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第 144 章 水煮牛肉

第144章第144章水煮牛肉

张和沉默了,他哪里舍得退股。

总共投入两万两,过年的时候便领了五千两的分红,看着青华园越做越大,这就是一颗摇钱树。

他讪讪的挤出一丝笑,低头道:“莫要生气,我不过建议一下。”

转开话题:“好些大盐商找到我,想大规模购入我们的精盐,要不要签约?”

青华园的井盐洁白如雪,细腻如沙,纯粹的咸味,做出来的菜别具一番风味,其他府的盐商闻风而动,赶来购买。

盐商购买不同于零售,价格压得低。

刘青青手指头在桌子上敲了敲:“我们精盐耗费不少本钱才提炼出来的,价格一文不少,他们愿意买便卖,不愿意买便罢。”

张和欲言又止,零售粗盐卖供不应求,但精盐价高,仓库里攒了很多。

刘青青好似他肚中的蛔虫,轻飘飘瞥他一眼:“我已经让人将精盐收藏在坛子中,蜡封起来,不会受潮。”

若她是青华园的董事长,决定了青华园的走向的话,张和便是总经理,具体执行她的每一项决措,她揉碎解释道:“你莫要担心我们的精盐卖不出去,是因为我们才开始售卖,口碑还未打出去。

注重口欲享受的豪门贵族还没发现我们精盐的妙处,若现在降了价,以后价格便提不起来。”

盐井是刘家盖新房发现的,盐引是刘青青找薛文豪用制冰秘诀和粽券交换的,所以,刘青青将盐井算成刘家的私产。

以市场价的一半卖给青华园,青华园作为第一手经销商,售给南平府的百姓,或者其他州府的盐商。

张和对于不能把盐井归到青华园产业内,有一点不甘心,转而想到,刘青青从来没要求他把红酥手并入青华园名下,便释怀了。

另外一个大股东卢雪樵,正在中枢和朝臣打嘴仗,从不干预青华园的决策。

刘青青语重心长对张和再次强调对青华园的定位:“我们青华园是集吃喝玩乐为一体的大型杂货铺子,我们要收集整个南安府的特产,卖到全大赵,不要想着把控每一样商品。

让整个南安府下辖的十个区县,都成为我们的供货商,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次日,刘青青正在梳洗,伙计来禀告,温如初带着史居正和一家子,已经到了大门口。

她连忙去迎接问好,杨雪眉亲切拉着她笑道:“好久不见,你又长高了些!

来府城好几个月,最近几日才把行礼归拢好,今日大人休沐,正好一起来闹你。”

温一鸣兄妹两小大人般一板一眼行礼:“青姐姐好!”

温如初领着史居正在一旁笑而不语。

对于温家的有意亲近,刘青青乐见其好,任其自然。

温一鸣和温一和初次来青华园,对什么都好奇,眼底全是跃跃欲试,刘青青抿嘴笑了下,喊来表哥刘瑞和表妹宝珠儿,领着她们去游玩。

待她们走远,几人便坐在湖边的凉亭里,一面煮茶,一面商量着对南平府的规划。

妻儿不在身边,温如初露出一身的疲惫:“我只道常平县百姓日子艰难,想不到,其他县更甚之!”

史居正捂着胡须叹道:“青姑娘你不晓得,我们大人这段日子悄悄将治下各个县城走了一遍,除了我们常平县百姓能吃饱外,其他县区的百姓,大部分衣不裹身,食不裹腹,甚至还有一家子只穿一条裤子的,吃的更是米糠拌野菜。

现在是夏天,天气炎热,若是到了冬日,草木枯黄,无野菜下锅,无冬衣暖身,得冻死多少人啊!”

温如初愁眉不展,升职的欢喜被肩上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

刘青青沉默了,她有心安慰两句,但这个话题实在太沉重,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干脆闭口不言。

温如初揉了揉发疼的眉间,挤出一丝笑道:“幸好在你的推动下,常平县都种了棉花,产量足够至少能让南平府大部份百姓,穿上厚实的冬衣!”

刘青青张了张嘴,还是忍不住泼了盆冷水:“大人,到时候难道直接征用常平县的棉花吗?这样不太妥当罢。”

百姓冒着风险,将一半的稻田改种不熟悉的棉花,一方面是信任刘有山的推广,另外一方面棉花价格高昂,希望通过种植棉花大赚一笔,多攒一点压箱钱。

若到时候府衙出面征用,或者低价收购棉花,常平县的百姓,还有什么盼头,到了后面,谁还相信官府的话。

温如初在常平县多年爱民的名声,便毁于一旦。

史居正叹气:“这有什么办法,难道眼睁睁看着其他县区的百姓冻死么?”

刘青青掷地有声:“您这是自毁信誉。其他县区的百姓是您的子民,常平县难道不是么?”

