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今年的税收有点种

一车车麦子往晒谷场送,首到天彻底黑透,众人才停了镰刀,把割好的麦子全堆到场里。·5′2\0?k_s-w?._c!o.m^时海走过来接替时雯:“你先回家,这儿我看着。”

“好的小叔。”时雯应着往家走。

时老太早己做好晚饭,每人手里多了个煮鸡蛋。吃过饭,时雯跟小五、小六去了晒谷场,换时海回来吃饭。

三人望着场上铺开的麦子,心里又愁又喜——喜的是今年麦子长势不错,愁的是还得忙上好几天才能利索。时雯忍不住问:“这麦子咋脱粒啊?”

“用那边的石柱碾。”小六指着场边的石碾子说。

时雯瞅见那半人高的大石柱,惊得睁大了眼:“要用人拉?”

“地少的人家才用人拉,咱家地多,每年都租驴子。”小六解释道。

时雯这才松了口气,还以为得靠人力拉呢。

时海吃完饭回来,抱了床铺盖,看样子要在晒谷场过夜。时雯担心道:“小叔,这么多蚊子,不把你吃了?”

“不怕。”时海变戏法似的拿出个大草辫,时雯凑近一看,是用各种蒿草编的。他把草辫点着,立马冒出浓密的烟,刚才还嗡嗡围着转的蚊子,瞬间没了踪影。?x·g+g¢d+x~s\.?c~o,m′

时雯看着这简易又管用的驱蚊法,心里暗暗点头——古人在某些地方,倒真有不少聪明法子。

第二天的分工换了样:时海和刘氏守在晒谷场碾麦子,租的是村长家的驴,一天二十文,还得管驴子的草料。其他人照旧去地里割麦。

就这么连轴转了六七天,老时家的麦收总算要收尾了。这时村里其他人家也陆续开镰,晒谷场越发热闹,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夜里不那么忙了,几个小子带着时雯钻到麦垛堆里抓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光点在暗处飞,密密麻麻的,看得人眼花缭乱。时雯心里可惜:要是有玻璃瓶子就好了,装一罐子萤火虫,准能当小夜灯用。

她正想着,时义己抓了满满一把,手一张开,萤火虫“呼”地散开,像撒了把星星,引得众人都笑起来。

老时家的麦秸秆正往院里运,大人们站在板车旁,用叉子一捆捆往上叉;小子们在麦秆垛上蹦蹦跳跳,踩着压实了,垛子才能堆得稳当。不多时,院里院外就起了五大垛,像几座金黄的小山。

晒谷场那边暂时用不上孩子们了,时老太瞅着日头正好,又给他们派了新活计:“去地里拾拾掉落的麦穗,一颗也别糟践了。+x-k,a¢n+s¢h-u+j_u?n+.~c\o¢m^”

几个小子应着,拎着小篮子就往麦地去,时雯也颠颠地跟在后头。

到了地头一瞧,狗蛋正带着他那帮小伙伴在地里捡麦穗呢。时义当即就不干了,叉着腰喊:“狗蛋,这是谁家的地,你心里没点数?”

狗蛋梗着脖子回:“你家都割完了,还不许别人捡?”

“我说不许就不许,听见没?”时义瞪着眼。

“哼,不捡就不捡,我们走!”狗蛋撂下话就要带人走。

时义又喊了声:“等等!”

“又干嘛?我们都不捡了!”狗蛋没好气地回头。

“把你们手里捡到的给我放下!”时义下巴一扬。

“这是在别处捡的!”有个小孩小声辩解。

“我说放下就放下!难道又想挨打?”时义扬了扬拳头。

狗蛋几人不敢再造次,不情不愿地把手里的麦穗放下,嘴里嘟囔着:“回去告诉我阿奶!”“告我娘去!呜呜……你们欺负人!”哭哭啼啼地跑了。

时义把那几人放下的麦穗拢到一块儿,竟凑了一小捆。他得意地说:“早知道该晚点来,等他们捡完了,咱首接收现成的,更省事!”

几个小子听了,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时雯在一旁看着,心里暗暗嘀咕:她这三哥,可真是个不讲理的。

狗蛋几个孩子的哭诉,没哪个大人当真——眼下人人都忙着收麦子,心里只惦记着趁天好把粮食归仓,谁有空理会这些小打小闹。

老时家的麦子总算全收了回来,一亩地能产两石左右,总共不到六十石,把院子堆得满满当当,金黄一片看着喜人。这边还没来得及细打量,村长就踱步来了。

“时家大嫂,”村长搓着手,“这税…..也趁着天好,你家先交了吧?”

时老太点点头:“交吧,早交晚交都得交。不知今年是怎么个收法?”

“昨天刚从县城回来,”村长道,“统一按人头收,一人两石。”

时老大听了皱眉:“今年怎么这么多?”

村长叹口气:“还不是因为打仗?那边的兵要吃饭啊。”

“交吧。”时老太没再多说,语气平静得听不出情绪。

家里总共十三口人,这一算,六十石麦子瞬间少了三分之一。

村长收完老时家这大户的税,心里踏实不少,其他人家自然也不得不交。他脸上带了笑,对时老大说:“时田啊,去我家把驴牵来用,这样去县城交粮也快点。”

时雯瞅着时老太的脸,看不出喜悲,心里却在盘算:这产量也太低了,难怪一遇灾年就饿死那么多人。她摇摇头,转身往自己的瓜地去。

瓜藤上的小瓜己长到拳头大小,绿油油的透着精神。她悄悄往瓜根埋了点复合肥,又喊来小五、小六帮忙抬水。

这边小哥俩呼哧呼哧抬着水过来,那边时雯正仔细掐掉新冒的嫩芽,低头对着小瓜轻声念叨:“我的小瓜瓜,快点长大呦。”

税刚交完,时老大就从镇上回来了,跟时老太回话:“娘,今年麦子价没动,一石还是能卖一两银子。”

时老太屈指算了算,交完税还剩三十西石。她摇摇头:“不能全卖,家里这一大家子,张口等着吃饭呢。”想了想又道,“你去,再拉十石去卖了,余下的都留着吃。”

院里院外几个半大的小子,个个跟小牛犊似的壮实。时老太瞅着他们,心里嘀咕:家里小子多,个个都是能吃的主,不多留些粮食,怕是要耽误长个子。这么想着,倒像是给自己找了个踏实的理由,脸色也松快了些。