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饿是饿不死了
“将军好了,就借着这机会将计就计,把大皇子那一党彻底清了。我因这功劳,去年秋天才写了信,让家里提前备粮,还好你们听进去了。”
桌上没人插话,只有碗筷偶尔轻碰的声响。时雯听得愣了愣,没想到当初随手给的药,竟牵出这么多事。时老太攥着筷子笑了,眼角的纹都舒展开:“好,好,都是缘分,也是你命硬,该着回来。”
时雯凑到时山跟前,小声问:“爹,那以后是不是就不打仗了?”
时山夹菜的手顿了顿,点头道:“以眼下局势看,只要程将军在,这仗该是打不起来了。”
“那就好,那就好。”一桌子人都松了口气,脸上总算有了真切的笑意,悬了这些日子的心,总算能稳稳放下了。
第二天,时满就收拾了东西回松山书院。临走前装了两罐子自己腌的酸豆角,又包了块腊肉、几节香肠——都是家里稀罕的吃食,特意带给柳夫子的。!w.6¨1+p`.¢c.o′m¨
时雯看着他把东西仔细捆在包袱里:怎么就像是变相送礼呢,不过是借着心意,把敬重递过去罢了。
时老大送时满到书院门口,看着他进了院门才转身往回走。刚出府城没多远,就见路上多了些行路人——都是携家带口的,老的牵着小的,包袱背在身上,脚步匆匆往各村的方向赶。
他拉住一个相熟的、从府城过来的老乡问了句,对方笑着摆手:“土匪清了,村里也安稳了,这不就赶回家种地嘛!耽误了春播,秋天可就没指望啦。”
时老大点点头,看着这一路往家赶的人,心里也敞亮——乱了这么久,总算要回到正经过日子的光景了。
村里渐渐有上门借粮的,敲开时家院门,搓着手说些难肠话。时老太都站在门内一一回绝,眉头皱着却语气平和:“不是不肯借,实在是家里余粮也紧,老老小小一大家子,得先顾着自家人不饿肚子。”
话虽这么说,她话锋一转:“不过今年麦种我家匀得出,到时候免费给大家分,都是能下种的好麦,可别误了春播。¢v!7`x`s-w′.+c,o?m/”
这话一出,来借粮的人虽没借到粮,眼里却亮了亮——有麦种就有盼头,等秋天收了麦子,日子总能缓过来。
如今天气暖了,坡上、田埂边冒出不少野菜,剜回来掺点杂粮煮煮,饿是饿不死了。只是野菜寡淡,日子过得清汤寡水,比起往年差了一大截,谁都知道,这难熬的日子,还得慢慢熬。
时老太拉着时雯到院角,又念叨起春种的事:“雯丫头,今年地里种啥,你心里有谱没?”
时雯笑着应:“阿奶你拿主意就行,我听你的。”
时老太想了想说:“今年还是多种些麦子。你忘去年买粮那阵,跟做贼似的偷偷摸摸,手里有粮才心里踏实。瓜就种十亩,够用了,后山那块沙地正好用上。”
“行,都听阿奶的。”
时老太又叮嘱:“雯丫头,麦种得多备些,先前答应了村里人,要分些给他们的。”
“知道啦阿奶,这事儿包在我身上,准保没问题。”
时雯忽然想起什么,又凑到时老太跟前:“阿奶,今年要不要试试种点稻米?”
时老太愣了下,皱着眉疑惑道:“咱这地界儿冷,那稻米能长起来?”
“能长!”时雯肯定点头,“我这有有种耐凉的稻种,咱这边能活,而且长出来的米还特好吃。”
时老太琢磨了琢磨,拍板道:“那咱就试试!”
“就种在前面冬天买的那几亩地吧,我记得有三亩紧挨着河边,浇水方便。”时雯补充道。
“哦对,是有那么一块地。那就种那边!雯丫头,你这就开始育苗,我去叫你大伯们先把那片地翻出来。”
两人一分工,时雯转身去寻合适的器皿准备浸种育苗,时老太则往时老大院里走,喊人翻地的声音远远传了出去。
村里人在村长的张罗下,按自家地亩数来领麦种。村长看得紧,挨个记着数,谁也别想多拿——老时家肯免费给麦种,己是仁至义尽,可不能让贪心的人坏了事,寒了人家的心。
眼瞅着进了西月,地里的活计更忙了。施肥、播种连轴转,除了特意空出的十亩地留着种瓜,其余的都播上了小麦。孩子们爱吃的甜秆,就顺着田埂边角撒了些种子,不占正经地,却也给娃们留了点盼头。
邻村有人听说老时家免费发麦种,也想过来讨便宜,刚到村口就被村长拦了回去,板着脸呵斥:“本村人免费领,外村要借也成,秋收得两倍还回来!真要是家里连粮种钱都没了,就在我这儿签借据,别想着白占人家便宜!”那些想浑水摸鱼的人听了,撇撇嘴哼了一声,悻悻地走了。
偏这时候,刘家大舅也颠颠地来要麦种,刘氏见了他就气不打一处来,叉着腰骂了回去:“你们家当初对老人那样,还好意思来要麦种?脸皮呢!”
刘家大舅灰溜溜走了,隔了一天却把儿子和刘绵绵打发过来,俩孩子站在时家门口,低着头眼圈红红的,看着就委屈。刘氏心里再气,也狠不下心看着侄子侄女挨饿,只得让刘老大自己来拉麦种。
谁知这事被时山知道了,等刘老大扛着麦种要走时,他拦在院门口,没说两句话就动了手,把刘老大狠狠揍了一顿,沉声道:“麦种给你是看孩子可怜,再敢对我娘家人摆脸色,下次就不是挨顿揍这么简单了!”
刘老大被打得首哼哼,哪敢还嘴,抱着麦种赶紧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