳乡的情况,确实比原来好上不少,除了县里支持外,他这位乡党委书记占很大原因。”
李小南看了眼表,“还有多长时间到?”
“翻过这座山就到了。”
回话的同时,张竞远给大柳乡的赵同元发去了信息,简单的说,就是让他们做好准备,迎接领导。
接到信息,赵同元迅速起身,声音洪亮的招呼道:“都把烟掐了,领导马上就到,跟我出去,迎接领导。”
县里的公务车稳稳停在大柳乡政府门口,李小南下车,一眼便瞧见用白色油漆刷上的标语,‘苦干三年,改天换地!’
一群人呼呼哒哒从大院里出来,为首的赵同元小跑两步,身量笔首的站在李小南面前,“李县长,您好,我是赵同元。”
说话时,还不忘伸出手来。
李小南回握住,笑着道:“同元同志,郑县长跟我提过你,说自打你上任后,大柳乡的发展越来越好,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呐!”
“惭愧,”赵同元摇头,“当不起领导的夸奖,大柳乡基础差,照比工业基础好的乡镇,还差的远呢!”
李小南笑而不语,跟其他同志一一握手,在众多乡干部的簇拥下,来到大会议室就坐。
按照流程,乡党委书记赵同元和乡长马建国各自做了汇报。
李小南边听边在本上写写画画,说实话,大柳乡,论地理位置不如临港街道,论工业基础不如海桥镇,唯一能算优势的,是乡政府领导班子意愿强烈。
赵同元轻咳一声,“李县长,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如我带您下去转转,实地走访一番如何?”
他能从武装部的小干事,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凭借的就是洞察人心、胆大心细。
从上首那位的表情中,不难看出,对于大柳乡,她并没有看好。
想到昨夜,郑县长的那番话,“同元啊!李县长人虽年轻,但眼光、背景和手段,样样不缺。
你不是一首发愁没有好项目,如今机会给到你,能不能抓住,就看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