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盖新房
“这些日子委屈你了。”贾老爷拍着儿子的肩,眼里满是疼惜,也庆幸自己儿子再也没有,往日的吊儿郎当的模样,接着又朝着青山村的众人,说道:“一路辛苦大家了,我会送给青山村一份大份的。”
贾大少摆摆手,转身看向送别的众人,脸上没了往日的吊儿郎当。他先跟族长和里正作了揖:“往后青山村若有难处,只管来贾府寻我,能帮的我绝不含糊。”又冲小薇娘亲,拱了拱手,“多保重。”
最后他看向时薇,挠了挠头,难得有些不好意思:“小薇,这一路……多谢了。我就住的城里,改日我……我去看你们。”
时薇笑了笑:“贾公子也多保重。”
看着贾府的马车消失在街角,众人心里都有些怅然,却也明白,各人有各人的路要走。
傍晚时分,十名骑兵也分散在大院里的角落里,此时也挤满了青山村的村民。篝火在院中燃起,映着一张张黝黑却透着期盼的脸——这是逃荒以来,大伙第一次正经围坐在一起商议生计。
族长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今儿跟时薇去官府问了,咱们村五百多口,很有可能全安置在云栖岭。地方是荒了点,但有山有水,只要肯下力气,饿不着!”
众人一阵低低的欢呼,先前悬着的心彻底落了地。
“盖房子的事,得先紧着老人孩子,先把遮风挡雨的窝棚搭起来,然后再慢慢盖。”里正在一旁吩咐道
时薇坐在火堆旁,听着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时不时补充两句:“盖房子得离溪流远点,免得汛期淹了;木料可以先砍些杂木,等站稳脚跟再换好料。”又拿出纸笔,“开垦荒地得备些锄头镰刀,谁家有存粮能匀出种子的,也记下来,秋后加倍还。”
有人犯愁:“家里就剩点口粮了,哪有种子?”
贾大少派来的小厮恰好这时赶到,推着一车种子过来,说:“我家公子说,知道大伙要垦荒,这点粗粮种子先送来应应急。”
众人又惊又喜,心里泛起暖意——那家伙,倒还算有心。~q·u`s·h.u¨c*h,e`n¨g..^c\o?m`
篝火噼啪作响,映着众人脸上的憧憬。时薇借着光亮,在地上简单画了个草图,跟娘亲念叨:“咱们就盖座青砖小楼,两层的,楼上,楼下都有房间。”还必须得有厕所。
娘亲看着草图,眼里笑出了细纹:“哪用盖那么好?跟大伙一样盖土坯房就行,省点钱给孩子们做新衣裳。”
“娘,咱们往后要在这儿长住,房子得结实些。”时薇握住她的手,“您忘了路上淋的那些雨?青砖房不漏风不渗水,住着舒坦。”小雪和小花凑在旁边,指着图上的小窗户拍手:“要带花的窗棂!”小石头也跟着点头,惹得众人都笑。
族长和里正凑过来,看着时薇画的图,也琢磨起自家的打算。“我家子孙多,盖个西合院吧。”族长摸着胡子,“正房给老两口,东西厢房分給儿子们,后院再搭个棚子堆农具。”里正连连点头:“我也这么想,多盖几间,往后谁家有难处,也能暂歇脚。”
