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 章 用金融思维搞实业

正事聊完,接下来的氛围就很和谐。·9*5·t`x?t...c\o!m*

“听说你搞了个饮料厂?”谢东知突然问道。

“嗯。”周青柏应了一声,“去年股市低迷时收购的,看着有前景,准备自己干。”

“有点意思。”谢东知来了兴趣,“你怎么想的?”

周青柏放下筷子,“华国即将加入two,消费市场迟早要迎来爆发,人民生活水平好了,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

从‘有的喝’到‘喝的好’就是我的机会,和合伙人商量了一下,我们准备进军瓶装矿泉水市场,目前正在积极拓宽水源地。”

谢东知点头,又有些担心,周青柏这一路走来,太顺了,怕他会在实业上栽个跟头。

“方向没有问题,唯一一点,实业和金融可是两码事,青柏,不要觉得你在金融方面玩的转,搞实业就手到擒来。

要知道,很多企业家都是倒在不熟悉的领域上。”

李小南举手,“老师,我倒有些不同想法。”

“哦?那你说说,畅所欲言啊!

说错了也没关系,就当我们进行一次头脑风暴。”谢东知鼓励道。

他就喜欢有想法的年轻人。

“老师,如果我们用金融思维搞实业,不也可以吗?

金融玩的是资产配置,实业不过是另一种资产组合。′j\i¨n+g¨w_u\h·o,t¨e~l′.?c?o\m*

就拿饮用水行业举例,普通矿泉水市场己经被娃哈哈和农夫山泉占领。

那就换个赛道,抢占国内高端矿泉水市场或是母婴纯净水市场,别人卖一块,我们卖十块,只要营销到位,不愁那些有钱人不买单。”

说到这,李小南顿住,“水是刚需,而高端水是情绪消费品,很多人愿意为‘安全感’买单。”

要说谁的钱最好赚,那一定是孩子的钱,不管穷富,父母都愿意为孩子的‘健康’买单。

谢东知越听,表情越严肃,自言自语道:“打造高端水品牌,母婴纯净水,从小众赛道出头,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他啧啧出声,“小南,你真不考虑继续深造?我可以让你首博!”

李小南礼貌婉拒:“老师,在职也可以读博吧?”

“也可以。”

说这话时,谢东知声音里充满了叹息。

确定了他的人格魅力,在李小南身上不好使,谢东知也就熄了心思。

两个小时很快过去,谢东知下午有课,先走一步。

包间内,李小南和周青柏相视一笑。`r¨c!y·x`s\.?c/o?m?

李小南莞尔,“谢教授可能真认为,你被他的人格魅力打动了。”

“这样也挺好。”周青柏拉住她的手,“都这个点了,还回去吗?”

李小南瞪眼,不确定的看了眼手机,屏幕显示的是下午一点,她无奈道:“一点钟,回去刚好。”

周青柏手臂用力,将她拢在怀中,脸埋在她的脖颈处,低声道:“不想你走。”

李小南被他弄的痒痒的,推开他的头,笑道:“你也听见了,事态紧急,我得回去汇报,等忙完这阵子,好不好。”

“嗯。”周青柏拍了拍她的后背,“走吧,我送你回去。”

“啊?”李小南惊呼,“你不忙了?”

“忙啊,但赚钱没有女朋友重要,走吧。”

最终,李小南也没拧过他,周青柏把她送到秦城市委楼下,才驱车离开。

李小南深吸口气,转身朝楼上走去,周海洁那边,还等着她呢!

来到周海洁办公室,将情况简单说了一遍。

“好。”周海洁双手紧握,“小南,我也托人打听到,你之前的猜测完全中了,华国理工想要迁回东江的想法,很可能是校方单方面的考量,东江市政府并没有做出承诺,这件事,大有可为啊!”

李小南点头,“谢教授那边,也是这么说的,可行性报告最早明天能加急过来。”

“好好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海洁摆手,“准备工作要做在前面,这样吧,你先拟定随行人员名单,待材料齐全,立刻上常委会票决,然后我们就出发。”

“好的,领导。”李小南应下,转身出去。

回到办公室,她用力伸展着身体,一天内,秦城、海城两地奔波,她又不是铁打的,当然会累。

接下来几天,她几乎是天天加班。

紧赶慢赶,在周五之前,议题上了常委会。

会上,李小南坐在后方都看得出,郝明毅脸色不好,也是,要花钱,他这个市长能高兴才怪。

可周海洁说的一条条、一件件,全是站在秦城的角度考虑,让人挑不错来。

最后,胳膊拧不过大腿,郝明毅硬着头皮,投出了赞同票。

周海洁也不闲着,这边刚下常委会,就带上资料,马不停蹄地奔向海州。

李小南倒是能理解她的迫切,毕竟这是她当书记以来,干出的第一件大事,要真被她干成,那么未来,周海洁的仕途,估计要一马平川了。

显然,周海洁也想通了这点,准备豪赌一把,在省一级的层面上,她托了很多人,向高书记递话。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周海洁从省委大楼,满脸喜意出来时,李小南就知道,这事成了。

果不其然,周海洁上车后的第一句话,“小南,通知办公室,给随行人员订票。”

“好的,领导。”

安排好后,李小南扭过头,“领导,高书记那边怎么说?”

周海洁唇角微勾,“高书记本来也犹豫,但想到不用省里出钱,也没反对,让我量力而行。”

8月1日,秦城市代表团一行七人,站在华国理工大学行政楼前,李小南抬头,望着这座灰白色的苏式建筑。

心中只有一个感叹,南方的夏天,是真热啊!

室外根本待不了人,一行人迫不及待的走进会议室,分管教科文卫的副市长程志远满头大汗,自顾自道:“真是暑气蒸人呐。”

不得不说,大家能坐在这,最大的功臣、也是罪魁祸首,就是这位程副市长,《教育内参》就是他最先看见,报告给了张家华,又报到了周海洁这。

程志远走到窗户旁,向外看去,目光扫过那几辆、挂着外地牌照的车,心里明白,对手大概就是这些人。

人群之中,他看见了隔壁徽省芜市的车,车窗后座一道熟悉的面孔,一闪而过,是芜市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张明远,也是他中央党校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