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榨出花生油

家里的孩子们一听说要恢复学堂,每天都得去念书,一个个立马蔫了头耷了脑,没半点精神。·e\z`小\说/网. ¨更*新*最′快.唯独时海家的小雨和全全,眼睛亮闪闪的,打心眼儿里高兴——俩人本就爱跟着爹认字。

转天一早,孩子们吃完早饭,都按时凑到了时老太院里。算上周年家的儿子周星星,一共七个娃,由周年和时山送着往学堂去。

路上,周年还反复叮嘱自家儿子,也顺带嘱咐其他孩子:“下学了可别乱跑,在学堂里等着,我过来接你们回家。”

到了学堂才发现,眼下就只有时家的孩子来上课。村里其他人家,要么是还没听说学堂恢复的消息,要么是手头紧,拿不出束脩,只能先让孩子在家帮衬农活。

孩子们一去学堂,家里顿时安静下来,时老太躺在院里的摇椅上,倒有些不适应。先前荒年里,总爱来跟她唠嗑解闷的三姑太没了,如今院里空荡荡的,孤单劲儿一阵阵往上涌。

她坐不住了——心里总惦记着,万一自己哪天走了,儿子孙子还有没娶媳妇的,总归心有不甘。当即喊人,把在作坊里的的时山叫了回来:“老二,快套上牛车,陪我去趟王媒婆家。”

时山愣了愣:“哪个王媒婆?”一时没想起头绪。?3/8+看+书-网¢ \无.错_内-容?

“就是先前给小仁说亲的那个!”时老太提醒道。

“哎,好!我这就去套车!”时山立马应下,转身去后院忙活。

时雯见老太要出门,自己手头作坊的事走不开,便让大暑扶着时老太,仔细跟着去。

这边时老太出了门,时雯便往作坊赶——她找木匠定制的榨油工具,今天要试用来;为了稳妥,她还特意花高价,从南方请了位懂行的榨油大师傅,就等着今天一起琢磨榨油的门道。

时雯赶到作坊时,南方来的大师傅己带着朱七等人忙开了。先把花生磨碎,再蒸,再炒,再装入到再细细压成圆饼。一道道工序下来,最后轮到榨油的关键一步——一锤一锤将木桩往榨槽里敲压。

随着木桩逐渐顶紧,出油口先是渗出汗珠似的油滴,紧接着,金黄透亮的花生油便顺着槽口缓缓流出,满作坊都飘着油香。

大师傅凑上前瞧着出油量,忍不住咂舌感叹:“没想到这花生出油竟这么足!看来我这次千里迢迢过来,真是没白跑一趟!”

一旁的时义见油顺利流出来,笑着朝时雯搭话:“小妹,怎么样?我就说这大师傅厉害吧!”

时雯看着那金黄的花生油,不住点头,随即转向大师傅,诚恳道谢:“多谢大师傅悉心指导!还想请您多留些时日,把榨油的手艺好好教给他们,让大伙都练熟了。′q!u.k\a`n\s~h+u¨w?u′.+c,o^m*银钱方面您尽管放心,定不会少了您的。”

大师傅正对着出油量满心欢喜,听了这话当即应下:“没问题!既然来了,我就把会的都教给大伙,保准让他们能独立把活干好!”

原来先前时义拉着家里炒熟的瓜子去了南边——那边没怎么受旱,一年能种两季粮食,日子比北边富裕不少。

没想到这瓜子在南边很受欢迎,竟也卖到了三两银子一斤的好价钱。等他跑第二趟回来,不仅带了卖瓜子的银子,时雯之前托付他办的事,也顺顺利利给办妥了。

时雯开口问:“三哥,你先前怎么不去京城卖瓜子?京城离得近,富裕人家也多,说不定能卖更好的价钱。”

时义却摆了摆手,笑着解释:“你说的是实情,可京城当官的也多啊!贵人多了,事就杂,保不齐哪天就惹上麻烦。倒不如跑远点,就算价格稍低些,也比跟权贵打交道省心——安稳最重要。”

时雯听了,连连点头:“三哥说得有道理,是我考虑不周了。对了,明天你出门时,顺带送两坛新榨的花生油给大哥送去,让他在那边能吃好些、学踏实些,明年春闱也好要考个官。”

时义当即应下:“好!这事包在我身上,明天一准送过去,还把你这话原原本本跟大哥说清楚!”

这会儿,远在汪家的时满,还不知道家里的弟弟妹妹正念叨着他。他正坐在书案前,听汪夫子细细讲课——夫子没讲寻常的西书五经,反倒从燕国的历史讲起,又聊到如今朝廷的变化,甚至凭着自己的阅历,分析起未来的走向。

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如何受朝政影响,到当今皇帝的脾气秉性、行事风格,汪夫子都讲得条理分明、细致入微。时满听得格外认真,手里的笔不停记着,只觉得这些见闻,比单读圣贤书更能开阔眼界。

油坊里榨出的花生油,一坛坛封好后放进库房静置——照大师傅说的,等上十多天,油会变得更清亮金黄,口感也更纯。可库房里堆得越来越多的花生饼,却成了难题。

有人提议:“这花生饼嚼着香,不如拿去卖,肯定有人买!”时雯听了倒犯嘀咕,她只记得上辈子这东西都是用来喂猪喂羊的,可转念一想,如今这年代缺油少粮,或许还真有人愿意买。

没等时雯拿主意,时老三主动揽下活:“这事儿交给我!这么好的东西,我保准能卖出去!”

时雯点点头:“好,三叔,那这事就拜托您了。”

转天一早,时老三装了两麻袋花生饼,套上牛车往县里的菜场去。到了地方,他停稳车,把花生饼往摊前一摆,扯着嗓子喊起来:“油饼!刚榨完油的香油饼!五文钱一斤,大家都来瞧瞧、尝尝!”

时老三这一喊,菜场里的人都围了过来——一听“油饼”还能免费尝,更是好奇。你拿一片、我掰一块,嚼在嘴里满是香味,还带着油润的口感,有人当即点头:“还真有油味!”

旁边立马有人接话:“可不是嘛!煮粥的时候搁几片,不就跟吃了油似的?比光喝白粥强多了!”

也有人琢磨着划算,跟时老三商量:“兄弟,五文一斤有点贵,能不能便宜点?便宜了我多买些!”

围过来的人跟着附和,时老三琢磨着见好就收,最后拍板:“行!都是街坊,就按西文一斤算!”

这话一出,穷苦人家都动了心——平日里吃不起油,买二斤花生饼回去试试,做饭时添上,也能沾点油星子。不一会儿,时老三带来的两麻袋花生饼,就被买走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