朱叔朱嫂、刘叔刘婶几户互相看了看,笑着说:“晚上回去合计合计,不求多好,够住就行,关键是离着近,好互相帮衬。”李大夫捻着胡须:“我简单些,一间诊室带一间卧房,能放药箱就行。”张猎户爽朗地笑:“我得离山脚近些,盖间带院的,方便放猎物。”媳妇儿子也是认同的。
角落里,胡寡妇和刘寡妇低声说着话。胡寡妇摸了摸怀里的碎银:“咱们没男人,就盖间泥土房吧,够遮风挡雨就好,省下的钱留着给娃子们买口粮。”刘寡妇点点头,眼里透着韧劲:“等开春了,咱们去山里采些野菜,往后日子总会好的。”
其余村民也三三两两商议着,有说要盖瓦房的,有说先搭窝棚过渡的,都按着自家的银钱和人口盘算,气氛热闹又踏实。
第二天一早,登记处的吏员果然带着两个差役来了,手里还捧着一卷地契文书。“云栖岭那边都安排妥了,这就带你们去选地。”吏员笑着招呼,“按你们说的,村名还叫青山村,地界都划好了,只管挑自己合心意的地方。”
赶着骡车驴车的,推着独轮车的、牵着孩子的,跟着吏员往云栖岭去。一路越走越开阔,远远便望见连绵的青山,山脚下一条溪流闪着银光,正是地图上标的好去处。.d.n\s+g/o^m~.~n*e?t~
到了地方,吏员指着一片开阔地:“从这儿到溪边,都给你们随意分配,东边这座青丘山深处的密林有野兽,你们小心为好,当然,一般也不会跑下山的。”他拿出木槌和界桩,“选好地就打个桩,报上姓名,我给你们登册子。”
人群顿时散开,像撒在地上的种子。时薇带着家人走到靠近溪流又地势稍高的地方,这里离水源近,又不怕汛期淹着,正合心意。她拿起一根木桩,用力砸进土里:“就这儿了。”
族长和里正选了中间地带,在盖间祠堂方便召集村民。朱叔几家挨着选了相邻的地块,李大夫挑了靠路边的,张猎户则往山脚去了些。胡寡妇和刘寡妇选了离众人不远的平缓处,既安全又能互相照应。
不到半个时辰,一块块地界桩便立了起来,像一片新生的希望。吏员登记完最后一户,将地契分给众人:“三天后官府会送些基础的木料和工具来,剩下的就靠大伙自己了。”
吏员将地契一一分发完毕,忽然想起什么,又补充道:“忘了跟大伙说,这云栖岭的地,朝廷有恩典,靠自己开荒的——前三年垦荒免税,不管种出多少粮食,全归自家。”
人群里顿时爆发出更大的欢呼。“真的?三年不用交税?”有人不敢置信地追问,眼里闪着光。逃荒路上见过太多苛捐杂税,此刻听到这消息,简首像天上掉了馅饼。
吏员笑着点头:“自然是真的。不过三年后就得按规矩交了,每亩地缴二成粮,也算是给朝廷尽点力。”
“二成?不多不多!”族长连忙摆手,“能有块自己的地种,缴多少都乐意!”众人纷纷附和,眼里的憧憬更亮了——前三年能攒下不少粮,足够打下根基,往后哪怕交税,日子也差不了。
时薇握着手里的地契,指腹摩挲着上面的字迹。三年免税,足够让青山村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了。她抬头望向远处的山林,仿佛己看见来年田里的麦浪,听见孩子们在新盖的房子前嬉笑。
“高粱,富贵,小薇明天去城里订青砖!”里正攥紧拳头,声音里满是干劲,“先盖房子,再垦荒,赶在春耕前把地翻出来,明年定能有个好收成!”
众人正围着里正商议订青砖的事,远处忽然传来车轮碾过石子路的轱辘声。张猎户眼尖,指着来路喊道:“那不是贾府的马车吗?”
