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行分封制还是行郡县制?

“臣拜见大王。^y¢e`x,i?a′k-e·.?c!o^m¨”赵九元行礼道。

嬴政背对着赵九元:“赵卿不必拘礼,寡人为你备了茶点。”

赵九元看了看,见嬴政在对面设了桌案,他们中间隔了一个大沙盘。

她踱步过去坐下,发现桌子后边儿还放着个火盆。

不愧是大老板,对待下属如此用心,赵九元心中慰藉不己。

她悄悄伸手烤着火。

“昨日赵卿提及分封与郡县,寡人想听听你是如何看待。”

单独召见赵九元,便是要知道赵九元的想法。

他想实行郡县制,也知道施行郡县制会遇到多大的阻力。

但天下苦分封久矣,若还走先前的老路,必定会再度令天下分崩离析。

若真如此,他还谈什么一统?

希望赵九元与他有着同样的想法。

赵九元言辞恳切道:“此事臣不能先说,臣须先知道大王的真实想法,才敢陈说臣之看法。”

先前她奏陈了官制,如今也只出了个御史大夫冯去疾。

真正的官制变革还要等到制度确定过后,才能大刀阔斧变革。

如今嬴政找她,是为商议国家框架搭建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央与地方的框架结构问题,是为了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6?1__看d′书?>3网& ^无??错$¨内?|容¨:o

听到这话,嬴政便知赵九元心里所想与他所想不是一条路了。

难道赵卿也同楚国那群贵族一般,想要回归分封制的老路?

嬴政沉默一瞬,而后开口道:“寡人欲扫六合之尘,定宇内于一,非徒为拓疆土,而要立万世不易之基。”

赵九元知道,嬴政的志向很明确,扫六合,定天下为一,立出一个万世基业。

事实上,他的确做到了。秦王朝建立起来的框架,沿用到了后世,甚至到了现代还能看到诸多影子。

“分封裂土,导致周室衰微,诸侯并起,战祸连绵。殷周之鉴不远矣。”

“寡人之志,乃摒弃分封,通行郡县,使法令一统于咸阳,官吏皆出于朝廷,如臂使指,政令首达海隅。如此,方能根除割据之患,永葆大秦江山稳固。”嬴政终于说出了他的设想。

赵九元声音恳切而清晰:“大王雄才伟略,洞察古今,欲行郡县,一统政令,此乃长治久安之正道,臣心深为敬服。\第¢一,看-书`网′ _已\发\布~最`新.章?节,”

嬴政眼神一亮:“这么说来,赵卿与寡人所愿皆同?”

然而赵九元非但没有和他一样,还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管子》有云:‘国之所以为国者,民体以为国;君之所以为君者,赏罚以为君。’郡县制,令行禁止,赏罚制度出于中央之君,确是强国之本,然……”

嬴政刚扬起的笑瞬间收了回去。

“然则,臣之所忧,非郡县之制不善,乃推行之势与时也。大王欲以雷霆之势,一朝尽革千年之旧习,其志可嘉,其行……恐过刚易折。”

赵九元语气十分委婉,要换做现代论辩,早就噼里啪啦一大堆话打过去了,但她现在面对的是古代君王,还是千古一帝,不得不小心行事。

后世总结秦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郡县制推行太过于刚猛,从分封制首接一步到郡县制,和从奴隶社会一步到社会主义社会一样,步子迈得又猛烈又迅速,庶民会吃不消的。

一些残余势力便会因此会反扑,或许一次两次,不过是蚂蚁撼大树,可若是星星之火呢?

不仅给治理增加了诸多成本,还给王朝的灭亡埋下了极大的祸患。

“哦?”嬴政眉头微蹙,目光如电:“卿言过刚易折?莫非是担忧楚国那些盘根错节的旧贵?”

“非独惧楚。”赵九元语态从容,音色更渐沉稳。

“如今我大秦灭赵亡魏,势如破竹。然楚地广袤千里,山川险阻,民风迥异于中原,更有百越杂处,其地非止于今日之荆楚,更何况闽中、象郡、桂林等烟瘴未开化之域。其俗各异,其心未附。”

说到此处,赵九元忽然觉得喉咙干涩,她端起茶喝了一口,勉强润了润喉。

“若骤然以郡县制深入其骨髓,犹如以强弓硬弩射穿朽木,看似洞穿,实则碎屑纷飞,反易激起遍地星火,使新政之制如履薄冰,朝廷之令阻于乡野,恐于大王之治不利。”

嬴政听到了百越之地,赵卿所言,不无道理。

他如今一心在山东六国,便暂时没对百越之地有所考虑。

“更何况,北有匈奴,西有羌蛮,若他日将这些地方也都纳入我大秦的版图,我大秦国土必将囊括西海,并有八荒,土地广袤对于国之中央的要求也会更高,然而臣认为,如今我大秦的生产力还达不到能够驾驭那么大一片土地的水平。”

她顿了顿,观察着嬴政的反应,见其虽面沉如水,却未打断,便知尚有进言之机,继续层层推进。

“臣以为,昔日周公制礼,分封诸侯,并非不知其弊,实乃因时制宜。”

“彼时天下初定,王畿之外,道路不通,教化难施,非以宗亲勋贵坐镇西方,不足以屏藩王室,抚绥远民。此乃《尚书》所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之深意。然周之弊,在于诸侯世袭,权柄日重,终成尾大不掉。此非封建之制本身有罪,乃失其控驭之术也。”

周朝初定,生产力的限制,分封制是最优解,这也是周公此人最伟大之处,分封之后,便可迅速稳定周王朝的统治。

但生产力会发展,时代发展到了战国末期,以后的大一统王朝行分封制便不能继续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了。

一旦分封,诸侯王分分钟给你表演一个叛变。

嬴政眼中精光一闪:“卿言下之意?”

“臣请大王思一两全之策,或曰权宜之变通之计。”赵九元拱了拱手。

嬴政递了个眼神过去,旋即他想到了什么似的道:“卿所言,莫不是在郡县与分封二者中间取一个?”

“不愧是大王,一下子便抓住了臣所言之关窍。”赵九元赞道。

嬴政凝重的心情似有变好。

他继续道:“你且细细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