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给县令送瓜
有她俩打下手,洗菜切菜麻利得很,不多时,一大锅高粱米粥、两碟腌菜,两盆拍黄瓜,还有热气腾腾的馒头就端上了桌。时老太过来瞧着,见三人分工有序,灶间也收拾得干净,心里首乐:这些人倒是实在,没因着自己宽厚就懈怠,该干啥干啥,这般懂规矩,真是选对了。
汉子们吃完饭,拎着锄头就往地里去。林阳也跟着起身要去,却被时老太拦了:“你身子骨还弱,先在家歇几日养好了再干活,不差这两天。”
林阳愣了下,连忙低头道谢:“多谢时奶奶。”眼里那点拘谨,又淡了几分。
时家的女人们这下可松快了,不用再往地里钻。
牛氏凑到时老太跟前笑:“娘,种了这么多年地,今儿总算不用下地遭罪,这日子可太爽了!”
刘氏在一旁跟着点头,眼里满是轻快:“可不是嘛,以前天不亮就得往地里赶,现在能在家安安生生做针线,浑身都舒坦。-白+马¢书,院. \更!新~最′快!”
时老太靠在椅上,看着院里忙活的媳妇们,叹了口气又笑:“谁说不是呢?我都六十多了,才熬到这一天。你们比我福气,年轻轻就享着这份松快了。”
“是呢,还是娘有远见,”牛氏笑着应,“要不是添了这些人手,哪能这么自在。”
东厢房里,小丹坐在炕边,小心翼翼地哄着怀里的时雨。小家伙咯咯笑着抓她的衣角,她便拿个布老虎逗他,小脸上满是柔和的笑意。
主院的屋檐下,女人们围坐在一起,面前摆着布料针线。她们一边飞针走线给汉子们赶制新衣,一边闲聊着家常。
小丹抱着时雨坐在炕角,听着外屋传来的说笑声——牛氏爽朗的笑、刘氏细声细气的打趣,还有张氏李氏偶尔插进来的温和回应,那样热热闹闹,却半点不吵人。
小丹悄悄抿了抿唇,这还是头一回见这样的大家庭,妯娌间不拌嘴,长辈也不摆架子,连空气里都透着亲厚。
忽然就想起以前家里的光景,那些紧绷的脸、压着声的争执,还有永远填不满的愁绪。她轻轻摇了摇头,把那些碎念头拢起来藏好,低头看向怀里咯咯笑的时雨,眼里慢慢漾开点浅淡的暖意——或许,往后真能不一样呢。?k!e~k`a+n/s\h?u~.·c¢o`m?
正说笑间,村长家的儿媳妇匆匆进了院,喘着气道:“婶子,县里的王主簿来了,在我家坐着呢!我爹让我来问问您,要不要过去瞧瞧?”
“去,这就去!”时老太首起身,朝楼上喊,“小雯啊,走,阿奶带你去村长家。”
楼上正看书的时雯应了声“马上下来”。
祖孙俩跟着村长儿媳妇往村长家去,一进门就见王主簿正和村长说着什么,旁边还堆着几袋麦子,像是在查看成色。
几人打了招呼,王主簿先开了口:“老嫂子,听说你家大孙子中了秀才,按规矩今年不用交税了。我来是问问,你家今年的麦子打算卖不卖?”
时老太想了想道:“不卖了,家里人口多,这点麦子估摸着还不够吃呢。”
“那可真可惜了。”王主簿笑了笑,“要不这样,县衙用磨好的白面,跟你家换同样分量的麦子?”
时老太追问:“这是精白面还是粗面?”
“老嫂子,县衙也没多少余粮,用的是粗面。”
这话刚落,时雯悄悄拽了拽时老太的衣角,还朝她点了点头。时老太心里一动,应道:“行吧,回去我就让人把没吃完的麦子送县衙去。”
“那多谢老嫂子了!”王主簿忙道谢。
“不客气,该的。”时老太摆摆手,“您先忙着,我去地里摘点瓜,您带回去尝尝鲜。”
“那可太谢老嫂子了!”
出了村长家,时雯拉着时老太往瓜地走,时老太才问:“丫头,换粗面你咋就同意了?”
时雯笑着说:“阿奶您想啊,大哥秋收后才中的秀才,人家主动提给咱免税,咱要是还计较精面粗面,反倒显得生分了。再说换粗面咱也省得自己磨面了,多划算。”
时老太点了点她的额头:“就你鬼机灵!赶紧摘瓜,把人送走得了。”
到瓜地摘了两筐甜瓜,又挑了十个甜王西瓜,一起送到村长家。村长也早让人摘了两筐新鲜蔬菜,摆在一旁。
时雯上前笑着对王主簿说:“主簿大伯,这是我家今年试种的新品种瓜。甜瓜摘了一筐给您尝尝,另一筐您帮忙带给萧大人,让他也尝尝鲜。”
“好好好,多谢老嫂子,也多谢小丫头!”王主簿笑得眼都眯了,忙让人把瓜果蔬菜搬上车,告辞后便带着东西回了县城。
到了县衙,王主簿先把给萧大人的那筐甜瓜送了上去,又把小河村的麦子情况细细禀报了一番。
萧大人听着点头,满意道:“这些麦子都收上来,明年够当半个县的粮种了。”
说着拿起小厮刚洗好的甜瓜咬了口,赞道:“嗯,这瓜确实不错,甜得清爽。他顿了顿,脸色沉了沉:“你记着,敲打下去下面那些人,没事别去小河村找茬。要是让我发现谁不长眼,别怪我手下不留情。”
“是,大人!”王主簿连忙应下,退出去后,把带回来的蔬菜分了些给手底下人,又拿了两个西瓜让他们分着吃,剩下的便都搬回了自己家。
王主簿这边还没来得及叮嘱手下,当晚那十来个痞子就又摸到了瓜田,这次竟还牵了两条大狗。离着瓜田还有段距离,时家养的乌金就“汪汪汪”狂吠起来。
守田的七个汉子立刻起身抄起家伙,时义趁机溜回家,学了声鸟鸣——这是和周年他们约好的暗号。屋里的汉子们闻声立马起身,悄没声地往瓜田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