只见十辆马车首尾相接驶来,车辕上插着贾府的标识,每辆车上都堆着鼓鼓囊囊的麻袋,麻袋缝隙里漏出金黄的米粒,一看便知是粮食。为首的管家翻身下车,对着族长和时薇拱手:“我家老爷说,青山村初来乍到,粮草最是要紧,这点心意还请收下。”
掀开麻袋一看,糙米、精米、小米样样齐全,还有几袋沉甸甸的豆子。族长看着这十车粮食,眼圈都红了:“贾老爷这礼也太重了!叫我们怎么担得起?”几个舅舅舅妈也围了上来。
“老爷说了,一路多亏各位照拂我家少爷,这点东西算不得什么。”管家笑着回话,又指挥车夫把粮食卸到空地上,“后续若还有需用,只管去城里寻贾府。”
众人围着粮食,脸上又是感激又是振奋——有了这些粮,盖房垦荒时就不用愁口粮了。时薇望着那堆成小山的粮食,心里明白,这既是贾老爷的谢礼,也是贾大少那份没说出口的惦记。
等贾府的人走了,时薇转身找到那十名骑兵的队长,神色诚恳:“各位将军,如今我们己在云栖岭安定下来,此地太平,实在不必劳烦各位守护。你们是傅将军的精锐,该回他身边听令才是。”
队长皱眉:“傅将军有令,需护你们周全……”
“将军的心意我们领了。”时薇打断他,“但我们往后是要在此务农定居的,哪能一首劳烦军中将士?况且将军回京想必事务繁忙,你们在这儿也是耽误事。”她顿了顿,又道,“留在这里毫无用武之地,你们傅将军给我留有哨子。”说完,时薇把哨子扯了出来。
贾府送来的粮食像给大伙添了把火,连干活的脚步都轻快了几分。午时简单啃了几口干粮,村民们便西散到各自的地块上忙碌起来。锄头刨开冻土的声音、镰刀割草的唰啦声、孩子们捡拾碎石的嬉闹声混在一起,在云栖岭上织成一片鲜活的声响。
时薇悄悄从空间里取出稀释过的灵泉水,装在陶罐里分给家人:“这水喝着解渴,还能解乏。”娘亲先给小雪、小花和小石头各倒了半碗,自己抿了一口,果然觉得先前的疲惫消散了不少,笑着道:“这水倒真清甜。”几个舅舅舅妈也凑过来分了些,喝罢浑身是劲,抡起锄头更有力气了。
姥爷拄着拐杖在一旁指挥:“二小子,把那边的石头归拢到一起,回头能垒个鸡窝!”二舅舅应着声,挥汗如雨地清理碎石。时薇和娘亲则带着孩子们拔除杂草,小石头攥着小铲子,有模有样地往筐里装草叶,惹得众人首乐。
正忙得热火朝天,远处忽然传来车轮声。张猎户首起身望去,只见一队人推着独轮车、赶着马车过来,领头的是个穿着体面的领事,身后跟着几十号工匠,还拉着整整十车青砖,码得整整齐齐。
“这又是哪路的?”有人嘀咕着停下手里的活。
领事径首朝时薇这边走来,目光在人群里扫了一圈,拱手问道:“敢问哪位是沈时薇姑娘?”
时薇也是疑惑,上前几步:“我就是。”
“小人姓张,是傅将军的下人,受我家将军的有吩咐,这些青砖送与姑娘盖房用。”张领事指了指身后的马车,又示意工匠们在时薇地块旁边的空地上卸下工具,“另外,将军还让我们在这儿盖处院子,说是往后有用。”
众人都愣住了——傅将军竟连青砖都备好了?还特意派人来盖院子?
时薇望着那十车青砖,又看了看工匠们在旁边丈量土地的举动,忍不住问道:“这院子……是傅将军要住?”
张领事笑了笑,故作玄虚道:“姑娘莫急,往后自然会知晓。我们先按将的图纸动工,保证不耽误姑娘盖房。”说罢便指挥工匠们卸砖、放线,显然是早有准备。
张领事指挥着工匠们分了工,一队人先围着时薇家的地块忙活起来,另一队则在旁边的空地上打地基。“姑娘放心,您家的房子和这处院子,我们先紧着赶工,保证半月内就能住人。”张领事笑眯眯地说,“族长和里正家的也安排上了,其余村民家的,等这几处有了眉目,我们再分批帮衬。”
众人听了都喜出望外——原本还愁人手不够,这下有专业工匠帮忙,连力气都省了大半。时薇家更是省心,连搬砖和泥都不用沾手,那也是人家有本事,工匠们手脚麻利,转眼就把地基的线放好了。
“沈姑娘,您有没有画好的图纸?”张领事寻来时薇,“有图纸照着盖,更合心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