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葵花籽第一次育苗
张三收拾行李时,攥着时小五的胳膊反复叮嘱:“雷雨天可千万记着,你俩得住崖洞!那树屋看着省事,真遇上打雷下雨,哪有崖洞结实?”
时小五连连点头:“记着呢张叔,放心吧!”
说定后,三人跟着周年往老时家走,背上还挎着这阵子攒下的鸡蛋。
老时家那几个小娃娃,个个长得虎头虎脑,身体结实得很。这事儿家里人都知道,一半功劳得归时小五——他的鸡蛋总是隔个五天就送回来一筐,娃娃们顿顿不落,平时还能兑点牛奶补补,身子骨能不壮实?
再说家里那两头老牛,前年闹发情时,周年脑子活,出主意说:“拉到任财主家去!他家有准有公牛,配种准成。”
时老大一听,赶紧把牛拉了过去,在任财主家寄养了十来天。没想到这法子真管用,回来没到十个月,两头牛就先后产下了小牛犊,还是个双份儿的喜!如今那俩小牛犊都快满一岁了,跑起来蹄子“哒哒”响,瞧着就有劲儿。/k\a/y?e¨-¨g\e`.·c+o+m`
家那几个娃,就这么养着,一个个脸蛋红扑扑的,跑起来像小炮仗似的,摔一跤爬起来接着闹,那身子骨比同龄娃硬实多了!
眼瞅着都三月了,地里的冻还没化开,脚踩上去硬邦邦的。时雯心里盘算着,等天暖了活计准得堆成山,到时候人手肯定不够用,索性先让家里的汉子们先去后生家那片沙地挖坑。
那沙地天再冷也不结硬冻,虽说挖起来得费点力气,可好歹能下得去锄头。汉子们挽着袖子干起来,你一锹我一镐,花了五天挖出六个坑,是留着栽红薯苗的。歇了口气又接着挖,又挖出两个较浅的坑,预备着育葵花籽苗,最后还多挖了两个,专给育西瓜苗和菜苗用。虽说累得满头汗,可看着一个个整齐的土坑,心里都亮堂:这都是为开春播种攒的力气呢!
汉子们挖完坑,又忙着往山里跑,背回一筐筐黑黢黢的腐殖土,割柳枝就等着天暖育苗用。等这些都拾掇妥当,二十来天也过去了。¢1\9·9\t/x?t,.·c·o,m^
开春的雨金贵,一场接一场下得人心安。这天大清早,天又阴沉沉的,像是还得下雨。时雯早就在时老太房里,把复合肥提前搬了出来几个屋子都快没了下脚的地方;时山和时老大正忙着换麻袋,将肥料换装进去。
看着手里厚实的麻袋,时山又犯了嘀咕,拉着时老太念叨:“娘,这袋子质量多好啊,可别像往常那样烧了,留着装个粮食、农具多实用。”
时老太一听就皱了眉,声音也提了几分:“你这是想给家里招事?种子说是山里找的还能圆过去,这袋子是啥来路,你能编明白?”
“我就是觉得可惜……”时山河还想辩解。
“做人得懂有舍有得!”时老太打断他,指了指一旁不声不响干活的时老大,“学学你大哥,干活踏实,从不多嘴惹麻烦。”
时山河红了脸,低声应道:“知道了娘。”
“知道了就赶紧的!”时老太催道。
一旁的时老大首起身,接过话头:“娘您放心,有我在,保准误不了事!”
家里的犁、耙、锄头等农具,早被汉子们拾掇得锃亮,就盼着西月一到,好下地深耕犁地。
家里的活计里,红薯、西瓜和菜种的育苗,时海带着时仁就能打理妥当,唯独葵花籽育苗,因为是第一次种,非得时雯亲自动手才放心。
她先领着大署、小署把混合好的营养土往育苗坑里填——葵花籽(大头食葵),坑很浅,三个小姑娘搭手就能做。只是抬水的活她们力气不够,浇水的事便交给了时仁。安排妥当,三个小姑娘跟着时雯去菜苗坑放种子,时雯一边放一边教:“这个是黄瓜种,育苗得少浇水;这个是西红柿种,个头很小……”两个小丫头听得仔细,学得也认真,半点不敢走神。
要育苗的菜籽都种完,时仁跟时还赶紧把地膜抱过来。搭拱蓬,盖地膜,最后用土块把膜的边边角角压严实。
转天一早,育苗坑的水早渗进了土里。时雯拿了根小树枝,在营养土上划出一个个小方块,转头对大暑说:“瞧见没?你接着划,大点小点差不离就行。”
“知道了,小姐!”大暑接过树枝,蹲在坑边认真划起来。
这边划着方块,时雯从布兜里掏出葵花种子,一颗一颗浅埋进方块里,又用手拢了点土轻轻盖上,刚好把种子埋住。她侧头看向小暑:“看明白了吗?”
“看明白了,小姐!”小暑赶紧接过一把种子,学着时雯的样子,小心地往土里埋,动作虽慢,却半点不含糊。
所有种子都播进土里,最后一步还是得盖地膜,这环节万万不能少。
要种的小两百亩麦子地,可不是小数目。到了日子,除了留在家看娃做饭的,育苗的。老时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六辆大车浩浩荡荡往大牛村去——车上装着复合肥、麦种,还有各样干活的工具。
地头里,两头老牛套着犁,“吱呀吱呀”地在前头拉着,翻起一片片湿润的泥土;牛氏和刘氏跟在后面,手捏着复合肥,均匀地往新翻的土里撒;招弟则带着十个小丫鬟,扛着耙子把翻松的地耙平。小丫鬟们记着招弟常说的“少说话、多做事”,瞧着两位时家嫂子撒的东西,谁也没多问一句,只闷头把活干得利落。
起田埂时,汉子们拿着铁锹,把土拍得紧实规整,一道道田埂首溜溜的;撒完麦种,女人们又弯着腰,用撒子轻轻覆土,把种子埋得严严实实——每一步都做得仔细,半点儿不敢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