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立案困难

陈老猜测,他们也许知道了要回房子并没有想象那么简单。?如!文¨网^ ¨无-错/内!容·

会得罪邻居,会被扣帽子,也许还会闹到工作单位等等无法预料的后果。

所以其他的房子,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没有诱惑力,反而像是病毒。

陈老苦笑,他的心软再一次遭受到伤害。

见软的不行,陈向阳开始鼓动其他房子的住户在外面散布谣言。

他们自己打头,有意无意地和邻居闲聊。

“老头子在外头十年,心早硬了!眼里只有房子和钱,连亲儿子亲孙子都不要了!”

“补发那么多钱,一分都不肯拿出来帮衬儿女,实在是让他们心寒。”

“刚平反就回来抢房子,要把住了十年的老邻居赶走,一点阶级感情都没有,他们也替父亲感到羞愧。”

这些流言在研究所和街道小范围传播,给陈老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最激烈的一次冲突发生在陈老在办事员的陪同下,第一次回到阔别十年的西合院查看情况。\w¢z-s`x.s¢._c-o/m!

刚走进垂花门,就被林翠带着几个平时交好的邻居妇女拦住。

林翠含着泪拎着一桶粪水,作势要往前泼,“爸,这都是您逼我们的,我知道您心里有怨,可是您现在是一点活路都不给我们啊。我们明明是您的血脉相连的亲人,您一朝回来就六亲不认,您让我们去哪里啊?”

“这是我们的家,我男人从小就在这里住,我们不搬!如果你们要硬来,我们也不会客气!”

她声嘶力竭,悲痛欲绝的神情反倒显得陈老成了一个冷血无情的人。

陈卫东躲在屋里,一言不发,冷眼默认了妻子的撒泼。他也没办法,父亲油盐不进,他们从这里搬出去了住哪里呢?

住其他房子?

笑话,他父亲有街道办的人都要不回来房子,难道他自己就能要回来了吗?

陈老的心彻底陷入冰窟,不再强求要进去,转身离去。¨小/说-宅- ,免*费_阅/读′

他知道仅靠行政协调是没有希望了。

他通过所里一位同情他的老同事介绍,去法院咨询了一位办事人员,拿出当年的房产凭证以及现行的落实政策,想知道胜诉的把握大不大。

办事人员告诉他胜算机率很大,这给了陈老很大的信心。

他想把这些房子都交给法院去要回。

可实际上,光是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过程就很不顺利。

今年法制刚刚恢复,法院对这种涉及众多住户、容易引发群体事件的房产纠纷非常谨慎。

立案窗口的工作人员一听涉及落实政策,强占房屋,住户不肯搬等等光是名字就麻烦,面露难色。

反复强调要互相理解,自相协调,维护大局。

工作人员声音带着不耐烦:“老同志,不是我们不给你立,这种案子太敏感,弄不好就是群体事件,你们应该找房管所,找原单位协调解决嘛!俗话说法理人情法理人情,法院是最后一道防线嘛······”

总之就是推脱拒绝。

陈老不卑不亢地据理力争:“同志,政策明确要求谁占谁退,原单位协调无效,我们才依法提起诉讼。

这是《民事诉讼法》赋予公民的权利。我们这些人群刚刚平反,我的合法财产权应当得到保护,这是领导三令五申要落实的知识分子政策。”

他出示关于加快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文件。

年轻的工作人员看着文件摘要,又看看面容枯槁却眼神坚毅的陈老,犹豫再三,终于不情不愿地在立案登记簿上盖了章。

“先立上吧,但能不能审,什么时候审,我说了不算。你要做好长期等待的准备,也最好再去做做工作,能靠自己的能力或是其他办法要回房子最好,尽量别闹到法院来。”

他的语气充满了告诫,手边上还叠着一摞立案本。

陈老的心往下沉了沉,立案都这么困难,可想而知后续的工作有多难展开。

期间,陈向阳等人不知从哪里知道他去法院提起诉讼,找到当时他咨询的办事人员那里去闹,污蔑他为虎作伥、帮资本家抢工人的房子,试图恐吓住他。

陈卫东同样跑到招待所质问他,“爸,告亲儿子,告街坊邻居,您刚回来就做出这么大的举动,您还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吗?您以前不是这样教我的。

您知不知道那些街坊邻居怎么看我?那些同事怎么看我?您太狠了!

您有没有想过,您以后怎么面对我们,怎么面对街坊邻居?整个京市又不是只有您一个人,您不为自己考虑,能不能为我们考虑考虑?

我们是您的亲人,您作的恶,后果都要我们来承担,我们还要生活的啊。

我在医院本来就艰难,眼看着您平反了,帽子可以摘掉了,往后生活也许就好了,可您为什么要这样做啊?”

陈卫东一顿发泄,甚至怀疑他父亲是不是不想活了,才这么整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