“其他县区的百姓困苦,我们应该帮着他们寻找生钱的办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温如初苦笑着。

史居正解释:“你说的,大人何尝不知。”

“我们走访了其他九个县区,不像我们常平县这样,好歹有条清水河,灌溉作物,至少饿不死。通过雇佣人力修渠,拉动经济,其他县,只剩下一条泥泞的官道通向府城,老百姓日日守在田埂上,祈求老天爷保护。若雨水少了,或者多了,粮食减产,肚子都吃不饱,”

“像那个常山县,住在高山上,作物全靠人力从山脚的小溪担水浇灌,日子过得苦哇!”

“也有几个县份,大山里生长和我们常平县一样味美的菌子,只能脚力背着送到府城,因路上耗时太多,菌子坏了,含泪扔掉。”

刘青青喃喃道:“要致富,先修路,古话城不骗人!”

听到她的嘀咕,温如初苦笑:“谈何容易,还有常索县,来府城必须穿过一个深深的峡谷,若不然,便要绕上百里的山路。县城的百姓,吊在一根索道上,穿过峡谷划过来,这样的地方,如何铺路啊!”’

他也有幸感受了一回高空索桥,和青华园的不一样。

青华园高空索桥的行人自带一个滑轮,滑轮下绑一个包袱皮,行人坐在包袱皮上,将滑轮扣在链条上,靠着双手慢慢抓住链条划过去。

因为危险,大部分的百姓,一辈子没出过常索县。

刘青青沉默半响,因土豆的事还没影子,也不敢打着包票保证。

图纸上标注的三个铁矿,方别在,我们把阿云带上,一起再去仔细走访一遍,看看,能不能在各县开几个作坊,就地收购菌子加工后,再运出来?”

温如初和史居正对视一眼,他们今日来,便是打着劝说刘青青的青华园去各地收购特产,现在刘青青主动去考察办作坊,倒让他们觉得不好意思起来。

因交通不便,作坊制作出来的特产,运出来便是一大笔费用,根本赚不到多少钱。

温如数讪讪道:“也不好叫你做贴本的买卖,府衙能做什么,你只管开口!”

刘青青笑而不语,能做的多了,现在还不是说的时机。

谈完正事,刘青青笑道:“您们劳累了这么些日子,不妨去湖上钓鱼煮茶松乏松乏,我去弄两道新菜给您们尝一尝。”

解决了心头的大山,黑瘦了一半的温如初微微松了口气,才有闲情逸致,和史居正两人,在船头下棋。

来到厨房的刘青青大约瞥了一眼,清水沟村今早又送来一头宰好的牛,她提起刀,顺着牛脊椎,将最嫩的四公斤牛里脊全部取下来,牛里脊是牛身上最嫩的一块肉,适合给小孩子吃。

约摸三百公斤的大黄牛,才切出四公斤的里脊肉,出产相当的低。

她一面感叹一面用尖刀,将牛肉上的筋膜全部挑走不要,只留下纹理分明的红色肉块,再用干棉布吸干净水分。

今日的客人温家一家,温大人和史居正喜好味重的,最好能下酒,温一鸣和温一和,小孩子肠胃弱,只可以弄一点清淡的,她立马便决定做两样菜。

刘青青把牛里脊切下三块,留着准备给杨雪眉母女做一个牛排,剩下的弄一个水煮牛肉片,给温如初和史居正下酒。

牛里脊按着肉的纹理,横断切成大大的薄片,先用清水洗干净血水,用绵纸洗干净水分,然后加入清河沟盐井调制的淡盐姜葱水,一点米酒,撒一点胡椒粉,然后不停的拍打,直到姜葱水全部被牛肉吸收进去。

然后打入一个鸡蛋清抓匀,倒入淀粉上桨,最后舀入两勺香油拌匀,放油的目的是为了将水分紧紧的锁在牛肉里,煮出来的肉牛才会嫩滑多汁。

调制好的牛肉需要腌制一刻钟。

趁着牛肉腌制的时候,刘青青指挥,厨娘操作。

首先将锅烧热,加入鲜花椒炒干再晾凉,倒入石臼中现舂成粉末。

锅底烧油,加入辣酱炒香,放入盐巴姜片蒜米香叶调味,浇入一勺高汤,等汤汁沸腾后,盛起一半,剩下的放入洗好的黄豆芽,翠嫩的莴笋,雪白的嫩豆腐,煮熟后装盘。

剩下的半锅汤汁,爆火烧开,放入腌制好的牛肉片,变色就用漏勺捞起来,码放在适才的蔬菜碗里。

在牛肉堆上撒上蒜末,舂好的花椒面,葱花。

锅里再次烧热油,加入辣椒面花椒粒炒香,然后一锅浇在牛肉上。

瞬间麻辣鲜香便充满整个厨房。

等她将满满一盆水煮牛肉端到桌子上的时候,宝珠儿已经将大伙带到餐桌前坐好。

每人一碗碧油油的珍珠米饭,便可以开吃了。

至于两个小孩,刘青青变戏法一样,又端出两个雪白的碟子,上面整齐的码着,一片片煎熟切割好的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