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给你送些咸阳特产
冯去疾好奇问道:“赵子,地方学校逐层向上,当如何考核呢?”
“既然教材是统一的,那便出题考核,初步设想有文题和武题两项。¤+秒~_1章,?.节|小·?说#′o网?? ¥最$!±新)2章-节x更¥-=新{′快$??”
赵九元在纸上写上文和武两个字,继续道:“文为纸上题,可摸清楚学生的头脑水平,武则考核学生身体素质,我大秦学子,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动乾坤。”
“彩!”
“好一个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动乾坤。”韩非赞道。
冯去疾顿时想到:“日后兵士退役,也可在地方任职武师傅。”
“是这个理。”
商君变法后,大秦依靠军功授爵制虽锻造出虎狼之师,此举依托于对民力的榨取,士兵的报酬实为土地、爵位与阶级跨越。
换句话说,在庶民前面吊了根儿努力就能吃到的胡萝卜,吃到胡萝卜就能实现低级牛马到高级牛马的跨越,从而获得一定的特权。
朝廷的确给了实际爵位,但那毕竟是少数人,多数人都没办法获得军功。有时候不小心触犯了秦法,还得用军功去抵押,因而很快便会阶级掉落,打回原形。
当统一后爵位通道堵塞,这套精密系统便迅速崩解,届时国内矛盾压力巨大,只能不断进行对外扩张。(`[看(_书¤屋§小{说?网%- )′免|)&费`÷阅#?读ˉ}
就好比一统六国之后,秦始皇在百越之地极为复杂的情况下,依旧要迅速征讨百越,为的就是转嫁国内矛盾。
而秦国的士兵属于义务兵性质,国家不发放固定军饷,仅提供兵器(如戈、矛、弩等),衣物、盔甲、马匹及口粮需自备,自己造不出来,便花钱买。
多数士兵出身农户,服役期间需家庭寄钱维持生计。
著名的黑夫家书大家都不陌生,黑夫在军中是个普通小卒,日常要打仗,还缺衣少食,便写了家书希望母亲快快寄钱给他买衣服穿。
赵九元将其定名为倒贴打仗。
为弥补无饷缺陷,秦军允许士兵保留部分战场缴获,并在灭国后参与分配土地资源。
实际上,这是首接把压力算到了庶民身上,连演都没演。
待天下一统之后,势必要推行军队规范管理办法与长远发展的强军计划。
其实赵九元在多年以前提出王者之师的时候,就己经在对军队进行逐步改革了。
改革是逐步推进的。:三+叶ˉ?3屋/¢ ·免?2<费¢阅;,读e¥?
第一步,军队兵士的口粮无需兵士自己购买,由朝廷内库拨款提供。这极大的减少了士兵的生存危机,给那些缺少银钱和粮食的士兵更多活下去的机会。
就这第一步,就刺激了更多人踊跃报名参军。
而第二步,便是固定少量发放军饷,此举是为了对标士兵不能伤害攻占地区庶民以获取战利品的规矩。
王翦当初为了施行不抢庶民的东西这一条,一连杀了五十余人,才立起了王者之师的军威。
第三步便是金钱奖励军功,凡立功者,均可获得财货奖励,至于多少,按军功折算。
钱从哪儿来?一个是国库拨款,另一个则是掠夺所占地区的贵族和王族,反正他们钱多。
军功授爵制就是这样被逐步改革的,尽管军功授爵制依旧在,但按照这个方向,可慢慢地将义务兵转化为府兵制、募兵制。
待一统之后,她便会上书嬴政对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军功授爵制依旧存在,只不过增加了军费开支,使义务兵变成府兵或者募兵,给当兵的一条活路。
军费的确是一笔较大的开支,但比起亡国来说,这点钱算得了什么?
更何况,现在又开通了除了当兵之外的另一条上升渠道——读书。
秦国一定会安稳度过难关,赵九元如是想着。
昌平君在楚,日日与楚地贵族周旋,好不容易聚集了一批人,其愿意投靠秦国而剿灭楚王负刍。
然而秦王政始终不肯答应楚国贵族行分封之意,昌平君身上的压力越发大了起来。
“昌平君,秦王到底是何意?难不成不愿击败项燕后,复我楚国被负刍篡夺的王位?”一楚贵族质问道。
又有一人开口:“是啊,我等皆以昌平君为尊,听昌平君号令,为的就是有朝一日杀了负刍,重整大楚,秦王莫不是要食言?”
昌平君安抚道:“诸位,诸位且听我一言。”
“本君还是那句话,秦王绝不会辜负诸位,负刍无道,秦王定然会襄助诸位,只是目前楚有项燕,此乃秦之劲敌,若要除掉负刍,需先除掉此人。”昌平君道。
“项燕一心为楚,又是楚国柱石,恐怕极难除去。”
昌平君继续道:“项燕一心征伐秦国,为负刍马首是瞻,他若不死,负刍便不会死,此事我会奏陈秦王,请南山侯想办法。”
“对啊,秦国柱石南山侯,听说是女流之身,却深有贤名,既然如此,那我等便等着昌平君的好消息了。”
送走了这些人,昌平君长呼一口气,旋即沉默一瞬,转身到桌案前,提笔书写一份密信,让人暗中送到赵九元手中。
都是柱石,你一个文臣,如何与武将斗?
想到这里,昌平君不禁呵呵笑出了声。
夏季酷暑,幸而屋中凉爽。
赵九元让人将桌案搬到了窗户下方,而后将昌平君派人送来的信件缓缓展开。
啧啧,这是让他像收服李牧一样,策反项燕啊。
昌平君这如意算盘打得,算盘珠子都蹦到火星上去了。
项燕可是楚国的镇国之宝,且其一心在楚,且深得楚国上下的信任。
策反?
依照项燕对楚国的忠诚度,他绝无可能被策反。
赵九元敬佩这样的爱国勇士,因此不会拿这个去侮辱他,这样的将才当马革裹尸。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策反李牧是对李牧的侮辱。
李牧在赵国的处境堪忧,策反是为了避免如此良将折损在小人手上,留下历史的遗憾。
没记错的话,项羽今年也该五六岁了,项燕战死,届时培养项羽也成。
昌平君的设想彻底落空了。
赵九元被刺杀怕了,绝不会亲赴楚国,以身犯险。
不过她还是给昌平君回了封信:“大王欲暂缓伐楚,昌平君在陈郢辛劳,给你送些咸阳特产,以慰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