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旱的旱死 涝的涝死
话音刚落,丫头们就从各屋涌出来,黑压压站了一片,数都数不过来。打眼一看,个个瘦得皮包骨,脸色蜡黄,眼神里满是怯意。时老大和时山低头合计——带来的八百六十斤红薯,正好能换八个十两的姑娘。
“我们要换八个十两的。”时山跟牙人说。
牙人立刻应下,冲人群抬了抬手:“你们先回去。”近一半丫头蔫蔫地转身回了屋。
这时时老大连忙开口:“我家买人,是给家里的下人当媳妇,平时要帮着洗衣做饭、收拾屋子。不愿意的,现在就能回去。”又有一半丫头默不作声地走了,剩下的都是些心思活络的——能给下人娶媳妇的主家,定是心善的,总比落到其他地方强。
时老大又补了句:“我家不是世家大户,下人平日里就是种庄稼、看家护院,也就会点武艺防身。不愿去农户家的,也能走。”人群里又走了几个,剩下的丫头都没动。
“其实他们年龄也不大,大的三十,小的刚二十出头。”时老大最后说,“要是嫌年纪大,现在走也不晚。?2:?@8]/.看¨a\书x网?` ?免?费*?阅%?读?{′”这话一出,再没人挪步。
时老大这才上前,挨个打量,开口道:“都把手伸出来。”他专挑模样周正、手上带着老茧的——有老茧说明能干活,最后挑出八丫头。
时老大带着牙人到了大门口,指了指车上的红薯:“你称称,这是百百六十斤,多出来的六十斤,算给你的辛苦费。”又补充道,“明天我们还来选人,你先帮着留意着。”
牙人眼睛一亮,连忙应下:“那感情好!二位爷放心,我准保给你们留着好的!”说着就招呼人,引着马车从后院进去卸红薯。
这边红薯刚卸了一半,那边牙行的人就把八个丫头和盖了官府大印的卖身契送到了时山手里。时山仔细核对了契书,确认没问题后,便让丫头们挤上马车——一辆车塞得满满当当,往小河村赶去。
八个丫头规规矩矩站在时老太的院子里,头都不敢抬。时老太打眼扫了一圈,见她们模样都还算周正,心里便有了数——她信得过大儿子的眼光,也没多问话,只开口简单说:“家里是庄户人家,平日里就种庄稼、做家务,往后你们要么帮衬家里活计,外院得十个后生以后就是你们的夫婿,都是正经过日子的路。*搜!搜¨小~说?网¢ _无-错.内.容?”
说完,她喊来招弟:“你带着她们去洗漱,再找些干净衣裳给换上。”又让汉子们腾出两间空房。
那十个没成家的汉子一听是给自个儿买的媳妇,个个眼里冒光,热情得不行。招弟笑着打趣:“还愣着干啥?赶紧去打水烧水,让姑娘们好好洗洗,等收拾利索了再看也不迟!”汉子们立马应着,转身就往灶房和井边跑。
时老太却没急着让他们圆房,私下跟招弟说:“丫头们身子骨弱,先让她们养些日子,跟后生们慢慢相处,合得来再说婚事。”
知道红薯真能换回人,时老太当晚就定了主意,第二天要带时雯去牙行选两个小丫鬟。
隔天一早,两辆马车就出了村,一辆载着时老太、时雯、时山,另一辆满满装着红薯。到了洛城牙行门口,昨天那牙人竟早早候在那儿,眼神首往马车方向瞟——他昨晚就盼着时家人再来,毕竟昨天那堆红薯,他自己留了六十斤,剩下的一转手就赚了一百两,这等好主顾可不能错过。
见马车停下,牙人立马堆着笑迎上来:“时爷您可来了,呦,这位是老夫人和大小姐吧,快里面请。
一行人到了昨日那小院,时山扫了眼院里的丫头,见又多了好些生面孔,想起昨日沟边跳崖的姑娘、牙行里哭求的妇人,心里莫名堵得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另一边,时老大从昨日没选走的姑娘里又细细挑了两个,刚好凑够之前定的人数。
这时时老太朝牙人吩咐:“把机灵点的小丫头都叫出来,我给我家雯丫头选两个贴身的。”牙人立马应着去喊人,不一会儿就站了一排十三西岁的小丫头。时老太先粗选了一轮,挑出十个看着利落的,让时雯自己选。
时雯目光扫过,最后停在两个丫头身上:一个眼睛大大的,清澈得像山泉水,透着股灵气;另一个五官带着点棱角,模样瞧着酷酷的,却格外精神。她拉了拉时老太的衣角:“阿奶,就她们两个吧!”
“好,往后她们就是你的贴身丫鬟了。”时老太笑着点头,又转头在剩下的丫头里挑了个高高大大、看着健壮的,“这个给你二嫂,能帮着搭把手做些重活。”
牙人见选得差不多,凑上来笑着问:“老夫人,要不要再选几个小厮?家里看院、跑腿都能用。”
时老太摆了摆手:“不用了,眼下这些就够了。”
时山卸了五百五十斤红薯,没像上次多给,核对好卖身契后,便带着选好的人往外走。时山看着马车上还剩的半车红薯,跟时老太说:“娘,要不您带着小雯逛逛,我去把这红薯卖了?”
时老太点头应下:“行,你去吧。我们去‘稻花香’的铺子买点点心,一会儿你到那儿找我们就行。”
“好嘞。”时山应着,转头让周年带着几人陪时老太去点心铺,自己则和时老大赶车去了菜场。
菜场里冷冷清清,没几个卖东西的人。两人刚把马车停下,就有人急匆匆凑上来问:“这红薯怎么卖?”时山和时老大都愣了——还没来得及打听市价呢。时山反应过来,反问:“你想出多少?”
那人琢磨了片刻,咬咬牙说:“我全要了,给你们一百文一斤!”
“什么?”时山声音陡然拔高,满是惊讶。
那人以为给少了,连忙补道:“那……那再加五文?一百零五文一斤,您看行不?”
时山连忙摆手:“不是少了,是……是红薯现在这么值钱了吗?”
那人叹了口气,解释道:“看来大兄弟是好久没来洛城了。先前红薯是不值钱,可这旱了三年,其他粮食基本绝收,就剩红薯能填肚子。普通人家种点自己都不够吃,哪舍得卖?那些大户倒是不少,价格却是一涨再涨,我给您一百文一斤,都还是一个月前的价!”
时山心里一震,又确认道:“多谢老哥告知。这红薯还有好几百斤,你家确定都要了?”
“要!怎么不要!”那人急忙点头,眼里满是急切,“再买不到粮食,全家都要饿死了!我们住城里,不像你们乡下有地,种几亩就够吃一年。我们不买,根本没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